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千里的医患情,失眠藏族老人在鲁感受汉藏情深

  记者 马媛媛

  洛桑次仁是一名60岁的藏族老人,安建雄是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中心主任。机缘巧合,5年前,深受失眠困扰的洛桑次仁通过网络找到了当时还在北京工作的安建雄博士,然而因各种原因,洛桑次仁始终未能与安建雄博士见面。5年后,因失眠陷入绝望的洛桑次仁从拉萨辗转成都和北京,再到潍坊找到了安建雄博士。在安建雄博士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洛桑次仁睡眠得到明显改善,得知患者经济困难后,潍医附院又减免其所有医药费。这是一份跨越八千里的汉藏情,也是一份信任铸就的医患情。

  格桑次仁被接到医院后的当晚就住进了病房。

  辗转八千里,只为寻找安博士

  4月24日晚,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中心的几名医护人员早早地来到潍坊火车站出站口,他们来接一位特殊的老年患者。老人从北京赶来,专程来潍坊找安建雄博士。

  老人名叫洛桑次仁,来自西藏拉萨,陪同他的是儿子旦巴坚参。“太谢谢你们了,这么晚了还来车站接我们。”父子二人合掌感谢道。十几年来,洛桑次仁四处奔波求医,被医院的医护人员接站还是头一次,这样的待遇,他想都不敢想。

  而此时,安建雄博士已经安排疼痛与睡眠中心的医护人员为老人留出病区最安静的病房,并做好检查的准备。很快,洛桑次仁和医护人员就抵达了医院,安建雄博士已经在病房等候,此时已是深夜,一对医患终于相见。而对洛桑次仁而言,这是一次迟到了5年的求医。

  今年60岁的洛桑次仁已被失眠困扰了十几年,十几年来他到处求医,但失眠的情况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十几年睡不好觉,生不如死。”洛桑次仁告诉记者,十几年来,为了治疗失眠,他吃了数不清的安眠药。“去了很多医院,医生除了开安眠药,也没有别的办法。”洛桑次仁无奈地说,长期吃药,药效越来越弱,相反对身体的损害愈加明显。“我才60岁,说实话年纪并不算大,可是我现在眼睛也坏了、耳朵也聋了,血糖也不正常。”洛桑次仁告诉记者,2018年的时候,他的儿子旦巴坚参通过好大夫在线查到了安建雄博士,听说他有应对失眠的创新疗法,当时通过网络与还在北京工作的安建雄博士取得了联系,可惜由于疫情和家中种种变故,洛桑次仁未能赴京就诊。这次去北京,本想一石二鸟,先去同仁医院看青光眼,同时找安建雄博士治疗失眠,当他们从拉萨赶到北京后才得知安建雄目前在潍坊工作。

  格桑次仁对安建雄博士表示感谢。

  医护关爱备至,老人下跪感谢

  患者千里迢迢找他看病,这份信任让安建雄深受感动,他决定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这位藏族老人解决病痛。

  安建雄博士组建了一个9人医疗团队,在多导睡眠监测下进行仿生自然睡眠滴定后发现,格桑次仁的睡眠节律紊乱,并存在严重的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老人在睡眠过程中,气道会不断堵塞,导致缺氧,进而影响睡眠。而长期服用失眠药物又给他的身体带来额外的伤害。

  呼吸暂停综合征通常通过佩戴呼吸机可得到有效缓解,可是当医护人员给洛桑次仁戴呼吸机时,老人却连连摆手。原来,老人在家里也有一台呼吸机,和医护人员准备给他用的这台一模一样,老人不愿意带是因为他觉得带了也没什么用。怎么会没用呢?仔细询问才发现,老人现在用的呼吸机是此前在其他医院求医时应医生推荐买的,可是医生并没有认真地教他使用方法,也没有调试设备,而且鼻腔插管的佩戴方式也很不舒服,因此,呼吸机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为此安建雄特意安排了杨勇大夫负责洛桑次仁的呼吸机管理,杨大夫作为安建雄的科研助理,不仅研究失眠,自己也是一名“老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多年使用呼吸机的经验。主管大夫杨勇耐心地给老人讲解呼吸机的使用方法,还根据他的面部解剖特点,帮他专门选配了更为舒适的面罩,经过一番调整,洛桑次仁才真正体验到呼吸机的效果。

  潍坊医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来看望洛桑次仁

  当晚,安建雄博士精心组织医疗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并给予直肠三氧和“病人自控睡眠”等治疗模式。次日多导睡眠监测和体动监测手环显示,格桑次仁当晚就出现了深度睡眠。

  而让老人感动的是,安建雄博士和医院医护人员对他的关爱。记者了解到,考虑到老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安建雄博士专门让医院的食堂给老人开小灶,当得知老人家中经济条件困难时,更是向医院申请减免了所有的医药费。

  入院次日清晨,老人见安建雄博士来查房,他翻身下床,要跪地感谢,被安建雄一把拉住。4月28日上午,当记者在病房见到格桑次仁时,老人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如果能早来找安博士,我的身体也许不会搞得这么差。”

  格桑次仁给医护人员送上了锦旗

  藏族大叔送锦旗,沉甸甸的医患情

  主管医生告诉记者,经过两天的治疗,老人的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他已经无需在住院治疗,只需要根据医嘱回家“自控睡眠”即可,治疗失眠的药物也会渐渐停掉。

  “我父亲精神状态好多了,心情也好了。”旦巴坚参也明显感觉到发生在父亲身上的变化。格桑次仁告诉记者,这次来潍坊看病,非常幸运,遇到了最好的医生,最好的专家,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自己的病也好了一大半,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格桑次仁告诉记者,他准备4月29日出院,从青岛回拉萨。心情不错的他还特意跟儿子说,到了青岛想去海边看看。得知父子二人的计划,安建雄博士又马上联系他在青岛的朋友到时候安排车辆保障他们二人的出行。“医院不仅照顾我们的饮食,还减免我的医药费,这就是真正的汉藏情深。回到拉萨,我一定要把这段经历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告诉他们山东有一家名叫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好医院,这里有一群可敬可爱的医生、专家。”格桑次仁老人动情地告诉记者,眼中闪着泪花。为了感谢安建雄博士和医护人员的照顾,老人特意让儿子赶制了一副锦旗,“我去过很多医院,安建雄博士是我见过最有爱心,最有责任心的医生,这个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好,我很感激。”

  安建雄博士告诉记者,失眠障碍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也是最令人痛苦的病症之一。为了寻求安全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法,他和团队进行了20余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以“病人自控睡眠”这一全新概念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治疗模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2022年7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中心建立以来,已经收治了来自辽宁、海南、新疆、内蒙古等全国各地数百名顽固性药物依赖型抑郁和失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患者,绝大多数取得良好疗效。

  安建雄博士介绍说,多少年来,医生都习惯于给失眠病人开安眠药,一片不行两片,两片不行三片,一种不行两种,两种不行三种,花更多时间寻找失眠病因的并不普遍,更鲜有探索创新方法。安建雄认为,医生看失眠应和看心、肺、肝、肾等疾病一样,首先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找到真正病因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记者了解到,抑郁失眠共病是当今世界难题,迄今各国研究鲜有建树,近十年来安建雄团队用病人自控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配合快速抗抑郁、睡眠滴定快速鉴别诊断,加上居家睡眠调控,已经形成“两快一滴定”的创新诊治体系。

  安建雄说,如果让每一个失眠患者都依赖同一种药物,那么医生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面对格桑次仁送来的锦旗,安建雄博士很欣慰也很骄傲,藏族大叔的锦旗,承载的是跨越8000里的信任与托付,这份沉甸甸“医患情”,不可被辜负,也没有被辜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