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教育为本、技术赋能、场景为先、融合共生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赵秋玥)数字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浪潮,教育与数字化的碰撞,必将推动教育发生深刻变革。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研讨教育数字化的实施落地,9月1日,英特尔联合新华网以“智慧教育 连接山海”为主题,在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举办“科技创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

    国家开放大学讲师王宇在会上表示,历次技术革命都会产生新的教育教学工具、形态和模式,为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呈现了更多可能,这背后更基础的逻辑线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技术潜力,解决教育行业痛点,即如何让教育变得更加广泛、精准、个性化、高效、科学,这是始终需要把握的主线。

    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仍是最大挑战

    王宇认为,教育体系践行和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政策背景,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针对教育数字化的进程,王宇通过几个关键词来诠释。第一个关键词是“快速发展期”。当下,新技术、新工具、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态不断快速涌现。

    第二个关键词是“全面推广期”。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共识。这意味着教育数字化不是部分老师、学校、地区的个体化行为,而是全面性、系统性的大规模实践,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转变,更多还是思想层面、意识层面、组织层面的转变。同时,教育数字化也渗透在教、学、研、管、评各个层面,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第三个关键词是“成果显现期”。目前,教育数字化的效果十分显著,我们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教育教学资源库,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的数量不断增多,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逐渐常态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数字化的能效。

    王宇认为,目前教育数字化面临最大的需求和挑战仍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就是技术的教育场景化。技术究竟怎样去瞄准真实的教育痛点,怎样与教育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怎样发挥数据的巨大潜力,需要一线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育企业共同思考。

    教育数字化对于缩小教育鸿沟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资源配置一直是热门话题,在向弱势群体和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倾斜教育资源的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教育数字化起到重要作用。

    王宇认为,教育数字化对于缩小教育鸿沟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双师课堂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乡村地区或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常规科目的教学质量,更有助于解决其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同时,越来越普遍的AI助手、虚拟仿真技术等也为乡村教师进行赋能,在推进个性化教学、实验教学、个性化评价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针对乡村应该如何更好地落实教育数字化,王宇建议:一是持续性做好网络、设备、平台、应用等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专注乡村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发展,让他们对教育数字化有更好的理解力和应用力,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数字化场景和形式。

    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硬件设施,更需要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教学模式变革以及内容重塑升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了解,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一级指标维度。

    王宇认为,教育信息化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为教师的数字素养赋能: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能用、好用的数字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

    二是真正瞄准教育场景,从真实的教育需求入手来进行产品开发、应用、推广,把教育属性和技术属性更好地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多听一听一线教师、管理者的声音,甚至联合挖掘需求、开发产品。

    三是希望能够做好示范推广。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敏感的并非技术,而是教育场景,所以建议企业要充分探索产品的多样化应用,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提供方法论和案例集,便于一线老师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创新和升级。

    四是希望能够给老师带来长期、持续、成长性的陪伴。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之间、教师和产品开发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坚持以科技服务教育,致力于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赋能教育数字化战略。本次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从当前数字教育方面所开展的实践和探索出发,共同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