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闵行这所“三个不一般”的学校,听听教师们的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小编邀你走进闵行这所“三个不一般”的学校,听听区委党校教师们的讲述——党校精品课是党校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从闵行区委党校教师秦欢欢的文章中,你会对党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有一个直观了解,找寻精品课形成过程中的成功密码。爱因斯坦说过,“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那么,在精品课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必然规律?或者说,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我结合自己打磨精品课的经历,分享四点体会。精品课的形成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门精品课是集全校之力打造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精品课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团队间的合作离不开一套好的机制。这些年,在精品课打造过程中,我们党校形成了一套AB角共同打造课程的机制,虽然最后只能遴选一门课参赛,但是作为A角的我非常感谢B角的同志,因为是他陪伴着我一起试讲、一起总结,我们相互鼓励走到了最后。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这个团队包括我们的专家、校领导以及所有教师。从三级提纲确立,到讲稿形成,再到PPT制作,他们都给出了非常多的意见和建议,也正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我的课程才有了质的提升。精品课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人说,打造精品课花了大半年时间;有人说,打造精品课花了一年时间。但我想说,半年、一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就像我这次开发的《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课程,虽然课程名称是全新的,但对于基层治理、城市治理的研究,我一直在跟踪。2013年我到党校工作,就一直在上基层社会治理的课程,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到《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再到《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虽然我的课程名称一直在变化,但我所讲的内容始终是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展开的。所以,开发《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这门课,不是随机的,而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精品课的形成是不断打磨的结果。有人说精品课打磨改了10稿、20稿,我想说“我已经不记得改了多少稿了”,直到课程录制的前一天,我还在改。这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是一个人苦思冥想,而是博采众议。每次试讲,后援团队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的意见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有的意见非常尖锐,有的甚至把我之前一个月的努力全盘推翻,但这些意见都带给我更多启发和灵感。正是这样不断地思想碰撞,促使我不断飞跃,可以说,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同时,在课程打磨过程中,我们要多听授课对象(学员)的感受,听众(学员)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这门课,我在处级班、青年骨干班、入党积极分子班都进行过授课,每次授课结束后,我会听取学员及培训班组织者的意见,根据他们提的建议,把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进一步弄清楚。比如课程中涉及加装电梯这个热点,我一方面搜集学员的建议,努力弄清学员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又进行了实地的深化调研。“加装电梯的难点在哪里?”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我结合附近小区加装电梯、自己门洞加装电梯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然后把加装电梯背后的故事及难点分析给大家听。只有不断地博采众议,不断地深入研究,我的课程才能变得更为生动、深刻。精品课的形成是精益求精的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这门课从头到尾花了6个月时间打磨——从构思到成型花了3个多月时间,那还有2个月时间在干什么?就是在跟自己死磕。比如讲稿2万多字,不仅框架体系要到位,落实到文稿的每句话,都要细细斟酌——符不符合“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是否具有可听性、段与段之间过渡是否自然等,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再比如PPT制作,不仅仅是把三级提纲的内容呈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PPT演示的效果——采用的模板是否跟主题相符、图片和数据来源是否正规、动画演绎是否到位等,也要不断去调整。还有就是最终展示,要展示出自己的最好状态,就要不断地演练。尤其是最后一周的演练非常重要。我们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研部主任扮演学员,一遍一遍听我的课程。不仅仅是课程的流畅程度,还有情感的表达,在一次次演练中,他们都给出了宝贵建议。所以,精品课的形成必然是精益求精的结果。总之,精品课的打造不是轻轻松松的,这是一个团队合作、长期积累、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校的平台机制、专家的指点迷津、同事的无私帮助,但更需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理论学习方法时引用的三种精神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为实现这个目标,党校必须本着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气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近年来,闵行区委党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名师带教、蹲点调研、挂职培养等方式,助力教师成长。近日,闵行区委党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共同庆祝第39个教师节,来听听党校教师们怎么说——段冰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校初心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党校工作使命任务的高度凝炼,也是对党校教师的一种鞭策。党校教师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政治强,要求我们坚持党校姓党,做到“两个维护”;业务精,要求我们拿出精品的课程、优质的文章、管用的咨政;作风好,要求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党校教师,我既为这个岗位感到荣耀,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本领恐慌感。接下来,我一定坚守党校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奋进。韩晓燕:作为基层党校教师,我要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打磨完善主题教育理论课程,深入基层宣讲;做实基层蹲点调研,尽早拿出决咨成果;开发红色现场教学基地,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品牌。陈有志:当前,闵行正全面对标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战略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党校教师要紧紧围绕区委重点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及调研活动,助力闵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戴亚琴:作为党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悟马克思主义本源,尤其是在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过程中,更要在踏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放在第一位,才能确保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唐超:我会始终牢记没有什么比教学工作更重要,没有什么比上好课讲好课更重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意识,时刻关注党中央、上海市委及闵行区委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自觉把党部署的“作战图”细化为自身工作的“施工图”,积极为党献策。李瑶亭: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不忘初心,奋发有为,为新征程上谱写党校工作新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秦欢欢:选择党校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更大责任,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党校发展事业融合起来,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热爱党校、忠诚党校事业。寇晓东:在教学上,我将树牢“课比天大”意识,夯实理论基础,创新宣讲方式,争取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在科研上,将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在党史党建领域深耕细作,争取多出理论成果。张娟: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将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根据教学科研咨政相关要求,积极筹备新课,开展科学研究,密切关注区情社情,深入调查研究,争做新时代优秀党校教师。何雯诗:我将在岗位实践中勇担职责使命,全面增强本领,争当行家里手,努力在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中积极思考、有所作为。贾洪岩:党校是新时代党校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党校教师应守护好这一理论阵地,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做学问,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铸牢政治之魂。陈乙曦:作为一名青年党校教师,我当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锻造过硬素质,争做理论宣传的“引导者”、科学研究的“奋斗者”、为民尽责的“服务者”。(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