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雀艺术史论|美术考研知识点-先秦绘画艺术
原标题:艺雀艺术史论|美术考研知识点-先秦绘画艺术
先秦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为维护礼教服务
寓有兴衰鉴戒、褒功达过之意
帛画
帛画指中国传统绢本画以前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战国帛画以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和陈家子弹库楚墓《人物御龙图》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以艺术语言方面析之,散点透视,单线勾勒,简明写实,重形轻神。
其一,采用散点构图,构图稚拙,以白当黑,上层为远、下层为近,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把空间和时间混合表现;背景部分留白;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其二,已显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雏形,用线稚拙,但能做到流利挺拔,有了虚实对比、黑白对比,带有装饰意味;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其三,造型简明古朴,比例匀称,仪态肃穆,趋于写实,多为正侧面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从技术上看正侧角度比较容易抓住对象特征,从功能上看逼真的形象旨在观图思人、传递政教功能;画工首当考虑忠实于原物而非第一性地进行创作,故重形轻神,五官表现力不足,人物个性不鲜明,具有地域特色。
例如,《人物龙凤图》画面主体为侧身妇女像,人物嘴唇点有红色,其中鸟羽的用线明显比龙纹丰富,体现优美和动感;《人物御龙图》在前者基础上线条匀细挺劲,还发展出平涂与渲染并用的工笔重彩雏形,并施以金、白粉。
以艺术内容方面析之,题材或内容服务于礼教巫术,透露思维单纯性和神秘性。
其一,绘画作为宗教、巫术的图解,主题为引魂升天,描绘的内容是天象、神祗、图腾和人物,以表现茫茫天国中神人共处的神话世界。
其二,据记载,彼时有表彰圣贤君臣、鞭挞暴君恶性的绘画内容,例如,夏朝有“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孔子在明堂见到壁画上有尧、舜、桀、纣之像。
其三,亦有起到装饰作用的壁画,内容除去人物还有天地、山川、神灵、鬼魅等,如商朝有“宫墙文画,雕琢刻镂”的装饰壁画。
例如,《人物龙凤图》画面右下方描绘一位阔袖长裙、合掌祝祷、沉稳庄重的侧身妇女,妇人头顶有一只尾羽卷起、矫健飞舞的凤鸟,左侧是一只意气风发、向上升腾的龙;《人物御龙图》画面正中描绘一位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巨龙的侧身男子,翘尾的巨龙平伏呈舟形,龙尾之上圆目长喙的鹭潇洒仰首,左下角鲤鱼暗示背景是水底,画中飘带和人物衣着都强调了风势。
以艺术意蕴析之,体现仰观天象、俯察大地、忠实自然的精神境界。
其一,战国帛画始终围绕实用的轴心转动,意在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服务,体现出社会价值观对其它艺术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或间接影响,反映战国先民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和借物寄情的思维方式。
其二,另外,先秦去古未远,人心迷信尚深,未尽脱图案上残忍神怪的气氛,尔后周朝渐趋平易现实,人物地位慢慢显现、开始占据画面的中心,实现了“民,神之主也”,同时传统人物画之源初显。
漆画
《韩非子·十过》记载“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被认为是对早期漆器的描述
工艺(制陶业+染织工艺+金属工艺),建筑,书法
制陶业 先秦的制陶业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商朝刻纹白陶、商周青釉器皿/原始瓷器是这一时期制陶业突出成就。瓷器是中国的发明、中国文化的标志,中国因此被誉为“瓷器的母国”。
染织工艺 丝绸纺织品源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商周时期发明了多种纺织品。西周出现两色以上的彩丝提花技术,出现锦。战国时期丝织工艺繁荣,纹饰从几何纹发展成动物纹,色彩更丰富,提花工艺更复杂。
金属工艺 商周时期的金器太阳神鸟金饰,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建筑 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遗址。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
书法 甲骨文——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石刻写的“卜辞”,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特点如下:
其一,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但殷商后期壁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可能是为了重视的表现毛笔的笔意;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疾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
其二,风格多样化,体现出雄伟俊迈、纤细谨密、草率奇恣等不同倾向,并随着商代国运兴衰而呈现不同的时代风貌,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其三,结体自由活泼、布局参差错落,显得天真浪漫、自然随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