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人”先进个人,这位“三好老师”又获奖了

  近日,根据中国教育工会浙江省委员会《关于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为进一步调动全省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授予332名同志为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个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获此殊荣。

  “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高水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动广大教职工立足工作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而设立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秉承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信念,从教二十余年,郭斌教授深受学生爱戴。他痴迷学术,但也爱生如子,有教无类......时刻不忘践行“好学者”的天职——做负责任的研究,并将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首要成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三育人”先进个人,听听他传道授业解惑二十余载背后的故事。

  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首届“三好老师”之好学者的获得者,这已经不是郭斌第一次获得此类荣誉。

  此前,他曾获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2009年、2012年)、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2013年)、浙江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任课教师(2016)和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2020)等荣誉。此外,他还曾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郭斌荣获2017年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三好老师”之好学者,魏江院长(左)为其颁发证书。

  在学生眼中,他是有求必应、应必慷慨的学术领路者;在同事眼中,他是有着严密逻辑和“最强大脑”的学术高人。在教书育人上,他无私奉献,指导学生从不保留;在科学研究上,他始终坚持和践行“顶天立地”的学术理念。

  这样一位充满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师者,背后又有着怎么的故事呢?

  Part.01

  有教无类、有求必应,师生圈里的“共享高人”

  论学识渊博且功底深厚的“高人”,每个时代都不鲜见。但古往今来,大多数“高人”都有个共同特征:高冷、孤傲,不轻易无条件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而郭斌却不太一样,对于他人的请求,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应必慷慨;对于学生的求教,即便不是自己的学生,他依然会倾尽所学地耐心辅导,从不保留。

  长此以往,他便成为了师生圈里名副其实的“共享高人”,以至于每周在他作为导师所开的博士生团队例会上,来自其他团队的学生常常比他自己所带的学生人数还要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

  一位曾多次得到郭斌无私帮助的其他团队博士生在采访中滔滔不绝地说:“每次做研究遇到难题,我的脑海中都会下意识地出现‘我得问下郭老师’,一方面是因为郭老师的知识面太宽了,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每次给我提的建议,帮助都很大;另一方面是他对‘别人家的学生’真是太好了,指导起来也非常耐心且用心。”

  “现在有师弟师妹找我,我都常常会因为手头事情太多而拖延一两天回复,但比我更忙的郭老师,却能在我每次求助时以最快速度回复我,有时候我写邮件把问题发给他,他甚至还会打电话过来给我细心讲解。”据该博士生透露,郭斌帮助过的学生非常多,甚至是青年教师以及“别人家的留学生”。而像郭斌这样毫不保留地为同行及学生提供建议与指导,“完全就是无私奉献,因为学者的智力成果是无价的。”郭斌留校任教所教的第一届学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杜健说。

  杜建老师(左4)、郭斌老师(右4)及其学生团队合影

  但在郭斌自己看来,这些都不算是无私奉献,而是作为一名老师该尽的天职。

  “因为作为一名学者,你的角色首先是一位老师。那既然是老师,无条件帮助学生成长,这就是你的天职。”郭斌认为,学者的天职不仅是要做负责任的研究,还要将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首要职责。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有教无类,从不在意辅导的学生是否是“别人家的学生”,也从不拒绝师生的突然拜访,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他随时随地都愿意提供无条件帮助;

  他兼顾学术与育人,注重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全面综合培养,鼓励学生与其他导师或同学合作、积极参加国际会议等开拓视野,并以国际一流标准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帮助学生访学而出资支持。

  比如博士还未毕业就已获得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正式教职的李文。

  “因为我当时没有申请上国家公派名额,所以如果去墨尔本大学就意味着要自费,而郭老师认为这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很大作用,因此全资支持了我在墨尔本大学进行访学的费用,这种无私,对一个博士生来说,真是莫大的感动。”李文一边回忆,一边忍不住表达对郭斌的敬佩。

  “我最喜欢郭老师的一点就是他非常接地气,不仅有教无类、有求必应,而且在和学生展开学术讨论时追求客观平等。他不会让你感觉到任何‘高人’的架子,而是以一种合作者的身份耐心倾听你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学术上人人平等。”

  此外,李文还反复提到,郭斌评价他人的论文也非常客观,不会因为对方是大佬或是学生而区别对待;同时,在辅导学生论文时,他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严谨,包括论文中的一些用词,他都会反复斟酌,再给到学生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李文(右)与导师郭斌教授参加AIB国际会议合影

  而说起郭斌对待学术的严谨,就不得不提到他独到的学术理念。

  Part.02

  心怀家国,坚信思想贡献与“顶天立地”同等重要

  作为许庆瑞院士的得意门生,郭斌深受其“顶天立地”学术理念影响,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该理念的践行与传承。

  他常常深入企业调研,观察与跟踪中国管理实践的动态变化,同时教导学生做研究不能空谈,必须扎根实际、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现实管理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贡献也同等重要。

  2009年,他在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时,看见很多国外学者都尝试着去解释中国制造真正的优势是什么,比如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作为后发者有模仿优势等,但这些解释很容易引发一些负面判断,甚至给中国制造贴上负面标签,如“血汗工厂”“中国山寨”等。

  因此,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通过提出一个理论框架,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正确认识中国制造并从中学习,从而推动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进而改变世界。经过十余年的艰辛酝酿,他于2020年9月正式出版了《大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优势与未来变革》一书。书中,他基于原创的“追赶的阶梯理论”,严谨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追赶”的真正原因。

  深度剖析中国制造的过去与未来

  郭斌 / 著

  该理论从中国制造背后更为理性的逻辑去解释中国制造的发展,“有了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我们才能真正去跟全世界对话,而不是无力的争论。”郭斌说。

  在他眼中,一位好学者,不仅要追求研究的实用性与对现实世界的改变,还要追求“思想美”——对人类更清晰地去认识事物本质以及这个世界有所帮助。

  而这些年来,他也正是以此为标准,不断帮助企业或个人更深入地理解管理问题的本质。比如,自2015年起,郭斌带领团队每年编制和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运用基于二手数据形成的创新指数构造办法,克服了原有体系在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生成上高度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忽略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问题,从而帮助企业以更加客观的角度认识创新,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2023》已于7月26日正式发布

  研究和教学“创新创业”二十余年,他坚信最好的教学,是跃入现实的洪流中,在与时代的对话中探寻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因此,他的课总是不乏创新与突破。

  此前,由他作为课程负责人打造的《基于创新的创业》被评定为2022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浙江大学最早一批采用“沉浸式现场”教学、课堂“辩论赛”、导师引导讨论等众创互动式授课的课程,这门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和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让“基于创新的创业”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

  留校任教二十余年,郭斌低调沉稳、与世无争,怀揣着助推中国伟大复兴与改变世界的梦想,他废寝忘食、无私赋能师生,激发创新力量、培育创业者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原创本土管理理论的提炼与一流管理人才的培育中,为中国在世界的崛起持续奉献自己那一份力量。

  原标题:《“三育人”先进个人,这位“三好老师”又获奖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