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上海”|读+

  40位作家共话上海街头巷尾《到底是上海》 侧耳工作室 编 学林出版社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生命,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聚焦海派文化传承,有声文集《到底是上海》日前出版。《到底是上海》精选收录了王安忆、孙甘露、毛尖、奚美娟、孙颙等40位知名作家书写上海的作品,用他们细腻的文字阅读上海的建筑、街区……这本书是作家们共同描绘的城市记忆,书写内容从西方到东方,从高雅艺术到小巷里的市民生活,用一个个流动而具象的故事,老房子里陈年木头的叽嘎声、一碗咸肉菜饭、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苏州河上的烟雾,清晰地勾勒出了上海的样子。这些故事不仅是作家们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共同生活经验,是上海发展的“活”历史。与文字配搭的,是“侧耳”的音频二维码。“侧耳”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创立的新媒体文化品牌,创建7年来,推出1000多期以诵读文学作品为内容的音视频。本书中,19位主播用声音讲述上海生活日常,用声音漫步上海的一江一河,带读者和听众领略弄堂里的烟火人生。除了文字和音频,书中还配有19幅青年艺术家顾汀汀有关于上海的手绘作品。从光明邨大酒家前的熙攘人流到时代咖啡馆里的小情调,从武康大楼的英伦风情与豫园九曲桥的古典雅致,从弄堂里的上海囡囡到老洋房里穿着旗袍的小姐,顾汀汀凭借自己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丰富的思想性,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用画作捕捉到了上海城市生活中的烟火气息和人文情怀。书中的画作与文字相得益彰,通过绘画作品明艳的色彩和天真烂漫的风格,从色彩和线条中传达出作者和画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见解和深深感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立体地呈现上海的魅力。16位学者追寻上海前世今生《上海纪》葛剑雄 李天纲 张乐天 等著 学林出版社《上海纪》汇聚葛剑雄、李天纲、张乐天等16位知名教授学者,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方面,多维度展现上海的人文魅力,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著作。上海的历史文明从何时发源?上海何以成为“初心之地”?上海为什么被比喻为“西面的纽约”“东方的巴黎”?葛剑雄、李天纲、陈杰、钱乃荣、钟翀、周武、沈洁、姚霏、阮清华、瞿骏、王启元、郁喆隽、小白、张乐天、张怡微、陈磊共16位知名教授学者,考证文献、爬梳史料、实地勘察,具体生动地揭示上海文化的个性和特质,真实、客观地讲述他们眼中上海的不同侧面。全书收录18篇文章及140幅插图,广泛涉及上海的历史地理与文化风俗,探讨上海城市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用流畅好读的文字追溯上海由古到今的演变发展,记录城市的空间记忆,书写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情和诗意。本书不仅注重上海近代发展,也追溯古代,从上海最初的考古发源说起,为我们揭示了上海更加完整的面貌。从丰富的史料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与平常想象不同的上海:比如,上海历史悠久,在古代并不只是一个小渔村,由于地处江海通津之处,上海早在开埠之前就已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港口。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本书对上海的解读兼顾了这三种典型特质,勾勒出上海的千面魅力。“史话上海”讲述了上海在地理风貌、城乡兴起、沪语流变等方面与江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上海的方言既受到江浙地区的影响,部分语词是共通的;另一方面又辐射到江浙地区,“一件新的事物在上海发现,上海人立即替它制造一批新的语词,它一面不断生产,一面散布各方”。“潮起上海”讲述了近代上海的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上海真的是一座富有红色底蕴的城市。上海的这些红色旧址遗址将历史和现实勾连在一起,形成穿越时空的纽带,将当时的国家记忆融合到今天的日常生活当中。”“烟火上海”则描绘了上海人的衣食住行,梳理了短袄长裙、旗袍马甲的穿衣时尚演变,介绍了如城隍庙等富有上海地域特色的地点,让人感受到普通市民充满烟火气息的上海记忆:“上海人逛城隍庙的传统源远流长,而即使到了近代,小东门一带仍然是老城厢的商业中心所在。”(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整理)【编辑:张靖】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