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3场考试中:我看出了2020高考考向最权威预测!

  只需点标题下“家教智慧博览”关注即可!

  

  精彩视频资源

  精彩学习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高考改革后,浙江高考实行“3+3”选考模式,并将2020年选考时间定于1月6日—1月8日。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英语。

  虽然浙江省考试内容与全国卷略有不同,但绝大部分是一致的。其透漏出的高考考向是一致的。

  对于6月参加高考的同学,浙江选考试卷是绝对绝对绝对要当作历年真题一样,一顿爆刷的试卷。

  对于2020届考生,12月山东、海南模拟考;1月浙江选考;1月天津适应性考试都是对6月高考考向最官方的预测,童鞋们千万要认真刷完哦~

  

  2020年1月浙江选考全科电子版快速查看链接

  2020浙江高考结束!官方试卷发布(全科含答案版)新高考考向最官方预测 公众号:中学数学教与学

  历 史

  

  守正创新 素养引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戴晓萍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王少莲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选考试卷充分彰显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保持了浙江卷的风格和特色,试题结构、题型、内容尤其是在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融合等方面均展现了相应的延续性,保持历史学选考分卷后的稳定性,体现出守正创新、稳中有进的命题思路。

  一

  凸显国家记忆,传承优秀文化

  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所选取的内容是一个民族不忘初心的国家记忆。第1题《诗经·大雅》乐歌的解读、第2题中国书法艺术的赏析、第3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认知、第10题侵华日军滔天罪行的警示、第11题抗战时期延安革命精神的体现、第12题新中国国徽图案象征意义的展现,第14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价值的凸显。第26题节选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香港问题”,明确“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考查“一国两制”,充分展现了国家在解决香港问题中的原则与智慧,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

  坚持唯物史观,丰富学生认知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第8题阐释社会变化对思想认识的影响、第15题讲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第18题叙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第20题从交通工具的更新中感受生产力的飞跃。第27题以“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为叙述题眼,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影响,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

  突出历史求识过程中“历史解释”的运用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第1、2、8、9、10、13、14、15、18、21、22、24、25等均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第4、6、7题侧重对唐、明、清政治现象变化的解读。第28题以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贯古今,从“近古”的治国原则到清代的“经济现象”,从“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到“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体现文本解读的不同层次要求,强调对史家观点的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观乎人文”,以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

  四

  重视历史学科教育中对“人”的关注

  “历史学家所要掌握的正是人类……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第8题左宗棠、第17题卢梭、第19题贝多芬、第29题拿破仑等直接考查人物的思想、成就和贡献,第14、15、16、20、21、22、25、26、28则借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行为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历史长河中人的灵动与创造。第29题以“一个英雄的成长”为切入,精心选取材料,将人物叙事置于宏大的历史变革之中,藉以体现“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物 理

  

  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葛德成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惠松

  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物理试卷,可以概括为“以稳为重,变化有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平稳过渡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又一个新起点,第一次进行了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新的起点,意味着改革进入新台阶,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稳字当头,非常重要。学考和选考合卷过渡到新选考卷过程中,稳为关键,本次物理选考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与近几年的物理合卷试题相比,本次选考试题整体结构几乎没有变化。删去了原第21题“加试”实验,把该题的分值平分到第16、17两个实验题中,其它各部分题型、题量、分值均保持不变;试卷风格也保持不变,起点较低,中档为主,区分有度,整体难度符合预期。新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是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次选考试题也充分得以体现,其中第21、22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第2题注重联系实际问题。

  二

  变化有序

  本次考试是物理选考考生的考试,分离了学考生,考试性质的变化,决定了试题的内容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做到以稳为主,变化有序。主要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原21题“加试”实验题合并到第16、17题实验题中;二是单选题中考查到3-2、3-4和3-5模块的内容,如第4、8和12题等。这些变化表明已没有了“必考”与“加试”的界限,符合新选考试卷的“身份”,体现了变化有序,恰到好处。本次试题的亮点,试题中的第3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

  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试卷以稳为主,同时根据测试对象的变化,也作了合理的调整。从整体上看,题型、题量、分值、风格不变,这是体现稳的一面,但是稳中也有变化,原单列第21题选考实验删去,使实验题分布更合理,这个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局部上看13个单选题,量值虽没有变,但是试题内容作了较大调整,考查内容覆盖了所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体现了分卷选考的特征,变得更加合理。但题目保持了以往的难度,显现出变中又有“稳”的含义。因此本次物理选考试题是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建议:从试卷考查内容来看,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和“考试说明”一致。因此,备考复习过程应紧扣“考试说明”来进行。2020年1月物理选考试题,稳中有变,改革需要稳步推进,考试性质的变化,试题也需要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把“稳”与“变”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我们认为命题方向值得今后借鉴。

  地 理

  

  重视基础 过渡平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郭剑峰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级教师 路海燕

  一

  保持试卷整体稳定

  试卷题型结构与原选考卷保持一致,稳中有新。试卷首次出现选择题3分的试题,四道非选择题中,填空题分值减少,问答题分值增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1:45,比例相当,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共14分,与《考试说明》要求相符。试卷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梯度设置较明显,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二

  采用真实情境设问

  试题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多创设新情境,不回避热点,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考查。如“手机点餐”、“地铁交通发展”、“北菜南运”、“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12月天气形势”和“长江经济带”等,增强学生理解新情境、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来认知现实地理事象的意识,学以致用。另外,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试题设计,是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典型体现。

  三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整卷重心放在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的考查上。如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不同时间温差的比较、中亚城镇分布与棉花生产等,突出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考查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试卷不少试题选择不同的区域来进行综合考查,如非选择题均为中国和世界区域背景,以区域的视角来认识地理事象与原理,分析评价现实的人地关系,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试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关注互米花草引起的生物入侵,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试卷提供充足的材料信息,基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处理较复杂信息的能力。

  四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整卷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一贯方向,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自然地理部分重点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天气系统、河流补给、土壤、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球运动等内容,人文地理考查涉及农业区位、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及交通运输区位等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点。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强调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内化。

  五

  力求学科特色体现

  图表是信息的载体。试卷延续了以往重视学生图表判读能力考查的特点,共有区域图7幅、统计图表5幅、地理现象示意图3幅,地理图表种类较多,考查深入,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问答题设问动词清晰,如“分析、提出、指出、说明、简析”等,有利于学生把握答题方向,设置的答题切口小,有利于学生聚焦答题。

  化 学

  

  稳中有进、有序创新

  绍兴市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贤祥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进前

  这次化学选考既重视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基础的测试,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

  基于核心知识考查能力和素养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24、28题考查S、Cl、N等核心非金属元素,第12、25、27题考查Al、Fe、Cu等核心金属元素,较好地考查了化学核心知识;又如第18题氯碱化工离子膜电解槽、第22题能量与活化能关系图、第23题中和滴定pH突变图等多道试题直接采用教材插图作为素材进行深入考查。试题依据新课标要求,重视把化学核心素养渗透到试题内容中进行考查,如第8、10题的垃圾分类、废气处理等社会责任素养相关内容的考查。

  二

  重视模块间的综合和化学本原性的理解

  重视对化学原理理解水平的测试,重视运用结构观等重要化学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水平的测试。第18、22题从能量变化维度看待化学反应;第21题从速率平衡角度探究化学转化;第23题从定量观点来研究化学反应,第19题从盐类水解视角来理解物质变化;第16题原子结构考查、第7题与第26题物质结构考查、第15题有机物结构考查等。29题可以很好地测试出考生能否从能量、速率、平衡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1题中不仅测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

  重视化学实验,彰显化学学科特质

  注重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维度涉及仪器识别、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评价等。如:第2题常见实验仪器的识别;第11题实验操作与实验安全问题考查;第27题主要测试考生能否在化学实验定量测定实验的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定量分析的能力,既涉及到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个模块,又有解题过程的要求;第28题以物质组成和物质性质探究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探究之美;第30题试题情境简洁,体现化学实验与化学原理综合性要求,设问方式较新颖,答案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较好测试学生对化学实验问题的理解水平。

  在坚持“考查能力、测试素养”的命题立意前提下,在命题形式上作了积极的探索。继承了原先“学选考合卷”的特点,呈现出学考分离后选考试卷的新特点,既让学生有获得感,又让教师有认同感,实现了教、学、考的平稳过渡。

  政 治

  

  体现素养导向,着力立德树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王国芳

  嘉兴教育学院 特级教师 沈毓春

  2020年1月思政选考试卷秉承了浙江卷命题的一贯风格,整份试卷守正创新,稳中有变,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突出必备知识考查。具体而言,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

  遵循考试说明,体现新课标精神

  在试卷结构层面,无论题型题量、还是分值分布,都严格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考查内容层面,全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综合题中主要考查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内容和联合国、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试卷又非常注重将这些知识置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境中,努力体现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另外,39题第2问也颇令人称道,其设问限定上的创新,对于考核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探索。

  二

  优化试题情境,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

  在试题情境素材的选择上,涵盖面广、时效性强、教育性好,既突出我国建设成就,如第15、19、37等题,以我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情况下货物进出口仍逐年增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浙江省绿色发展成就等为情境,学生阅读试题、思考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又注重国际热点问题,如第21、32、33、39等题,聚焦WTO上诉机构停摆、美国总统弹劾案、我国与联合国等当代国际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丰富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富有人文底蕴和思辨性的情境素材以漫画等不同形式进入试卷,有利于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特别是试卷中“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试题,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味和哲学味。

  三

  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卷在考试命题评价维度努力体现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突出了思政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试卷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如试卷第15、19、37、39等题,充分展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在阅读试题情境材料、用所学知识作答的过程中,其情感得以熏陶、价值观得到引导,做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试题立足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入猪肉涨价、“村民说事”制度、“粉丝文化”、WTO上诉机构停摆、脱贫成就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明辨是非,见诸行动,知行合一,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生 物

  

  突显素养导向 引领生物教学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徐建忠

  慈溪中学 特级教师 陈国

  2020年1月浙江省生物选考卷与之前两考合一的试卷相比,既保持相对稳定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试题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卷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核心功能,将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

  突出立德树人导向

  本卷中有关艾滋病、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泡菜制作、植物克隆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这将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更加关注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加关注实验、调查、辩论等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充分发挥生物学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二

  符合学业质量标准

  本卷试题的编制与新课标中“高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相符合。试题全面考查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四级水平的学业质量。例如,第1、2题需要学生对人类遗传病、人类与环境等有关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理性判断,属“社会责任”学业质量一级水平的考查;第9题需要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属“生命观念”学业质量二级水平的考查;30题第(1)小题需要学生能够针对特定情境,运用数理方法表示和报告实验结果,属“科学探究”学业质量三级水平的考查;第25题需要学生在熟练应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的基础上,面对新的遗传系谱时,能熟练运用上述科学思维方法展开分析与论证,属“科学思维”学业质量四级水平的考查等等。

  三

  创新试题情境设计

  试题能充分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多角度地设置了生活和实践、科学实验和探究、生物科学史等不同情境,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20题以“胎萌”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从生物学视角获取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赤霉素、脱落酸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7题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验活动为探究情境,考查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实验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第23题以蔡斯与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物科学史素材为情境,考查学生预期实验结果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优化试卷难度结构

  从试卷结构看,在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关于题型的说明的前提下,本卷与往年相比,试题的思维含量有所增加,但总量则由往年的33题降至30题(选择题删减了3题,非选择题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考生具有较充足的答题时间。从分值分布看,选修模块由14分提至20分,这一改变突显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技术实践》等选修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也使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分值比例更趋合理。从试题难度看,中等难度的试题显著增加,避免了往年因两考合一导致的过易过难两端分布格局,使试题难度、涵盖度、区分度等各项指标更趋优化。

  英 语

  

  依托主题引领 彰显素养导向

  嘉兴教育学院 高中英语教研员 徐雁光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姜发兵

  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题素材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试卷整体难度继续保持平稳,同时体现一定的区分度。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

  强化基于主题语境的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试卷中的语篇包含了一位阅读迷的自传故事、富有创意的道路除冰方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干净水资源匮乏和老龄化问题等主题,语境丰富,内容有趣又发人深省。设题基于主题语境,考查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阅读22、26和30题。完形填空中的叙事和感悟部分几乎各占文章的一半篇幅,它们同时服务于“人生要不怕冒险,勇于尝试”的主题。叙事部分为理解主题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题,使试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二

  关注跨文化意识下的社会热点话题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测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B篇介绍了 “奶酪之州”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使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的方法,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26题提问这一方法与哪一个谚语讲的道理一致。本题既考查了学生阐释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学生需要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应用文要求写一封邀请信,请英国朋友参加学校举办的外国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考生需要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合理传达信息并鼓动对方参加。本题的设计也是基于当下汉语热的现象,有助于学生感知汉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了解国外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阅读B篇美国人创造性地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阅读第二节讲到英国一所学校的孩子通过负水毅行募集到善款为需要的人们带去清洁的水,还有语言运用第二节中关于世界各国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等等。这些具有独创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既让学生领悟到思维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三

  突出融入语言知识的思维品质考查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阅读A篇21题要求考生对第一段描述性语言进行归纳与概括,对人物作出评价;23题既要借助构词法知识理解选项意义,又要对语篇类型作出判断;阅读B篇26题需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思维,判断各个谚语与文本主题的关联性;阅读C篇29题要求考生借助于对词汇avenue的迁移理解,判断下文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阅读第二节中考查对语篇宏观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能力,比如31和33题分别需要分析段际间和段内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文本和选项中包含的重述、举例、指代、因果等语言信息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推断、评价、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读后续写原文语言清新、地道,续文创作必须有坚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与原文保持风格的一致,同时考生要展现适当的同感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写出出彩的文章。

  

  历 史

  历史学科组

  本次考试系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之学选考分离后的首考,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命题组坚持立德树人、素养引领、能力立意,强化政治、公平、科学的底线意识。在高考综合改革大方向的引领下,强调历史的国家记忆,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统,使师生有历史学习的习得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 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原创,在稳定中探索题型之渐进

  整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构成,满分100分。依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中国史与世界史、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考查内容及分值比例。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试题原创,注重考查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的知识、技能、方法与价值观;坚持公平原则,用心选取适合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考生的历史素材;精心设计符合选考难度的问题与答案,力求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积极顺应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实需求及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发展趋势。

  二、以科学为准绳,坚持规范,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双提升

  以高考综合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方向,在保持试卷风格与稳定试题难度、区分度的前提下,以科学规范为准绳,坚持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力求学科核心素养入题“落地”,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一是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强化对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充分考虑与学考的衔接,注重材料鲜活生动,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梯度清晰;引导师生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2、3、23题取材于教材,同时避免简单搬用;1、4、5、6、7、8、9、12、14、16、17、18、19、21、22、24题以材料为依托,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与能力的培养;1、2、3、8、13、15、16、17、21、25题注重对学生人文及科学素养的濡染熏陶,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12、13、14、26题考查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以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史料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4题在保持浙江卷一贯注重时空观念考查的同时,启迪新的思考视角;27题在营造全新情境下,深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构建知识的链接与体系的搭建,重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是融合汇通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注重活化知识与能力运用。28题以大历史视野立题,提出“读史本为求识”的思考面向,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立意切入,融合必修一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必修二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选修四的康熙、孔子、孙中山等历史人物,选修六模块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试题设计以立国之本为楔子,系统梳理孔子、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对土地制度和赋税问题的思考实践,纵通横通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主干知识,对知识的活化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堪为示范。29题以“英雄成长”的视角,追溯希腊文明、法国革命,概括拿破仑在沉重打击封建势力、传播革命思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有机融合必修一、选修四、选修六相关知识,有效落实“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的考核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入题“落地”。基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考试一以贯之的核心诉求,侧重于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等较高层级能力的考查。3、11、13、16、19、20、24题和非选择题等旨在考查历史时空素养;1、2、9、10、17题和非选择题等注重考查史料实证素养;4、5、6、7、8、16、17、18、19、25、27、29和非选择题等着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2、11、12、25题等凸显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考查。时空观念的培养更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如24题定位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地图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且调动和运用课本信息,辨别事实,作出历史解释。28题综合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思维能力的培养;2、3、9、13、16、22、24题以多样化的图表材料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情境,彰显史料实证素养;28题将目光聚集到“治国原则”,探求康熙帝的治国思想,分析古代经济现象,总结从孔子、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树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意识;29题通过对英雄成长的剖析,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观照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性质,阐述拿破仑改革事业及其在反对封建势力方面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树立开放的历史意识。

  三、以育人为旨归,坚持价值导向,彰显文化自信和世界视野

  坚持价值导向,强调历史的国家记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统,突出学科属性,引导学生从学科视野出发,思考家国命运、民族兴衰和人类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人文化育功能,坚定“四个自信”,体现使命意识与学科意识的统一。

  一是以价值为导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题以史料呈现的方式,列举日军细菌战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2题“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13题“1950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以不同的角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6题列举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反思“落后就要挨打”;28题以乡土中国为观察点,“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宣示蕴涵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二是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传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使命感。1题《诗经》、2题“中国书法”、11题“延安与抗战”、12题“国徽图案”、13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4题“大包干”、25题“清明上河图”等,特别是26题通过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简述“一国两制”方案的基本内容,阐述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27题通过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途径,回顾黑人、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感知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一份好卷,用心用情,皆是为“人”——选人和立人,所以考试命题不仅止于考试考核和人才选拔,更在于德育先导,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领高中教学的课改方向。如何引导学生从宏大的历史变革与精微的历史细节中感悟历史的传承与创造,从鲜活的历史脉动与厚重的历史思考中感知历史人物的思想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投身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伟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立德树人、人文化育的目标,凡此等等皆是改革发展中的历史教学必须关注、必须思考的课题与方向。

  物 理

  物理学科组

  2020年1月浙江省物理学科选考坚持浙江省高考改革方向,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和能力的要求,参照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在原来学考选考合卷的基础上平稳过渡,确保新选考的平稳实施。命题组以注重基础概念、凸显综合能力为目标,力求试卷既能检验高中物理“教与学”的成效,又能满足各类高校招生选拔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新课程理念,引导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基础和能力培养。

  一、立足教材,坚持原创,凸显高考选拔的公平性

  1.立足教材。部分题目源于课本,在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本材料。如第4题原子物理基础知识、第7题电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第8题LC振荡电路、第16题机械波的传播、第19题游戏车雪道滑行、第20题游戏弹射机,均取材于教材并加以改编。考查的是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引导师生重视教材、注重核心知识学习。

  2.坚持原创。通过试题原创引导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二、继承“联系实际,注重建模”的特色

  试题中涉及到“父子掰手腕”、“国庆阅兵直升机‘70’编队飞行”、“游戏车雪道滑行”、“弹射游戏机”和“中子的β衰变”等素材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科技前沿,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知识编写成适合高中生水平的试题,引导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案例中提取物理情景和运动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起到爱国教育的作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建模”一直是浙江省物理高考的特色,这次选考试卷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特色。

  三、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次选考卷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解物理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析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等能力的考核。第6、7、13、15等选择题,都是多部分内容的结合,需要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第21题的2、3问,要求考生将力学与电磁学知识相结合,将一般周期性外力和安培力共同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类比于弹簧弹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将特殊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论推广至一般情形,引导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2题涉及到中子的β衰变,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核衰变的规律及其能量、动量的运算,又要求考生具备将物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20题第3问和第22题第3问,都要求考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物理过程适用范围,引导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 理

  地理学科组

  地理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知识层次和难度要求命制。特点如下:

  一、保持知识结构稳定 突出主干知识考核

  试卷题型、题量、分值分配保持稳定。具体内容和分值是:必修部分占85%,突出了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区域产业活动及区域认知等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核;选修部分占15%,其中《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内容分布较合理。选择题设问角度多、选项灵活规整、涉及面广,非选择题设问切口小、指向明确。

  二、精选内容、把控难度 体现选考特点

  本次试卷是学考和选考分离的第一次考试。试题设计以能力立意为主,凸显地理学科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试卷难度与近年选考大体持平。

  试题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落实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如大气运动、地壳运动、地理环境差异性、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地理信息技术等。试题情景、素材选取角度广泛,生动活泼。

  (1)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与区域发展的联系,如取材长江经济带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等。

  (2)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取材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的开发、中亚棉花种植等。

  (3)关注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地理知识,如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订餐APP、北菜南运、地铁的建设、茶农给茶树撑起遮阳棚、天象观测等。

  (4)关注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取材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产业的集聚、正午、午夜太阳高度角观测、互花米草与海洋保护等。

  (5)关注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与区域特征的联系,如取材鄱阳湖与长江的补给关系、中亚棉花出口基地等;

  (6)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取材于教材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等。

  试题选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突出了地理学科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理念。

  选考题坚持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素养。既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的关注,又有利于引导地理教学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的重视,试题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突出。

  三、凸显课改思想 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试卷从情景设计、图表信息显现、答案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如天象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观测等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铜矿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则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视。

  四、彰显地理特色 渗透学科育人功能

  图表形式多样。图表是地理试题信息提供的重要载体,更是地理学科特色的体现。试卷提供了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等压线分布图、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太阳高度角年内变化、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长江经济带、中亚地区、南美等区域等图表15幅,有坐标图、柱状图、折线图、示意图、区域图等不同类型,图文并茂,生动鲜活,不仅强化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也渗透了学科育人的价值。

  化 学

  化学学科组

  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选考试题,是“学考和选考”功能分开的第一次命题。化学选考命题严格遵循“原创性、科学性、不超纲”原则,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背景选择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设问在体现学科素养同时有创新。

  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和连续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试题考查功能连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题量、题型及分值保持不变。选择题共25题,考查功能不变,分值仍为50分。主观题26题突出了“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27题是传统的计算题,并继续要求写出推理的简要过程;29、30、31继续保持原来“原理、实验和有机”试题的面貌和考查功能,28题则是整合后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大题,以增加试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二、试题背景选择体现基础性和科学性

  

  三、问题设问突出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考查

  

  总之,试题既注重基础,又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本次思想政治高考选考命题依据考试说明,按照高考选考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秉承稳中求新的思路。

  一、稳定宏观布局,创新微观切入

  本次思想政治高考选考命题,在宏观布局上与以往命题基本保持一致,知识分布、整体难度和题型及各题型的试题数量、模块分布、所占分值等都保持相对稳定。在微观切入方面稳中求新,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材料信息与选用知识的结合方式、考查知识与设问角度的结合方式等。如第29题选用漫画《“劳逸结合”》,从三个和尚喝水这个经典故事的新发展,来启示当今“改革和创新”应当做到结构和功能优化、公平与效率的统一。39题考查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通过中国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简要说明“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的道理。

  二、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核心素养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次命题,在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理解、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37题讲述浙江认真贯彻“两山”理念的故事, 在十四年的努力中,浙江采取一系列举措,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要求学生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浙江绿色发展的正确性,并要求写出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本题材料讲述浙江大地上发生的绿色发展的故事,设问从分析绿色发展逻辑线索和推进过程、学生践行理念的实际行动角度切入,有理念、有做法、有行动,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公共参与等素养。又如第18题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第19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决议、第24题“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等都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是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功能所在。在命题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源于生活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理性思考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第38题取材自W村面貌改变的过程,从原来村民少、收入低、土地闲置多等问题,寻找村庄发展的短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乡村是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地方,该题不仅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辩证认识、对促成乡村面貌变化的具体举措的理性思考,也与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相符合,孕育爱国爱家爱社会主义的积极情怀。又如第11题取材于前段时间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实际,分析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学原因;第22题取材于当下垃圾分类的生活热点,从一首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歌曲入手,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特点。

  生 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生物选考命题着眼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以选拔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试题命制遵循《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超纲、不出偏题和怪题。试题力求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试题稳中求新,力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促进我省的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一、平稳为基,稳中求新

  试卷整体难度平稳,试卷结构与题型保持原有的风格。试题要求科学规范,语言表述简洁明了。试题背景素材公平,没有命制有争议的试题。试题难度保持有一定的梯度分布,既有直接取材于教科书的题,又有考核背景创新的题,确保整卷的信度和效度。试题分值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合理,选修模块分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略有增加,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综合性有所加强,模块内及跨模块综合性试题的命制能更好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能力立意,指向素养

  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本次命题的主要目标。试题能较好地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内环境稳态、生命活动调节、遗传与进化等内容,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以考查考生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和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试题结合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等生物学内容立意,以考查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试题结合物质检测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皮肤移植实验等为背景立意,以考查考生观察与提问、方案实施、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结合艾滋病的预防、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等内容立意,以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形成生态环保意识等社会责任。

  

  山东新高考各科模拟卷快速查看链接

  2020新高考首次官方模拟考试:九科全套试卷及答案(含试卷分析)题型巨变!10年未考冷门题型重回高考 公众号:中学数学教与学

  11月30日至12月3日,山东省开展了新高考模拟考试,题型和往年相比变化很大。这次模拟考对新高考有多大参考意义?明年是不是就按照这个题型和内容来命题?这是考生及家长,乃至高中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试题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今年还是以后,题型大体有一些固定,但不是绝对的,考试内容更是这样。“新高考的结构和题型是否和模拟考相同?我只能说,有一定参考。”

  据悉,从此次模拟考的试题情况来看,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对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等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将来的方向,也是给大家的很好参考。下面,学习哥就引用“山东商报”采访各地名师对此次模拟考的各科变化分析和备考建议,来给大家指明参考意义到底在哪里!

  【以下内容来源于山东高考指南(ID:sdgkzn),特致感谢!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下滑动查看)

  语 文

  现当代诗歌现身模拟考

  建议多花时间在文本内容与结构分析

  变化 分析:

  现代文阅读看上去删去了一般论述类文本,其实是把一般论述类文本的考点悄悄合并到非连续性文本里进行考查。新增的现代诗歌鉴赏,一改全国卷多年对小说的考查,但归根结底还是考查文学类作品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

  新高考更加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预见,2020年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这仍将是高考语文命题的考查核心。

  在阅读试题中,文章的篇幅明显增加,现代文阅读I中,材料的字数由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1200字左右,增加至2100字左右;题型也发生了变化,在原先三个选择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主观题。

  此次考试的作文题延续了2019年高考的演讲稿体裁,要求学生就“手机该不该带进校园”这一话题展开演讲,鼓励学生的文章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实用性更加鲜明的趋势。

  备考建议:

  少做一些主观题的题型固化的技术性训练,多花些时间在文本的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上。”

  数 学

  试题难度无明显变化

  呈现综合性、开放性特点

  变化分析:

  此次试题综合性比较强,就像概率题、应用题,图表、文字阅读量都比较大,考察的既有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截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于概率知识、计算等都有考察。

  从难度上看整体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变化。考生觉得比较难一方面与考生复习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考生对试题的创新点不太适应有一定关系。

  模拟试题中的一些名词表述,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也感到有些陌生,“比如类似‘残差’这样的概念,更侧重体现在A版教材中,普遍用的B版教材里,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太作为重点讲解。

  英 语

  题型调整但阅读量均衡

  读后续写更具开放性

  此次模拟考的题型进行了一定调整,比如完形填空从20题缩减为15题,阅读题并非预估的3篇而是4篇,整体阅读量比较均衡,学生都能做完。

  这次模拟考有的考生对于读后续写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因为练习参考的是浙江卷,会在文中提供划线词,而在此次模考中没有,这样其实开放性更大,等于让学生自己选择划线词,难度反而降低了。

  物 理

  主干知识基本都考到了

  对目前学生来说较难

  在题量增加的情况下,试卷对主干知识考察比较全面,相对目前的学生来说较难。有些知识学生还没复习到,遗忘也比较多,考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这次试题体现出明显的特点就是试题很“新”,材料的背景多为2019年刚刚发生的事情。据介绍,题目中出现了以进博会为背景的题目,题目中出现了很多与实际相联系的高科技。

  出题人回避了备考方向的倾向,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对学生掌握主干知识的要求,学生可以联系实际,关注高科技前沿,按照正常的节奏复习。

  生 物

  考查能力的试题明显增多

  变化分析:

  除题型和题量的变化,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考查能力的题目明显增多。

  这套卷子里只有四分之一的题目是大致一看就能答出来的基础性题目,剩下的四分之三都要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和推理。根据对此前全国卷的分析,整体呈现文字题较多,带有图形的复杂题干的试题减少的趋势,但就此次模拟试题来看,要重新重视材料型题目的复习。

  备考建议:

  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多见见新型的题目,关注提升利用新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 学

  加入不定项选择难度加大

  课改区模考卷可做参考

  变化分析:

  化学试题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单选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不定项选择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第三部分非选择题5题共60分。

  大题中的考察点增多,每空分值降低,但大题的总分值增高。选择增加了考察的广度,特别是结构和有机的题目数量增多。此次模考试卷的非选择题基本延续了之前的题型和考察内容,只是由选做变成必做。

  在考查形式上都把考查点赋予于化学新技术,化学发展前沿的新情境中。比如界面化学,在2019年高考中考过了,这次模考又考到了,虽然只是以这个新技术做载体,考的还是课本知识,但是学会看题同样重要。

  “5个不定项选择从考察的内容、考察的形式、赋分的方式都使难度增大。”孙宝玲表示,不定项选择全答对得4分,不全答对仅得1分,这样的赋分方式使得不定项成为难点。除此之外,孙宝玲表示,前面10个单选难度相对不大,5个大题的难度和全国1卷的难度相当。

  备考建议:

  在接下来的备考中依托课程标准,立足教材,加大复习的难度,选择性的攻克能得分的计算,挖掘新考点。学生在日常联系中可以关注课改区的期末考试和模拟考试的新题型,相似度较高。

  政 治

  试题 不回避时事热点

  变化分析:

  模拟考的选择题由文综时的12道增加到15道,简答题由三题五问增加到五题八问。 总体来说,虽然同样增加了三道题或者三问,但是简答题的分值比例更高了,对题量的影响最明显。

  在题目设置上,没有回避时事热点和生活热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乃至猪肉涨价,都进入到了这次政治的模拟试题中。

  在考查方式上,政治试题的主干知识覆盖面更广,比如在设问方式有所调整,之前会针对一个具体的原理进行设问,而这次则宽泛地要求学生运用哲学知识来解答,需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材料对应到相应的知识点。

  历 史

  材料题小型化倾向明显

  注重小切口深分析题型训练

  变化分析:

  古代史部分,较多地引用了原始史料,体现出对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 近现代史部分,考查比重较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表格、地图、饼状图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使整套试卷在保持严谨的同时,又不失活泼,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世界史部分,注重了对时代特征的凝练和提升。

  非选择题部分的材料题小型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平均分值11分。例如第17题采用三幅地图的形式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新颖、构思巧妙,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西汉时期侯国发展的脉络。

  备考建议:

  学生在今后复习中立足学科素养,高度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时代特征的概括和提炼。要加大对原始史料的分析力度,注重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注重对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训练。

  地 理

  题目设置没有太大变化

  理解基础原理提升考试能力并重

  模拟考的地理试题较好地继承了全国卷的命题风格,题量自然有所上升,但是从试题的结构和难易度上都比较适合学生,在让学生“有话说”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问题不大,但是在一轮复习末这个阶段地理能力不会太高。

  备考建议:

  一是扎实地把地理原理和规律理解准确,二是注重提高调动运用知识、解读信息、归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