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方正县在日本就业率为17%,选择加入日本国籍者为5%!
黑龙江方正县在日本就业率为17%,选择加入日本国籍者为5%!
日本人在方正区的日本人公墓祭拜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在日本的中国新县:黑龙江省的范县。
我说"新"是因为这个县不是一个传统的华侨县。传统的华侨县是丽水市的青田县,毗邻浙江省温州市西部,是二战前日本和欧洲的原华侨的主要家园。
改革开放后,大量出生在该县的人才开始选择日本。
方正县成为"新华侨",因为根据中日学者共同撰写的研究文章,2014年,在方正县出生的38000名中国人中,有12000人加入了日本国籍,26000人仍然保留中国国籍,尽管这26000人中有许多人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然而,这26000人中有许多人正在准备入籍。
你是否认为38,000名赴日人员和12,000名采用日本国籍的人不是很多?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09年黑龙江只有22万名创业者,但去日本的创业者人数已经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7%,取得日本国籍的创业者人数已经占到全县总人口的5%。取得日本国籍的创始人人数占留在日本的创始人人数的31%。
这三个数字是"全国最高的"。
那么,为什么黑龙江建国地区的日本移民和归化公民的比例如此之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先锋部队
这一切都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
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东三省采取了"吞并"政策,大量的日本人从日本本土移民,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东征军"。
据日本统计,在高峰期,约有155万日本人居住在东三省。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苏联军队越过中苏边境,开始向日本关东军推进。
已经被削弱的关东军没有时间对付东三省的日本侨民;东三省的日本侨民开始自发地逃往海边和关东军控制的主要城市。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黑龙江的日本侨民身上。
在伪满洲国时期,属于三江省管辖的黑龙江开国县(今黑龙江省东北部)周围有四个开拓团,包括敖鲁木齐开拓团、伊汉通开拓团、永江开拓团和宝兴乡长野开拓团,共有2114名日本人和456个家庭居住在该地区。114名日本人和456个家庭生活在开国县周围。
事实上,这些日本定居者虽然自己是无辜的,但实际上他们强行夺取了当地中国人已经耕种的成熟土地,然后强迫中国人真正开荒。
因此,这些日本定居者可能没有侵略和剥削的主观愿望,但他们来到东三省本身就是一种侵略和剥削的形式。
建国县的另一个特点是,当时它是入侵黑龙江省的日军的粮食供应基地,也是通往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因此大量居住在佳木斯等靠近中苏边境地区的日本移民不断通过建国县流向哈尔滨,以逃避苏联的进攻。
据日本研究人员称,当建国县完全被苏联控制时,有15000名日本人滞留在建国县附近;尽管苏联也在建国县建立了所谓的日本难民收容所,但这些收容所是当时所有苏联难民收容所中最差的。
因此,有2300多名日本妇女为了生存而与该区的居民结婚,另有3420名日本移民作为租户或仆人留在该区,从事临时工作,等等。
其中的典型是日本人松田千惠,她的故事在2018年《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报道后广为人知。
松田千惠一家,图为他们在北前山屯山村的家门口,他们在1941年到达中国后定居于此。
她的丈夫是日本人,被强行抓进关东军,至今下落不明;为了生存,她和孩子们决定嫁给创始人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国农民。
松田千惠也因为她善良的中国丈夫而得以在创始人所在的地区生存。
在20世纪60年代,松田还做了一件大事:她主动要求当局收集当时仍然在逃的日本人的尸体--是的,你没有看错,尽管近20年后,许多日本移民的尸骨仍然躺在方正区周围的山口。
据《文汇报》报道,该墓地位于方正区东部,距县城约5公里,位于炮台山脚下的一个向阳的山坡上,占据了一大片被松树林包围的土地。墓基和墓碑都是由混凝土制成,中间刻有"开国区日本人公墓"字样,左下方刻有"1963年5月立碑"和"代代相传的真挚友谊"。
这使得改革开放后,大量日本移民的后代或亲属到开国区参观,日方也主动加强了与开国区的联系。
同时,随着1972年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3年开始努力使日本移民及其家属返回日本。从那时起,因特殊的地理和血缘关系而结合在一起的家庭不断从建国区移民到日本。
这意味着许多生活在Konkuk区的中国人意外地有许多日本亲属。
松田千惠与她的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1991年的照片。
虽然他的儿子崔凤仪仍在开国区工作,但那时他可以移居日本,如果他选择这样做,就会获得日本国籍。
随后,崔凤仪的妻子和妻子的亲属可以代表崔凤仪的"日本"亲属申请在日本学习或工作。
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因此,孔雀区的许多人选择利用"亲属关系"在日本工作、学习和生活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由于建国区有很多混血儿,而且很多是第三代,所以这些有一定比例日本血统的人在去日本时选择归化为日本公民也是可以理解的。
1980年代的日本东京
此外,据资料显示,虽然建国区的经济在哈尔滨市所辖各县中只是中等偏下,但该区的人均存款数是哈尔滨市的两倍以上;同时,邮电业务的比例也是哈尔滨市的一到两倍,说明该区在邮政与外国之间的资金和货物流动非常活跃。
1980年至2010年期间各种指标的演变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73倍,人均税收增加了30倍,金融机构的年终存款增加了357倍,这表明尽管许多建国区居民选择迁移到日本,甚至归化,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如此高的存款率表明,移居日本的建国区居民倾向于把钱寄回自己的国家。
总的来说,虽然前往日本并入籍的建国县居民的比例很高,但从汇款和其他数据来看,这些人似乎并没有忘记他们的根。
我们邀请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