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后的3个要求,“拖垮”不少父母:普通家庭,承受不起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句话,仿佛成了新时代家长养育孩子长大成人过程的操作指南。
要说如今的00后一代,不管很有眼光挑选了富贵家庭出生,还是稀里糊涂投胎到穷人家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被当成温室里的花朵,被精心养育着。
无论父母是不是挣大钱的主,反正最好的都给孩子供着,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甚至家长还会一味地攀比,他家孩子都有了,为什么我家孩子没有呢?
如果说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普通家庭几乎举全家之力满足孩子的需求,那绝对是有目的。
比如:他们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保证成绩达到xx水平,你提出的要求我照单全收!
几天前一个凌晨,浙江萧山一家长在萧内网App发帖:
女儿18岁,高考刚结束的当晚,就提了3个要求,让她一时难以承受。想想女儿从初中到现在整整6年,隔三岔五地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感觉花了18年的心血养了一个活祖宗!
楼主说,女儿提出的3个要求分别是:1.买一部最新上市的“果子”手机;2.独自一人去西藏旅行;3.要去健身房开卡健身。
她本来只是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对女儿的不满情绪。没想到她的一番话,却引起无数家长共鸣,这下彻底击垮了不少父母为了孩子任劳任怨付出的脆弱心灵:
“现在的家长,哪一个不是熬过来的?什么立规矩、养习惯、树立正确三观,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到有多难,相信做父母的都懂!”
“我儿子一高考完就换手机,然后和同学去巴厘岛旅行,再配一部笔记本电脑,还有学开车考驾照,和学费加起来,一下子就花了我4~5万,真的心疼肉痛。
想想孩子为了学习压抑了这么多年,也是应该出去放松一下了。”
“我大家大娃中考结束就要求买了部果子机,和同学一起跟团去了一趟新马泰,去年高考后要求换手机被拒绝了,还跟我们闹了两个月的情绪。”
还有父母难以接受的是,只要稍不注意,没有顺着孩子的意,就会被孩子用“最阴毒的语言,用最恶毒的词汇”人身攻击。
一想起那些事情,心都要碎了!到底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代年轻人的通病?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怎么可以把仁孝礼仪、德智体美全部抛弃?
在楼主看来,这些年为了孩子花了不少钱,夫妻俩省吃俭用不容易,女儿为什么不能体谅父母?
她还表示,被女儿闹烦了,冲动地动手体罚过。这次被女儿吵烦了,最后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满足了女儿的需求。
看到这里,有人得出结论:如今父母最失败的教育,就是普通家庭养养出富二代。
有人说,高考后的孩子还处于青春期,这应该是叛逆,过几年就好了。
如果把孩子一哭二闹的做法,归结为青春期叛逆,那青春期就无缘无故成了背锅侠了。
我们都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有反抗的前提是受到了压迫。
如果没有压迫,哪里还会有反抗?青春期孩子之所以要叛逆,是因为自我意识强烈了,要向父母夺回自主权。
如今孩子刚结束高考,为什么敢于提出这些要求?很有可能她觉得提条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今孩子成了这个样子,其实就是父母投射出来的影子。我们不妨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有条件的爱
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达成理想成绩,而采用物质激励法的,我想应该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我们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往往这些物质激励法,却是狠劲加足了条件。比如:
“只要你考到100分,我就满足你买喜欢的玩具!”
“只要你前进xx名,我就带你去欧美走一回!”
“只要你考上重点高中,我就给你买一部最新款手机!”
“只要你考上大学,不管你要什么,我都满足你!”
如今孩子长大了,他们也复制了父母那一套:
“寒窗苦读十多年,你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一直听话照做,如今我高考结束了,你得按我的话去照做了!”
父母给孩子有条件的爱,只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孩子会觉得,父母爱自己是需要自己付出相应的代价。
久而久之,他们与父母之间情感互动,就像是一场场交易,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交流。
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自己实现了父母愿望。
这就是有些父母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为什么会养出一个“白眼狼”孩子的原因所在。
有条件的爱,只会让孩子一生都处在阴影中,他们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和怯懦,遇到困难和挫折,只知道一味退缩。
只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滋养孩子内心,让孩子有安全感、责任感、懂得感恩,内心丰盈又充实,不管遇到什么风风雨雨,都敢于去挑战和突破。
没有底线的爱
文中的妈妈,刚开始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后来在女儿不停吵闹下,又选择妥协,“别烦了,你要多少钱?”
父母出尔反尔的做法,应验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当孩子知道哭闹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那么,哭闹就会成为他们的武器。
只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选择权、自主权。久而久之,父母就会被孩子操控。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如果父母朝令夕改,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那么孩子就会不断地试探父母的底线,挑战父母的原则。
操控型家长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家长,一旦孩子不听话,就倾述自己有多么不容易。想要孩子深感愧疚,从而达到“听话、懂事”的目的。
父母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孩子心存感恩,反而会让孩子很反感。他们觉得父母是在操控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所以父母获得幸福的捷径,不是培养成绩好能力强的孩子而自己做出牺牲,然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孩子绑架在一起。
而是学会放手,把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只是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父母。
总之,现在的00后,是很特殊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
虽然他们不是个个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他们都是家庭里的心肝宝贝。全家两代甚至三代人围绕着他们转,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权力中心、资源中心。
只要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调动所有的资源发号施令,直到达成自己的目的。
父母如何与这一代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让自己的教育系统不断更新、升级,跟得上孩子成长脚步,这样才能和孩子和谐共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