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众长!这所“规模最大”的市属京校,迎来校庆!

  从迎难而上、勇担使命到桃李芬芳、人才辈出,北京联合大学走过了一条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奋进之路。

  从星火拓荒、艰苦创业到蓬勃发展、名满京华,北京联合大学书写了一部镌刻着光荣与梦想的壮丽篇章。

  今天,北京联合大学迎来45周年校庆。45年风雨砥砺,45载精彩华章。45个春秋交替里,北联大的步伐铿锵有力,在时光的见证中快速发展、澎湃向远。

  ——启程!步履铿锵,砥砺谱华章

  1977年底,高考大门的开启,为一批年轻人迈入人生广阔天地带来新的契机。

  改革开放催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崛起,也催生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新事物——大学分校。1978年,经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林乎加向中央建言并批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兴办分校36所,使一万六千名渴求知识的青年走进校园,也是北京联合大学之始。

  1980年,邓小平接见北京工业学院一分院学生

  应首都教育发展新需求,198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获得教育部批复,分校合并,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生谭元堃任首任校长,名“北京联合大学”,意“联”百家所长,“合”一己之风。这便是北京联合大学生机勃勃的开端,也注定了学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基因。

  建校之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彭真委员长为学校题写校名

  自此,北联大人扎根京华大地,紧跟高等教育的伟大历史变革,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

  1987年,北联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受到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教工委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3年,学校在朝阳区小营校址地奠基。在这片校区上,北京联大进入了从分散办学到整合发展的关键期,开始了学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1999年,学校响应政府号召,在全国本科院校最早试点高等职业教育;

  2007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办学质量再次提升;

  2016年,学校首提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

  ……

  北京联合大学自诞生起,就担负着首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任。目前,北京联合大学是市属高校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市属高校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高校之一。

  建校至今,北京联合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万余名毕业生,成为北京地区在京就业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45年的办学历程不仅是学校立德树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历代北联大人探索地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缩影。在“学以致用”校训的指引下,以联合凝聚力量,以实干诠释担当,北京联合大学正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一往无前。

  ——冲刺!匠心筑梦,桃李满庭芳

  凝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不论惊涛拍岸还是静水流深,“师者”从来就是文明传承中最为忠诚和坚韧的力量。为师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中华万古传至今日,传至北京联合大学的校园讲堂之上,在这里组成了一支了不起的筑梦队伍。

  赓续优良传统,历经沉淀发展,今天的北联大校园鸾翔凤集,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62.1%,拥有“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创新团队项目3个、长城学者项目9人、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6人……(部分数据截至2023年6月)

  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之上,有的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投身社会实践,有的潜心研学打磨精品课程,将坚守和奉献化作每一天的日常。

  近年来,北联大积极引进校外师资,通过北京市级特聘教授等方式引进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7人……他们不惧难关挑战,在科研道路上追梦,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创造累累硕果。

  近五年来,在北联大教师们的倾情奉献下,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百舸争流,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整体质量和育人能力稳步提升。获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商科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课程建设砥砺深研,应用型课程体系持续优化,90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数量位列北京市属高校首位;获评北京市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3门。

  教材建设笔耕不辍,学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一部、二等奖两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十六部。

  实践育人践履笃行,学校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累计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5项;创新驱动学生实践出创意见真知,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稳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4月)

  2023年以来,学校继续乘势而上,屡获突破。学校社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科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立项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8项,项目数量位列市属高校第三;2项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旅游学院再获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今天的北京联合大学,已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为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

  以被誉为“神七”化妆师的俞进和与总理面对面谈创业的韩磊为代表的行业尖兵模范;以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王丽娜为代表的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以参加“9.3阅兵”的宋维军等为代表的携笔从戎、奉献国防的大学生士兵……

  他们的身影遍及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活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将联大声音传唱四方。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成才机制:推进实施学分制改革;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及辅修专业制度、微专业制度、转专业制度、校级实验班等,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

  在一系列改革中,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并位居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前列。就业单位遍及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北联大学子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中不懈奋斗,谱写出人生最美的篇章。

  ——向前!乘风蓄势,潮帆再起航

  建校至今,北京联合大学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脚步不曾停下,它在昂扬向上的赞歌之中满怀期待、茁壮成长。如今的北联大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学校除北四环的本部校区外,还有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的分校区11个,各校区多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

  享受着北京优质经济、教育、文化资源的滋养,北联大也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着这座滋养她的城市,围绕北京、服务北京是学校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1998年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段君毅题词“发展联大、服务北京”;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韩启德、许嘉璐分别为题词“辛勤育人三十载,莘莘学子遍京华”“与改革开放同行,为首都建设立功”“艰苦创业已现辉煌,服务首善前路康庄”,对学校发展寄予了希望,提出了要求。

  新时代,学校紧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科研和智力优势,服务北京高端决策,服务北京人民生活需求。

  北京学研究基地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研究为新版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高水平参谋咨询;主持制定了《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一批行业法规和标准,参与制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

  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发布“十三五”规划,进一步聚焦扎根北京、服务北京的办学定位,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开辟了学校与北京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围绕北京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食品安全、基础教育、社会治理和新农村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攻关,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关乎北京社会治理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力助推了人文北京建设。

  在北京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中,北联大出色完成了攻击和防守任务,以实际行动服务党的二十大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收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表扬信;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中,从冬奥组委到场馆团队,从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到各个区县街乡,办奥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北联大人的身影,并出色完成任务;

  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联大连续第四年精彩亮相教育服务专题展区,面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学校立足北京,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一系列新成果,获评优秀参展单位。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北京联合大学愿意为首都奉献资源,贡献力量,以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加卓越的成绩回应首都的期待。

  回望过去,北联大的过往栉风沐雨,不辱使命;展望未来,北联大正青春,前景无限好!

  “这联合的力量 风雨无阻挡”“这团结的力量 是我们的营养”,正如校歌唱的那样,北京联合大学将扎根北京,以“联合”为名,让这幅文脉悠长、生机勃勃的画卷不断绘制新篇章。

  今天,让我们为“北京联合大学”点燃生日烛光,祝福她45岁生日快乐,也祝愿她的未来更加美好!

  关注“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官网/官微、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官微、北京联合大学官网、BUU校青协官微、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官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官微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