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执行规划

  《说吧说吧》

  长兴广播家庭教育服务类节目《说吧说吧》

  家长说说在家庭教育中的烦恼和困惑

  专家老师说说如何更好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执行规划

  执行力是对于一件事情或一个目标所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不管发生了任何的挫折事故都能够坚持的完成。执行力高的孩子通常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有很高的表现。

  一、为什么有的孩子执行力差呢?

  原因一、生理原因

  大脑的发育次序一般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规律。主管人类思考、推断和决策的是额叶,它在大脑前额部位,额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位于最前端的“前额皮质”,也被称为执行大脑,或大脑中的大脑,是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这个区域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成熟期,女性的背外侧前额皮质大约到25岁才发育成熟,男性大约30岁才发育成熟。由于孩子的背外侧前额皮质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制定了计划却执行不了,其实是因为他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是生理原因,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着急。

  原因二、认知不足

  孩子在制定规划的时候,想得比较简单,但是在执行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发现原来完成起来是有难度的,就很容易被各种问题所阻挠,最后导致执行失败。

  原因三:缺乏支持和鼓励

  虽然执行计划会给孩子带来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一开始是比较细微的,感受不太明显,甚至说就跟没进步一样。这种几乎等同于无的反馈,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在做无用功,因此孩子可能就会缺乏继续执行计划的动力。这时,如果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孩子很有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原因四:没有时间观念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一天24个小时,如果孩子的时间观念较差,那么孩子执行计划就会出现拖延的情况,一个环节拖后了势必会导致后续的环节也拖后,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二、怎样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执行力呢?

  首先,家长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指责,更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他,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比如说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一) 学会时间管理

  1. 番茄时钟法

  番茄时钟法非常适合孩子,简单来说就是学习30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方法有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使用实体的番茄时钟,不要使用手机。

  当孩子习惯这种方法后,会慢慢习惯相对固定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可以先从学习10分钟开始,再慢慢增加,关键在于适合孩子注意力的时间。等孩子适应某个时间段,再慢慢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

  2. 懂得如何舍弃,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时间就那么多,所以需要引导孩子适当舍弃,当一段时间集中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更加专注,时间也会被高效利用。

  就像《聪明人士怎样管理时间》中说的:

  “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注意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原因。”

  比如孩子喜欢阅读,而家里有一大堆书,但每次选择只能选择一本,那家长就可以让她选择最想看的一本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几本随意浏览。

  当舍弃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专注于一件事,又能高效完成时,孩子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加。

  3. 留给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时间

  和孩子承诺,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这也是奖励孩子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很值得。当然,孩子每天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家长是要控制的,同时,我们鼓励孩子多阅读,多参加社会实践,拓展更多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每天内心就会无比充盈。让孩子可以有机会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能够激励他们变得更有效率。在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协商、合作。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合理引导,让孩子试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二) 学会恰当地表扬孩子

  据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来自外界(尤其是关系密切、亲近的人)的激励和赞美,那么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出20%至30%;反之,如果一个人受到激励和赞美,那么他就能将本身能力的80%至90%发挥出来。所以,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

  1.要及时给出正面反馈

  简.尼尔森曾在《正面管教》中提到,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你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心里会不会骂骂咧咧的?这就是愤恨。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非常听话,到了初中开始叛逆,甚至用自虐、离家出走、自杀威胁父母,这就是报复。如果孩子出现磨磨唧唧、偷偷摸摸钻着空子的玩,就是退缩的表现之一。

  首先,是及时性。尤其是表扬和鼓励,需要在孩子作出行为时及时给予,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再把他们带回来讨论一段时间之前发生的事情,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达到家长所期望的强化效果。另外,当孩子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满意的事情时,家长没有及时反馈,孩子可能会产生被忽视感,即使在事后,父母补充了反馈,但孩子依然觉得自己很受伤。

  其次,反馈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因为我们的传统观念告诉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谦虚低调,当面赞美,可能会让孩子骄傲自满。所以我们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仿佛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绩都不值一提。结果我们的孩子确实没有骄傲自满,但他也失去了努力获得父母认可的动力,甚至孩子还会习得一种不配得感,即“我不够好,所以不配得到父母的认可”,或“我不够好,我现在得到的一切成绩都不过只是巧合”。在这种不配得感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畏缩、无助,很难学会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不敢为了自己想要的成果付出努力。学习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不断进步,而,只要孩子在某个方面能获得进步,他就值得被肯定被表扬。

  2.要学会使用二级反馈

  反馈通常被分为三级:零级反馈、一级反馈和二级反馈。零级反馈是延迟反馈或者不反馈,一级反馈就是就是表扬“很棒”,“真不错”之类的,它比零级反馈进了一步,但是这种反馈还不够好,很空。二级反馈,就是在一级反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光说出评价,而且还要给到具体的理由。金伯莉·布雷恩有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告诉我们,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一样又一样正确的行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二级反馈,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立刻告诉他这是对的,并且要说为什么,帮他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即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表扬和批评,还需要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他的行为值得被表扬或批评。比如在表扬孩子时,除了点明值得被表扬的行为,还需要挖掘言行背后的品质。可以把表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赞美其言行,第二阶段——肯定其品质。比如孩子每天弹钢琴,经常会有抵触情绪,如果某一天他主动弹琴的时候,家长来做二级反馈。这时候并不是鼓励她弹的有多好,而是告诉她这个行为就叫坚持,妈妈觉得很棒!琴弹得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坚持的这个行为我认为比较重要。

  这种来自于父母和家人的“赞美—肯定—赞美—肯定—···”连续过程,能够协助孩子发展出“自我肯定”感。自我肯定会产生一种价值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后再发展出一种生活的态度——我应该主动去做哪些事。

  3.表扬时要远离“但是”

  作为家长,我们习惯于给孩子一个一分为二的评价,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比如我们会对孩子说“你最近练字很有进步,我看到了你的坚持,但是还有改进的空间,你写得时候还应该再认真一点”——这样一说,前面的表扬等于都白说了。长期以来我们得到的都是这种一分为二的评语,以至于我们总是忽略前面的表扬,而专程等着后面的这个“但是”。得不到完整的肯定,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也就更谈不上成就感了。

  作为家长,我们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去评价孩子,优点就是优点,要完整地给予孩子赞美。

  4.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心理学家有一个关于小孩儿教育的实验。两组小孩儿分别玩儿拼图,在他们做出一组拼图以后,分别进行表扬。对第一组说:“他们很棒,很聪明”,对第二组说:“你们真棒,真善于探索和坚持”,让他们继续玩儿大量的拼图。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发现,被表扬聪明的一组更多的去挑了简单的拼图,被表扬探索和坚持的一组,更多的去挑了更难的拼图。

  如果坚持夸赞孩子的天赋,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会选择简单的任务,而不会去追求极致,挑战自己,因为他所希望的是顺利完成,获得肯定。而如果经常夸赞孩子的努力,孩子才会敢于去挑战更难的任务。相比之下,后者的成长,自然比前者更快。所以,表扬努力和坚持比表扬天赋更好。

  5.让孩子进行“自我激励”

  比如说,当孩子完成枯燥的任务后,问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和普通的表扬相比,这种反馈方式除了让孩子感受到“我做到了”的喜悦外,还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我是这样做到的,我好厉害,下次我还可以”。这会帮助孩子进行复盘和反思,对于提升孩子的计划性和自我效能感很有意义。

  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将要揭晓,考生们也将面临他们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生涯抉择——高考志愿填报,那么关于考生们的志愿填报,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有几点给到我们的家长:

  1.高考志愿填报的考虑因素主要有院校、专业和城市这样三个方面,当然,填报志愿时这三个因素应该都要考虑,但是以哪个因素为首要考虑因素,则要看孩子的实际需求。

  2. 充分利用网上的权威信息,比如“浙江教育考试院”官网上的“浙江省2022年高考招生志愿百问百答”,这个百问百答基本涵盖了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绝大部分问题,只要您认真阅读,基本上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3.避免硬伤,比如体检、单科成绩、外语语种、学考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如果不符合要求都可能被退档,所以一定要认真查看意向院校和意向专业的招生简章,明确要求,避免被退档。

  4.作为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生涯抉择,我们说志愿填报的决定者应该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更不是某些机构,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勇敢地做出选择。

  5.最后一条建议是给接下来要参加中考的考生的。真正的高考志愿填报是从高一选科时就开始了,因为选考科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的选择,所以这条建议是给中考结束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家长的。你们要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逐步明晰他的未来目标,到选科的时候,既要考虑孩子选考科目的成绩,也要考虑选考科目对应的专业,这样,三年后,你们的孩子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时,才会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节目收听方式

  1.车上打开收音机收听

  原标题:《家庭教育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执行规划》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