家长先“正心”后“诚意”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

  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

  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当下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

  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

  我们要反问的是:

  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而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

  常说“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作用。

  虽说现在不提倡比成绩,但是在这个充满鸡血的时代,有几个父母不是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呢?把能准备的条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但是他们呢?好像完全不着急,懒散贪玩,拖拖拉拉,学个什么都很糊弄,不主动不认真也不勤奋不努力,有大人看着就装个样子,没大人在就糊弄了事,好像就是在给大人完成任务。

  那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我家孩子不用催,能够自己完成作业,这就已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了。但真正的学习热情,可并不是能够主动去写作业这么简单。真正的学习热情,需要孩子有对学习的元认知,还需要孩子有坚韧不拔等各种品质。

  那什么叫学习的元认知?就是他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路径、学习方法都有足够的了解。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孩子知道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子,他知道自己哪里还掌握得没到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目标在哪里。然后他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这个目标,比如要提升成绩,他要从哪个科目开始、每天要学习多久。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孩子,他才有可能做到点燃自己学习的热情。

  这一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愿意去多想、多琢磨,他就能够去克服一道又一道的难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自己高效地安排学习时间,能够专注、坚持,能够自我激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关注的并不是成绩或方法本身,家长要关注的是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考出了好的成绩。

  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孩子一定要经历自我反思这个重要环节。

  有时候如果是家长单方面地告诉他,他是听不进去的。讲道理也没有用的,小孩子听不懂、大孩子觉得烦;唠叨、批评、打骂更没用,反而会让他更讨厌这样做。那家长要如何让孩子去意识到这些事情呢?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让他去试错,让他按照他认为对的方式去学习。试错一定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试错成本是很低的。在试错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犯错、遇到失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

  这一代的孩子,好像都比较缺乏“内驱力”。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了不被老师训斥,为了不被家长修理,而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进步。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总是会有被动、懒惰、拖拉、不负责等毛病,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鸡娃,怎么催促结果都不一定好。如果对他们说以后的事,他觉得未来太遥远,理想太空泛,物质追求又太无聊,只有来自亲人师长朋友的爱与肯定是真真切切,踏踏实实的诱惑,所以家长的教育能量尤为突出,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

  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段孩子非常依恋自己的时光,抓紧我们还能够影响孩子的这几年,用满满的爱和鼓励引导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充满动力,最终让孩子掌握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法,在懵懂的年纪里就已经对学习这件事登堂入室了,等他真正“懂事”,知道为了自己学的时候,一切就是水到渠成了。

  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得内视保证自己情绪稳定,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京东月销量100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1.6购买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