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兵地“一盘棋 ” 同绘发展新图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通讯员 曹庆超

  4月14日,位于一师一团的新疆中浩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来自阿瓦提县的麦麦提艾力·艾麦尔正在指导新员工检查设备。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公司了,在公司的培养下,不到半年就成为管理人员,现在每月收入7000多元。”麦麦提艾力·艾麦尔说。

  一团临近柯坪县、阿瓦提县,近年来,该团以大型企业为基础,搭建就业平台,不仅为周边县乡各族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解决了企业骨干、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

  一团与周边县乡共享就业资源的案例,只是一师阿拉尔市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深入研究、统筹谋划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总体部署和各项举措,持续深化组织共建、产业共创、科技共兴、教育共享,促进兵地经济社会融合一体化发展,形成了“政策共用、经济共荣、和谐共建、成果共享”的发展局面。

  共促教育 携手发展共成长

  “这里离我家近,我和老师、同学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我很喜欢这里。”4月10日,一师四团中学学生孜拉兰·米吉提说。

  孜拉兰·米吉提家住英阿瓦提乡,距离四团不远,父母把她送到四团的学校上学。

  “我们学校有不少来自附近县乡的学生,对于来自地方县乡的学生,我们会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案。”四团中学教师米露露介绍说,学校经常和附近县乡的中学开展教学、文化交流活动,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提升教育水平。

  四团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乡仅一渠之隔,多年来,双方秉承“同饮一河水、同走一条路、同顶一片天、同是一颗心、同筑中国梦”理念,立足优势,通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近年来,四团和乌什县推动兵地3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结成对子,按照“就近入学”“学生自愿”原则,先后组织170余名学生到四团幼儿园、四团中学上学,依托学校桥梁纽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阵地作用,深化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兵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

  基础教育资源是兵团的优势。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全面推进兵地共享教育资源,教育融合发展结出硕果。一师阿拉尔市及各团场接收地方县乡学生近万名,多所学校与就近县乡学校(幼儿园)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学生们同学习、同娱乐,奠定了兵地融合发展的长远基础。

  共享医疗 惠泽各族群众

  日前,一师医院医共体二团分院与柯坪县医疗保障局签订了兵地医保互联互通协议。

  一师医院医共体二团分院院长黄元飞说:“通过此次签约,二团分院下一步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签约后,兵地参保人员无论前往二团分院还是地方县乡医院,均可享受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无差别医疗服务,实现医保报销即时结算,减轻了地区参保对象医疗费用垫付的负担。今后,二团分院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就医需求。”

  据了解,一师医院医共体一团至六团分院已分别与柯坪县、阿瓦提县、乌什县、温宿县签订了兵地医保互联互通协议,极大地方便了各族群众到团场医院就医。

  兵地医保互联互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不仅扩大了参保群众就医选择范围,还有效解决了兵地参保群众住院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兵地医疗资源共享,满足兵地群众健康需求,对兵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兵地医保互联互通,简化了医保报销流程,扩大了各族群众就医选择范围,兵地各族群众看病更方便了。”一师医院医保办公室副主任王玮说。

  作为兵地共建共融模范单位,一师医院的成功实践,开创了兵地医疗融合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大力推进兵地医疗协作交流、促进医疗资源共享、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畅通医疗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渠道,坚持兵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盘棋,以务实的工作精神、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谱写兵地共建发展新篇章。

  连村共建 推进产业富民

  4月13日,一师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长功在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棉花地里,和该村村民一起查看棉花播种、生长情况。

  “今年,博斯坦村采用‘一模三带’技术种植棉花,这是村里第一次采用这种技术。我们很重视,有问题及时过来查看。”李长功说。

  2022年12月,十七连与博斯坦村结为兵地结对共建连村。连村结对共建工作开始后,十七连党支部与兵团农垦科学院驻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访惠聚”工作队、博斯坦村党支部建立了共建联系机制,经常开展调研、座谈,了解博斯坦村发展瓶颈和困难诉求,寻找共建发力点。

  “经过调研了解,我们发现十七连和博斯坦村都以种植棉花为主,但双方棉花产量差别较大。2022年,十七连平均亩产籽棉540公斤,博斯坦村平均亩产籽棉不到400公斤。”李长功说。

  十七连向团镇反映这一问题,将博斯坦村科技需求报送到一师阿拉尔市科技局,在科技局形成科技诉求清单。

  3月中旬,塔里木大学牵头,与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农技服务团队,针对科技诉求清单,前往博斯坦村进行“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服务。

  经过实地调研和研讨之后,双方决定,2023年,十七连在博斯坦村援建棉花示范田270亩,在后期的种植过程中,定期派遣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到博斯坦村开展实地技术指导。

  “今后,我们将在前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塔里木大学、一师科技特派员和团连科技人才作用,形成科技特派员作长期规划,团镇科技人才作长期指导,农业技术工作人员作长期服务的三级科技共享格局,进一步提升地方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师阿拉尔市科技局局长艾尼瓦尔·玉素普说。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以地域相邻为基础,以组织联建为载体,以共同发展为目的,推动师市35个连队与邻近阿克苏地区35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兵团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方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兵地各族职工群众交流交融。

  如今,深化兵地融合已成为一师阿拉尔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共识,“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