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教师编制,恐不利于普通家庭,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年以来,教师退出机制、教师末位淘汰制度等多个与教师有关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和讨论。不得不说,这些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改革的力度之大是非常罕见的,对一线教师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制度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后,将打破教师的“铁饭碗”。
对于这些改革措施,网友们也分成了观点不同的两个阵营。
支持的人认为,教师队伍中不乏师德师风有问题、教学水平差、对学生不负责任以及混日子等不合格的教师,如果这些改革能够真正落实,那么这些不合格的教师就会被清理出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而这无疑是中国教育之幸。
反对的人则担心,这些措施实施后,被淘汰的可能并不是大家心中想象的那些不合格教师,反而有很大可能是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学生认真负责但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和领导打交道、更不愿意讨好领导同时也没有背景的老实人。如果真是这样,改革的结果不仅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让一线教师开始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人际关系上,用在了如何保住饭碗上,甚至可能会使用一些并不光明的手段来保住饭碗。
教师退出机制、教师末位淘汰制度还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革措施,而取消教师编制则是一个更加大胆、更加激进的改革方案。
据媒体报道,在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湖南、贵州、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区均已开展教师员额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员额制教师没有编制,而是按照合同制和企业化进行管理,但是管理制度、工资待遇、福利等都与编制内的教师一致。
取消教师编制将真正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将教师按照企业员工来管理。虽然教育部门表示员额制教师的待遇同编制内教师一样,但是区别大家都明白,那就是稳定性。
简单来说,编制内的工作为什么被称为“铁饭碗”?因为只要你不犯特别大的错误就不会被开除,而合同制就不一样了,需要的时候就招,不需要的时候给点补贴可以辞退,甚至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直接辞退了,连补贴都省了。
不过,取消教师编制这一措施迈的步子可能有点大,恐怕不利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
众所周知,公立学校教师的待遇普遍是比不上私立学校的,而公立学校之所以能够留住教师,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编制带来的稳定性。如果取消了公立学校教师的编制,那么公立学校教师也就失去了吸引力,甚至很多优秀教师可能都会跳槽到私立学校,从而优质的师资力量将向私立学校集中。要知道,私立学校的收费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
另外,就是因为有编制,一些优秀的人才还愿意到中西部不发达的地区去,如果没有了编制待遇还跟不上,那么偏远地区拿什么吸引人才?教育均衡发展恐将更难实现。
取消教师编制比教师退出机制、教师末位淘汰制度的影响更大,实施也必须更加谨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