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策略
提到数学,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焦虑,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数数、计算。其实,孩子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分析、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数学有不同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循序渐进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家长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
游戏中体验数学的有趣有用
1.数学涵盖的内容很丰富,有数、形、时、空等。
2.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有趣和有用。
3.每个孩子数学学习的节奏不一样,有些快有些慢,个别差异很大等。
为思维而教
早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核心在于“抽象化”。数学是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并不是单一的数数和计算。
给家长的建议
1.自然渗透,保护兴趣
注重自然状态下,渗透数学学习,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亲子郊游,多远?带几件东西?怎么分配?
2.感知和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引导孩子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如“9”代表九颗豆、九点钟、九层楼等。
3.注重数学语言,学习描述,关注思维
注重数学语言,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数学活动的思考及尝试用表达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
如:一共54张游戏牌,我是这样数出来,十张一起,十张一起,最后算出总数。也有的人说,我是按颜色分类算出来的。也有人说是早出最多的牌,接着数算出来的。
4.发现规律,尝试创造出新排列
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
如家里整理图书,可以按图书大小归类;可以按图书内容分类排序;可以按图书形状排列等。
5.亲子游戏提高空间方位识别能力
提高空间方位识别能力,能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如开展找东西、寻宝、我的右边有什么等游戏。
孩子的数学学习一定要在情境中,多整合不同学科。同时要让孩子表达数学语言,理解孩子的思维。要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那么应该如何挑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从而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思维呢?
--数学和文学相结合、用图解法直接来解答算术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点。
今天推荐一套内容丰富、有趣的数学书籍,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全套3册《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刘熏宇 著
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的数学科普经典横跨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数学教师或校长,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审定过我国中小学出版了数学教材,出版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先生谈算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 收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
◆ 收录学习算学的态度、思索问题的途径、探究题目间的关系和变化
◆ 便于观察和思索 使算术更贴近实用
《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 著名画家丰子恺作序
◆ 在嬉皮笑脸中来谈点严肃的数学法则
◆ 说理浅明 深挖数学的内在趣味
《数学的园地》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
◆ 一部数学基础概念的传播史
◆ 一部数学江湖的演绎史
◆ 一部高等数学入门手册
孩子学习数学,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也实在是对数学太过“大材小用”,着实可惜。
用图解法直接来解决算术问题,这不但便于观察和思索,而且还可使算术更贴近实际。图解,本来已沟通了代数和几何,成为解析算学的骨干。
所以若从算术起,就充分地运用它,我想,这不但对于进修算学中的其他部门有着不少的帮助,而且对于学习理工科,乃至于统计等,也是有益的。
数学与文学相结合情景交融、风趣幽默
在数学中什么是“八仙过海”和“韩信点兵”?
王老头子一生到底卖了多少汤圆?
假如我们有十二根手指头又该如何记数呢?……
数学确实有着迷人的魅力,但这数学的殿堂也不是能轻松攀登的。对于那些精深的数学理论,用一种文学的方式来呈现,怕是别有一番意味吧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道AC 全3册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马先生谈数学小店¥99
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