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立法消除增值税这张“票”
文丨唐大杰(北京微观治库创始人、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新近审议的增值税法草案第二稿,与第一稿相比变化不大。该稿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对于学界的改革呼吁没有回应。增值税制实施30年,它是推动分税制改革的首要工具,但一直存在改革不彻底,税制不健全的问题,以至于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难以符合党中央关于“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等要求。
任何一次关于增值税的重要讨论,都不应该回避税制改革。简并税率、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制、增值税全面电子化,以及适应、促进科技创新的税制改革,增值税改革任务繁重,绝不应该为立法而立法。
在各项改革议题中,增值税的全面电子化被严重地误解和忽略了。
目前,我国实施严苛的纸质发票管理,是一种落后的税务管理模式,全世界几乎没有类似的模式。其落后首先表现在税务管理的效率低下且成本巨大。其次是企业业务受阻,增加纳税人负担。再次是发票管理链条过长、规则过于复杂,容易滋生腐败,还给偷税漏税提供机会。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严苛的发票管理是不得已之举。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机制初步建立,税务信息技术更是领先世界。在金融系统,我国的数字大行其道,“无现金社会”已经实现。我们没理由在发票电子化管理前停滞不前。
以票定税,增值税发票几乎是税务部门确定企业税收的唯一依据,由于一直保持严苛的发票管理,征纳成本高、争议多,成为税务管理中的“痼疾”。利用发票虚开、造假的增值税犯罪案件数量惊人。除了涉及诉讼,日常增值税征管中对于发票领取、使用、遗失、更改、甄别、保管等等问题,存在巨大的事务性工作,给企业和税务机关带来巨大工作量。增值税发票管理拉低了中国税务管理水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
全面实现增值税电子化,取消以票定税制度,有利于降低税务成本、遏制发票犯罪和权力腐败。我国的电子税务系统应用较早,功能领先,可以实现税务管理的无纸化、网络化、化。
《增值税法草案》第三十三条说明:“增值税发票包括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国家积极推广使用电子发票”。
这里的“两票同权”模糊了增值税的电子化管理概念,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认识混淆。
如果仍然保留以票定税制,那严格监管的纸质发票一定优先于电子发票。道理不言自明。但是,20余年斥巨资建造的“金税”系统,难道仅仅是用来检验票面数据真实性的吗?
什么是增值税的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纸质发票是指纳税人在税务系统中输入申请,获得系统确认后的打印件,其打印用纸为国税总局统一印制、获准使用的专门用纸。而电子发票,是上述系统确认后的电子信息,用普通纸打印的票据。因此,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一致,它们是系统确认后的税收信息的外在表现,区别只在于材质。
信息相同的票据不存在法律效力的高低问题。问题在于,系统确认的纳税信息是否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增值税纳税,由纳税人提交交易和纳税信息,由国家税务系统核查并确认,纳税人以确认后的电子信息打印为实体票据,纳税人可选择普通纸打印和发票专用纸打印,作为账务和流转凭据(票据)。两者虽然纸质不同,但其票面信息同出一源。
程序上,先有系统确认信息,再有打印发票。纸票以电子信息为依据,是电子信息的实体性补充。一旦出现税务争议,理应以系统电子信息为准。毫无疑问,系统电子信息才是具有最高效力的增值税“票据”。现行所谓双票同权模式,是实际上的增值税电子化,却被纸质发票束缚了手脚,就像一架装上了汽车发动机的马车。
如果确定系统的纳税信息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则电子票和纸质票之分没有必要,更进一步,采用严格管理的专用发票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全面电子化后的“增值税发票”就是系统电子信息,纸质票和电子票从属于系统电子信息。
综上,《增值税法草案》第三十三条应改为:国家实施增值税税务管理电子化。增值税的纳税和流转依据,由纳税人在国家税务部门的税务系统中申请,经审核后生成,生成的电子信息的打印件可作为账务凭据。不论什么材质的打印件,均以系统电子信息为准。
经过近30年的税务系统电子化,金税工程四期已经落地,我国建成了技术领先、全面高效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实现增值税全面电子化不存在技术问题。
增值税的全面电子化,有助于降低税务管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我国税务管理效率。同时,可以遏制围绕增值税发票的犯罪和腐败,减少税收流失。用改革的办法拓展财政空间,是提升财政净收益的一条可取之路。
相关资料:
新华社,《增值税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全国人大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议增值税法草案二审稿时建议,进一步适当推进增值税税率简并》,2023年8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