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驱力,不能一“苦”了之
●“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你知道父母为你扛了多少生活压力么,真应该让你吃点苦,才知道学习的幸福”……面对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很多家长无比心焦,于是模仿热门网络视频里的做法,想方设法给孩子点苦头吃,但实际效果却各有差别。
讲述:孩子成了家务小能手,对学习却还是不上心
刚刚上二年级的小炜一直是班里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课后练习字迹潦草,为此班主任没少找小炜的家长。小炜妈妈又急又气,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当看到网上有文章和视频说,要让孩子吃点苦,才能倍加珍惜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机会,小炜妈妈感觉找到了“法宝”。
二年级的孩子能吃什么苦呢?小炜妈妈把能让儿子干的家务活通通派给了他,擦桌子、扫地、叠衣服、晾晒衣服、洗碗、择菜等。过了一段时间,直到小炜都学会了煎鸡蛋,小炜妈妈也没看到孩子对学习更加上心。小炜妈妈无奈地说,每天孩子乐呵呵地干着家务活,我在旁边跟他聊着学习的重要性,但孩子一点儿没往心里去,课文和乘法表还是背得磕磕绊绊,口头作文更是半天也说不出两句通顺的话,晚上八点一过就开始打哈欠。这让我怀疑让孩子吃苦的办法对激发学习动力是不是真的有效果?
建议:找到合适的激励方法要比吃苦作秀更有效
家庭教育指导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教师李雪云老师说,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动力?每天课堂上的知识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通常取决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对待学习的态度。而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品一品生活上的辛苦,就能让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出来,这种办法比较偏颇,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特别是对并不缺吃少穿的孩子来说,只在一时让他尝苦头,他反而能看穿家长的用意,并不以为然,甚至会把家长的这种方式看成是“作秀”,起不到激励的效果。
李雪云老师建议,要想调动孩子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家长不能自作主张通过简单的吃苦行为磨砺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的家长,多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及孩子面临的困难,找到与孩子特点相匹配的激励方法。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要喋喋不休地讲道理、教育甚至数落孩子、告诫孩子,家长传递给孩子负能量是最不利于孩子激发潜能的做法,反而会让孩子变得紧张、烦躁。希望家长多跟老师沟通、相互配合,先找出孩子无法投入学习的原因,再投入时间高质量陪伴、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地主动学习,通过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文?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