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四治”联动 探索小区治理新样板
原标题:梅河口市“四治”联动 探索小区治理新样板
近年来,梅河口市一些小区频发下水管道堵塞、井盖破损、楼房漏水等问题,占据民生诉求榜首,成为困扰社区与居民的共同烦恼。去年以来,梅河口市委、市政府聚焦解决物业管理难题,以“四治”联动为抓手,探索总结出小区治理新模式。
党建引领,筑牢善治堡垒
在理顺治理脉络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支部建在网格、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模式,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5个、社区党委18个、网格党支部283个、楼栋党小组559个、党员中心户602个等五级组织架构,将党建组织体系与小区治理脉络紧密融合,把组织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优势。在健全治理机制上下功夫。制定出台《梅河口市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机制,将小区治理列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和年度绩效考核考评任务,为整体提升住宅小区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政策依据。在加强治理保障上下功夫。突出服务阵地下沉,搭建起网格党群服务站100个,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将警务工作、法律援助、健康体检、司法调解等内容融入小区治理,实现了阵地延伸至小区、需求在小区发现、问题在小区解决。
部门联动,形成共治合力
常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难题。去年以来,街道、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三个层面先后以民情恳谈会、工作自查、民意征集等形式,共计征求涉及物业服务、小区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100余条,现已全部解决。定期开展党建联席会议解难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每季度与联盟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集聚资源力量为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献计献策、推进解决。在联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小区脏乱差、出行难等问题200余件。长效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解难题。按照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安排部署,建立起“小区吹哨、社区上门、街道协调、部门参与”共建机制,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多部门接收到吹哨指令按时报到,先后解决问题57件,推动小区治理向精准服务转变。
社区主导,优化自治效能
广泛推行“二三四五”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优化“两支队伍”。按照法定程序,组建业主委员会或自管会,实现管理全覆盖。同时,选举居民认可、责任心强的居民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与社区党委协作解决小区物业问题。整合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以及辖区青年志愿者等,组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治理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小区日常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优化“三本台账”。分类建立居民台账、特殊群体台账、居民诉求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诉求有人接、及时办、反馈快,真正把网格化管理服务延伸到户、落实到人。优化“四项服务”。在小区内重点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小区环境整治、特殊群体上门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等多项服务,不断缩短社区和居民的距离。优化“五种模式”。以业主委员会为抓手,发动居民采取收费管理、商民合治、资源利用、以工代费、单位协管五种模式对小区实行自治管理。
党员参与,建立常治机制
充分激发起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建强群众“主心骨”。做好“双报到”工作,引导在职党员在小区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特长、亮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发动5243名在职党员进小区开展政策宣讲、先锋抗疫、上门义诊等志愿服务。配强兼职“三长”。由组织部门统筹,为各社区、小区配备机关干部兼职“三长”3409名,协助日常“三长”开展“敲门行动”、台账更新、纠纷调处等工作,不断充实小区治理工作力量。推选党员“示范户”。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党员自荐、党员或群众推荐以及党组织优荐等方式,年底评选出1000户“党员示范户”,进行集中统一表彰,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示范户党员事迹,不断弘扬“党员示范户”服务精神,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