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谷雨|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海报设计:节气工坊
廿四节气
谷雨节气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公历的4月19、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周髀算经·二十四节气》中记载太阳日影的长度是:“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淮南子·天文训》曰:“(清明)加十五日斗指辰则谷雨。”《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谓之谷雨者,言雨以生百谷也。今以清明前得雨谓之桃花雨,以清明后十日得雨谓之啣(xián)花雨,盖有雨则岁丰,无雨则岁欠,故谓之谷雨也。”
谷雨时节,雨量增多,空气湿润,气温舒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画上句号,气温攀升的速度不断加快。
名称来历
《汉书·律历志下》中记载:“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曰清明。《后汉书·律历下》中记载:“三月,谷雨。谷雨,昴二度,二十四分退二。”
《周礼注疏》中说:“三月,清明节,谷雨中。”《礼记注疏》中说:“谷雨者,言雨生百谷。”《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北宋·赵令穰《春晓图》页,绢本,设色,纵39厘米,横30厘米,收藏不详。
谷雨排序
谷雨,繁体作“穀雨”。“穀”指五穀,“穀雨者,言雨以生百穀”(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指出谷雨之名,源于雨水滋润百谷。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的排序并非由来如此。西汉早期及其以前,谷雨排在清明前,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才把清明放在谷雨前,并延续至今。
雨生百谷,春日将尽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春的休止符,又是夏的前奏曲。此时气温回升加快,雨水较多,正是谷类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时候。
谷雨更是“万物疯长”的节气。在郁郁葱葱之中,繁盛的夏季开始向我们走来,一年之中的温度、湿度和日照逐渐达到巅峰状态。
请横屏观看
北宋·惠崇《春湖放鸭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谷雨物候
谷雨·三候
明代黄道周《月令明义》记载,谷雨节气的物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五日,降水增多,气温回升,浮萍开始生长;五日后,布谷鸟梳理羽毛,振翅而飞,提醒人们该播种了;再过五日,戴胜鸟落到了桑树上。
初候·萍始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初候,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中说:“萍,水藻也。是月始生也。”
《说文》中说:“萍,苹也。水草也。”《神农本草经》中说:“水萍一名水华,味辛寒,治暴热身痒。下水气,乌须发,久服轻身。”《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萍,柳絮入水所化者,其大者曰苹。”
另有诗曰:“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则反映谷雨时节的物候现象。谷雨节气,随着降水的增多和水温的升高,池塘里喜欢温热潮湿的浮萍开始生长。
北宋·易元吉(传)《山庄图》页绢本设色,册页,纵37.9厘米,横37.4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二候·鸣鸠拂其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候,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鸣鸠,指斑鸠。《诗·小雅·小宛》中记载:“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
明代刘伯温有诗曰:“鸣鸠语芜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由于谷雨时节降水开始多了起来,布谷鸟的翅膀防水性较差,雨后有拂羽的习惯,所以有“鸣鸠拂其羽”之说。
三候·戴胜降于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rén)。《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逸周书汇校集注》曰:“蚕事之候鸟也,鸟似山雀而尾短,色青,毛冠俱有文饰,若戴花胜,故谓之戴胜。”“布谷催耕以兴男事,戴胜催织以兴女功,非一鸟也。戴胜头戴花胜,黼黻(fǔ fú)太平之象,降于桑以兴蚕也,国家无事政教和平,妇人得以务其织纴。”
《吕氏春秋·季春纪》高诱注中说:“戴任,戴胜,鸱(chī)也。部生于桑,是月其子强飞,从桑空中来下,故曰‘戴任降于桑也’。”戴胜鸟,形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所以被称为戴胜。东汉蔡邕《月令章句》中说:“戴(rén)降于桑,以劝民是也。”
海报设计:节气工坊
谷雨气候
气温迅速回升谷雨时节,也是暮春,寒冷的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经达到20℃以上,降雨增多,湿度加大。
南方往往开始降春雨。而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花已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呈现出一片花香四溢、柳飞燕舞的美好景象。气温虽然已经转暖,但是早、晚还是比较凉快。
谷雨时节的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变大,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基本上已经看不到霜了,故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季节变换谷雨前后,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已经突破长城,来到塞外,乌鲁木齐、沈阳进入春天,全国只有东北中北部和高海拔山区还是冬天。
而夏天几乎控制整个华南,以及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和闽南,准备突破南岭和武夷山一线。所以说,谷雨是春夏过渡的节气,是换季的节气。季节转换的标准是均温。事实上,谷雨节气前后,日最高温度的变化更加明显。
南宋·马麟《橘绿图》页,纨扇,绢本,设色,纵23厘米,横2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谷雨之雨雨是谷雨节气的灵魂。俗语云:“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这说明谷雨时节容易下雨,而且在这个时候下雨一般都是好事。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谷雨节气,“时雨将降”。所谓时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应时而至的雨水;二是指飘忽、急促的雨水。雨水多了,也急了。雨,时常会成为一天之中的小插曲,甚至主旋律。
正是从谷雨节气起,我国主雨带开始摆脱沿海地区,向内陆进军。谷雨节气时下的雨,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谷雨之风和清明相比,谷雨之风偏东、偏南的更多,水汽含量更为丰富。在这种谷雨之风的吹拂下,华南三省区将进入夏季。
在江南,谷雨之风仍然不温不火,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湿度肯定比北方和内陆大,因此雨带一到这边,降雨就会加强。
北方谷雨节气时,东风和南风不一定带来升温,北风和西风不一定带来降温。当东海、黄海的风吹到北方之后,虽然湿度上升,但气温却有可能下降。
南宋·佚名《西湖春晓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2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谷雨农事
春忙
谷雨春忙鸟语花香的春季,古人从鸟之语、花之香中领悟到“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的农耕智慧。谷雨时节,自南而北,陆续春忙,“百工咸理,无有敢惰”。谷雨前后是农作物播种的繁忙时期。
播种
谷雨,顾名思义,就是播谷降雨。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长江流域“清明下种,谷雨下秧”,黄淮平原“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北平原“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农作物成苗期
谷雨是许多越冬和春播谷物的成苗期。此时,气温渐高,谷物生长迅猛,对雨水需求量大。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冬油菜进入灌浆期,春播作物正处于播种移苗、埯(ǎn)瓜点豆的最佳时期。
抗旱灌溉
谷雨时节,北方地区较南方而言降水较少,要注意灌溉防旱。北方地区的冬小麦正处在生长期,要特别注意防旱防湿,预防病虫害,要拔除黑穗病株,同时要做好预防“倒春寒”和冰雹的准备工作。
防湿除害
虽说“雨生百谷”,雨水能够滋润庄稼,促进庄稼生长发育。而南方地区开始耕地,准备种植棉花、栽插红薯苗。此时气温偏高,时常下雨,要根据天气变化防治病虫害。
采茶
谷雨节气采茶忙。俗语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到了谷雨时节,气温高,芽叶生长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清同治《通山县志》载:“谷雨前采茶,细如雀舌,曰‘雨前茶’。”民间此时也是采茶、制茶、交易的好时节。
南宋·刘松年(传)《蚕事图》,绢本,散页,设色,纵31.6厘米,横54.6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农谚
谷雨天,忙种烟。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天,忙种烟。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种棉家家忙。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梁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
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南宋·刘松年(传)《宫女图》绢本,册页,设色,纵 24.4厘米,横25.8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谷雨民俗
吃香椿香椿树是中国北方常见的树种。在北方,人们把春天采摘和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谷雨前后的香椿鲜美爽口,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的嫩叶吃起来清香爽口,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等功效。
喝谷雨茶在春季,人们把清明前采制的茶称为“明前茶”,把谷雨前采制的茶称为“雨前茶” 也叫作“二春茶”。 明·许次纾《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前后,充足的雨水、温暖的阳光、舒适的温度,使得茶树生出柔嫩、厚实的芽叶,制出的春茶味道鲜爽,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古人认为谷雨茶有解酒毒的功效,正如诗中所写:“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贴“谷雨帖”谷雨节气,各类毒虫活跃,人们张贴“谷雨帖”来吓跑毒虫。谷雨帖是类似年画的一种“神符”,也叫“禁蝎帖”。“谷雨帖”上画着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图案。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禁蝎”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的愿望。
祭海谷雨时节正值海水温暖之时,海中各种鱼类都会行至浅海地带,此时正是渔民下海捕鱼的好时机,渔民们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行海祭,祈求海神的保佑。因此,谷雨节又被渔民称为“壮行节”。
请横屏观看
南宋·刘松年《天女献花图》绢本,设色,纵26.6厘米,横51.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祭仓颉“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陕西白水县有谷雨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届时还会举行叫作“谷雨会”的传统庙会。记载世系起源的《世本》中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创造了文字。由“天雨粟”而演变为谷雨祭祀仓颉。
曲水流觞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上巳节又名“元巳”“除巳”“上除”。
曲水流觞又称作“九曲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饮酒作诗的游戏。上巳节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觞,觞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觞饮酒,同时赋诗一首。觞可以悬浮于水;另有一种陶制的杯,两边有耳,称为“羽觞”,羽觞比木杯重,玩时需放在荷叶或木托盘上。
赏牡丹牡丹盛开的时节正值谷雨,因此人们又常常将牡丹称为“谷雨花”,民间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并衍生出“谷雨赏牡丹”的习俗。河南洛阳是牡丹花的故乡,洛阳每年都会根据牡丹开放的情况于四月某日或是五月某日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请横屏观看明·董其昌《合璧卷》,绢本,设色,横27.3厘米,纵22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谷雨诗词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
唐·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老圃堂》
唐·曹邺(一说薛能)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三首·其二》
唐·李白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佚名《十二月月令图》三月,绢本,立轴,设色,纵175厘米,横9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春日即事》宋·舒邦佐正昼春风自展扉,双双燕子望巢飞。杨花却是元无定,吹落南邻不肯归。
《蝶恋花》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春游》宋·王令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清·余省《十二禁御图之姑洗昌辰图》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
《二十四节气志》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舌尖上的节气》
《你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全鉴》
《二十四节气与淮南子》
《四时之词:宋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
《最美的二十四节气诗词》
《中国节气文化欣赏》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绘画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