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年前的《故事会》吗?广告不堪入目,简直是个纸上暗网

  还记得20年前的《故事会》吗?那本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的儿童读物,在广告的污染下变得面目全非。回忆起那时的《故事会》,恍如隔世的感觉涌上心头。

  当年的《故事会》是我们一家人必须的读物之一。而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了那个年代,人生的征途已经走得更远,学习和工作的重担沉重却也充实着我们的日子。偶尔的回忆,总能引来阵阵怀旧之情。可惜现在的《故事会》已经失去了我小时候美好的印象。

  

  众所周知,《故事会》曾经是中国儿童读物市场的佼佼者。是中国最早的青少年话题杂志之一,也是国内首批推出3D特效的儿童杂志。它在1995年5月首次亮相,当时的销售额就达到670,000册。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而且,《故事会》的故事大多是改编自经典童话,让人回味无穷。

  可是,这份期待已经被破坏了,文学艺术的向上,童真童趣的沉淀,全都被广告所淹没。突然想起一句话来:我们读书的时候,你能不能别吵我。而现在,广告就像并不知疲倦的苍蝇一样在我们的面前飞舞。在这个时代,广告着实厉害。

  

  广告的制作和传播,是商家向我们宣传他们产品的一种方式。在一些在进行内容消费时,无法避免看到广告。所以,有人说:“广告是一种信息来源,我们必须有能力对广告进行成熟的思考和评估。”

  这话虽然有理,但是对于一个儿童杂志来说,广告的不当宣传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呢?作为一本儿童杂志,广告本不应该占用太多的篇幅。

  

  在《故事会》的广告中,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看到很多不当之处。比如,一些广告中的图片过于色彩斑斓,不仅使孩子看不懂广告内容,而且还会让孩子视觉疲惫。

  还有一些广告的内容十分恶心,轻则传递不健康的观念,重则传递不良的信息,这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例如,有些华而不实的减肥广告,它们让许多无知的孩子误入歧途,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最严重的是,“广告”甚至会变成“违法广告”。在1998年的一期《故事会》中,有一则广告展示了一个乔迁之喜场面,还公布了某公司的名称,这种宣传方式虽然贴近人心,但这样的广告扰乱了本来秩序井然的童话故事,还变得不堪入目。更有甚者,《故事会》的广告中,商家们总是出现以一种耸人听闻或带有偏见的方式宣传产品,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广告法规定的广告推销的真实、合法性和公正性原则。

  当然,有些广告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就其长度而言,它往往会超过它所在页面的大部分内容。

  

  以一篇故事为例,可能会有不到一个页面的内容、两篇约标准页面一样的广告、还有一些公告,以及一个反面材料。这样的分布方式使得故事的审阅需要翻页,影响了趣味性。最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难以保持完整的思维连续性,因为他们已经被广告打乱了思路。

  这说明了广告与不同元素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它会影响人们对媒体的可读性和整体体验。当前,受广告威胁的不是《故事会》一家,国内媒体受到的广告干扰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坊间的媒体经常兜售稿件,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行为不但损害了用户体验,还会对整个媒体市场产生极大的压力。

  

  如今,人们的消费理念在不断变化,广告需要充分体现信用、规范、合法等价值的才能成功。更重要的是,《故事会》这样的孩子们的读物,应该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教育、引导和美育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期待,商家和广告人能够注重广告质量和可操作性,避免形式主义和浮躁、低劣的广告,切实为广告法所规定的各项规范服务,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更加健康、可靠、优秀的策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