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

  掌上春城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切实处理好生态保护、城市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晋宁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昆明市全面开展绿色创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昆明市“我参与 我践行 助力COP15”系列活动案例获得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2022年12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昆明市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殊荣。石林县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昆明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绿色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寻甸县凤龙山入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盘龙区滇源街道甸尾村水杉湿地。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昆明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昆明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建立“1+10”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实施十大专项攻坚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海菜花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大泊口水域悄然绽放。

  近年来,昆明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彩鹮、鸬鹚、白眉鸭、银白鱼、金线鲃、海菜花等珍稀物种再现滇池。全市共有9个植被类型、20个植被亚群、56个群系、118个群丛,分别占全省的75%、59%、33%、56%。

  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昆明市严把产业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强化污染者责任,倒逼企业减污转型,不断提升昆明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

  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近年来,昆明市制定了《长江流域(昆明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5年)》,深入开展“十年禁渔”,全面推进长江流域大保护工作;开展《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昆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制定滇池流域、阳宗海流域“两线三区”管控细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逐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新能源利用稳步发展,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伟 摄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2年3月,昆明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6月成立碳排放核算工作组,扎实推进昆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起草了《昆明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2个引领文件,印发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公共机构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工业领域、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安宁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碳惠春城”试点示范,围绕绿色低碳出行、节能低碳产品消费、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公益等领域,打造“碳惠春城”绿色低碳场景。

  被绿荫环绕的世博绿道。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星 摄

  下一步,昆明市将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产业,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生态环保投入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潇 实习生:者思靖

  责编:李晓梅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晓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