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而起应势而新 以智慧教育点亮教育智慧 两江新区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新区和基

  

  两江新区智慧课堂

  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这是过去熟悉的传统课堂。如今,一块屏让千里变咫尺,一张网包罗万象,一键式生成全息画像……数字化浪潮之下,两江新区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积极响应“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号召,乘势而上、应势而新,紧扣“数字重庆、智慧两江”的发展大局,掀起广泛且深刻的数字革命,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新区、基础教育强区。

  扬帆逐浪,正逢其时。两江新区独创“644”模式积极拥抱数字化,以智慧教育点亮教育智慧,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效推进,成功创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实验基地,承接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实现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全域覆盖,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18所)比例位列全市第一。

  以“智”谋“志”

  “六个一”架构谋划全局

  能否汇聚全场景教育资源,能否支撑全方位开放协同,能否实现全周期可持续发展,这是智慧教育首先要过的三道门槛,也是顶层设计应有的大局考量。

  观大势、把方向、定目标,两江新区谋定而后动,铺开一张蓝图、一个中心、一个行动、一个平台、一张专网、一个素养“六个一”整体架构,全面夯实区域智慧教育底层基座,让一盘散沙变成一盘活棋。

  “一张蓝图”引领创建方向。两江新区联合北师大编制了重庆首个《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划》。这张蓝图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5项建设原则明确底线和高线,9大任务、10项工程一棒接着一棒跑,21项重点工作一茬一茬接着干,形成机制保障、财力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平台保障等全方位保障体系,从顶层设计勾勒智慧教育发展脉络。

  “一个中心”形成攻坚力量。既凝聚“向新力”,在全国率先设立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智慧大脑”源源不断地涌动创新活水;也凝聚“向心力”,市教委与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建设该中心,邀请北师大专家团队和行业头部企业技术团队入驻。顶级专家资源汇聚于此,开展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输出转化、项目建设指导等系列工作,发挥智囊团、技术库、人才池的关键作用。

  “一个行动”夯实发展基础,走好从蓝图到路线图,再从路线图到实景画的实施路径。两江新区5年投入约2.28亿元,从教学场景方面完善智慧教育应用支撑,全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人脸识别、电子班牌、智慧课堂、多网合一改造、智慧教育应用、8+11+N智慧校园特色案例。

  “一个平台”乘“云”而上展翼飞,两江新区智慧教育云平台集成55个区校两级教育教学应用,嵌入“教、学、管、评、测、研、服”等数据化工具箱,做到互联互通、加“数”前行。

  “一张专网”实现高效共享,建成全域5G教育双域专网,万M光纤到校,千M光纤到桌面,5G信号全覆盖。

  “一个素养”培养智慧师生,两江新区打造区校两级智慧教师队伍(建设CTO/CIO和智慧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开展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活动(AI教研、NOC、IRO、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从目标达成方向明确智慧教育现实追求。

  以“智”提“质”

  四维探索形成新样本

  拥抱科技、敢于创新,前沿技术不断拓展在教育各环节,从课程、课堂、协同、评价四个维度整合技术与教学,电子屏幕、虚拟教具的使用让学习场景上演“大挪移”,重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环境。

  课程从“融”向前,循天性而育,数字化场景营造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资源重组分解与重构课堂要素,学校弹性设置课堂时长、延展学习空间、重塑师生角色、重建班级规模等,大大扩展了有限学习时间和知识获取半径。比如行远小学10大双线融合的智慧场景让人尽其才、物尽其效、地尽其利,云慧小学构建“3+2+N”基于数字环境的“云上书法”资源体系,行远小学多课型混搭案例、云慧小学云上书法案例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一等奖;重光小学为孩子擎一束智慧之光,推进儿童社会化学习,让他们与万物联结,越来越宽广的世界向学生打开;礼嘉实验小学智启无边界教育模式,创建重庆首个小学人工智能编程学院。

  课堂作为智慧教育转型的展示窗口,由传统变为“精智”,通过伴随式采集数据和教备阅数字系统进行精准教学定位,精心设计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形式,精准测绘学生表现和评价。比如西附星辰学校探索形成学情研判、学科教研、课前导学、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教学评价六大方面精准教学模式,积极搭建更贴合学生、学情、学科的多元发展架构。

  协同育人构筑智慧教育“共同体”,两江新区通过建立数字服务平台,把数据“孤岛”变“环岛”,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形成观念同向、履职同责、实施同力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力育人体系。比如两江新区课后服务平台像中央厨房,既有校内三点半课堂,又有校外机构资金托管和课次监管服务,除了供应“家长套餐”“社区套餐”,还有“心育餐”“法治餐”“健康餐”等特色菜。

  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指挥棒”,“画像”评价更是见人见事见细节。两江新区不仅通过评价动态实时化、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载体数据化提升“画像”清晰度,还“画”出特点,建立起区级综合评价和校级特色评价相结合的区域综合评价体系,个性化数字画像体现公平性、整体性、个性化、体验性。比如星湖学校探索的“双层五维”智慧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刊载;金渝学校“五育并举成就群星闪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做到学生发展数据的多维采集和汇聚;博雅小学“五彩博雅”数字课程评价,实现线上线下观评课交叉共存、教学研讨与评价协同运行。

  以“智”树“帜”

  全面提升全域“四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从顶层设计到数字资源、平台搭建、应用探索,两江新区智慧教育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全域领导力、智治力、教学力、协创力,立体推进智慧教育新区建设。

  做好智慧教育数字化工作,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极为关键。两江新区通过培育实践型校长级专家专项成长模式,让“关键少数”发展壮大为“关键多数”,同时落实数字教育“一把手”负责制,要求各学校校长研数字之墨、挥创新之毫、铺智慧之卷,以领导力提升途径引领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在2021年5月12日举办的智慧校园建设校长演讲及答辩比赛上,各位校长自信登台,谈思路、话举措、晒成效,从智理、智联、智研、智学、智陪延伸出一个个可持续、可学习的智慧教育品牌,一个个从“复制”到“创新”的精彩案例。

  数字化治理力是智慧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两江新区“把脉问诊”应用统筹管理缺标准、数据高效互联缺机制两大问题,从数字基础环境、数字教育生态、数字智能决策三个方面强健“数字筋骨”。目前,两江新区已建成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伴随式采集节点和过程数据,呈现教育动态、教育治理、教学质量、安全监管、巡课应用等多维度看板,“数据外脑”为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数字化教学力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从具体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数字资源的“整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全方位参与数字课程建设、数字课堂变革和数字教学研究,活跃在“指尖”的数字资源优化备授课、听评课各环节。数字化教学力同样转变学生的角色定位,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决定学习资源取舍时机和方式,在丰富的学习库中习得自学之道和求知之法。两江新区先后印发《两江新区教育数字化应用指南(试行)》《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管理使用方案》,促进资源传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让广大师生更加便捷地享受智慧教育各级支撑和服务。

  数字化协创力不断扩大智慧教育“朋友圈”,既有强强联合,两江新区与13个国家级新区教育部门,以及天府新区、重庆三峡库区27所学校,共建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也有战略互补,两江新区联合北师大、西政等高校和企业编写智慧教育发展报告,开展项目研发、课题研究、讲座交流、案例输出、课堂共建、成果共享,《全过程推进智能治理的两江教育实践》获评中央网信办年度优秀案例,年均接待全国5000人次参观学习。

  “数智”并驱,“慧”聚两江。智慧教育为两江教育开辟了全新赛道,增添了强大动能,追高逐新势头如虹,参与《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实践研究课题》等中央项目,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重庆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重庆市智慧教育优秀示范基地等众多荣誉。

  面向未来,回归本来。两江新区将继续聚焦扩大数字交流和共生共长,深化数字基建和应用转型,开展数字创新和项目研究,积极构建教育公平包容新生态,迎来更有质量的智慧教育新未来。

  王小寒 朱朝燕 阳丽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观点聚焦>>>

  用智慧的方法培育智慧的人

  两江新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主任 李亭一

  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对时代之变,适应国家之需,满足百姓之盼。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智慧教育列入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成为全党全国的普遍共识与重要战略。

  让教育会“思考”更“智慧”,也是两江教育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和发展实践,区教育局将智慧教育作为“加速器”和“弹跳板”,从定位、体系、融合、效能四个方面探寻路径最优解。

  定位是起点。区教育局紧扣“数字重庆、智慧两江”的发展大局,立足于两江新区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的战略定位,结合创新资源富足、科技和数字产业发达的鲜明优势,统筹55所中小学校、8.3万名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深刻认识到智慧教育是构建公平、优质、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明确了作为智慧教育的发展受益者、长期实践者的双重定位,逐步形成区域智慧教育的“644”模式。

  体系是亮点。“六个一架构”是“644”模式的“6”,从“一张蓝图”一贯到底,到“一个中心”把多股绳拧成一支军,再到“一个行动”“一个平台”“一张专网”“一个素养”,步步为营、年年有成,完善的体系亮点纷呈,推动善作善成的行动再实一些,统筹兼顾的眼光再远一些。

  融合是拐点。课程、课堂、协同、评价四个维度是“644”模式的“4”,全面融合、整体推进,其中课程深而活、课堂精而美、协同广而强、评价全而细,跨越物理边界,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了传统教学长期存在的粗略与模糊,从扁平化学习到立体化求知,教与学方式都焕然一新。

  效能是高点。领导力、智治力、教学力、协创力是“644”模式的“4”,集中体现智慧教育效能。领导力重在发挥校长的关键作用,在其引领带动下不仅要心中有“数”,更要脚下有路;智治力有针对性地开出数字基础环境、数字教育生态、数字智能决策3张“药方”,提升智慧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教学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的学习智慧;协创力握指成拳,广纳四海智者,形成美美与共的共赢格局。

  智慧教育,“智”敬两江。它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的“必答题”,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归根结底在于孕育和提升人的智慧,在于用智慧的方法培育智慧的人。智慧教育凭借优质资源的便捷性、数据贯通的精准性、形式多样的泛在性、价值共赋的开放性,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