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采用79个任务群教学 古诗文背诵篇目大幅增加

  高中语文采用79个任务群教学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至72篇(首)

  自今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正式执行,新课标一经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眼下,我省正大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新课标如何与高考综合改革顺利衔接?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课程方案主要有哪些变化?即日起,水母网特邀烟台一中高中各学科教研组长对新版课标进行解读,为港城高中学生今后学习与备考指明方向。

  打破传统老师教课文、学生学课文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现有的课标比较,颇有一些变化。新课标高中语文采用任务群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课文,学生学课文,而是围绕一个项目展开研究、探索。”衣振娟,烟台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仔细研究新课标后,衣振娟发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着重强调的,它将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比原有课标,新课标鼓励学生探究语言文字规律,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发展语用思维品质,奠定终身发展基础;审鉴中外文学作品,表达个性创新见解;理解异域多样思想,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衣振娟表示,普通髙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学科新课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内容更全。衣振娟举例说明,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此外,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当然,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新课标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据衣振娟介绍,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还研制增设了学业质量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衣振娟认为,新课标之所以这样修订,是为了强调普通高中教学的育人导向,不只是为上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在语文学科的体现比较明显。(YMG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景阳)

  教师简介

  衣振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组教研组组长。2000年获高三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3年山东省课件比赛一等奖,2009年烟台市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2010年全国课堂教学案例二等奖,2010、2013年烟台市教学先进个人,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省级、国家级作文一等奖,特等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