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育新时代强国之师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并论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前,教育系统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的前提是要明晰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力弘扬的目的是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

  

  2023年8月17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文化礼堂,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为孩子们朱砂启智。通讯员 谭云俸 摄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我国教师队伍庞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要而艰巨,弘扬教育家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时代意义。 

  一是教育家精神首次全面系统提出具有开创性意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精神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规模已超过1880万人。这么一个庞大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精神的指引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教育强国是这一蓝图成为现实的基础工程。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以什么样的精神来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教育家精神是建立在“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这一坚实基础之上,而不是平地起高楼,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正是这些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重要贡献,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完整全面系统阐述,并指出这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是教育家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九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所在。其中,“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九个坚持”之一。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向全国广大教师发出争做“四个引路人”的号召,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广大思政课教师寄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殷切期望,进而对广大教师提出六个方面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021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与此前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一脉相承,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以及“大先生”等重要论述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是教育家精神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的指引是必要的,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从“基础工作”上升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要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这项工作极其重要而又极其艰巨,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预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培养什么样的教师、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等时代课题都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之一,教育家精神必将指引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如今,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选树教育家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2035年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在新时代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势必要发挥教育家精神在各层面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褒扬其爱国情怀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主义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心中时刻怀有“大我”,时刻愿意以“小我”来奔赴“大我”,是新时代教师们的理想担当所在。虽然身在三尺讲台,但是心中要有家国天下,明确坚守教书育人之志是为了国家的明天更加美好,为了民族的未来更加美好。同时,不仅心里面装着家国,还要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抱负和志向。教育家都有自己的祖国,清楚何为“国之大者”。张伯苓抱定“知中国,服务中国”之志愿创办南开大学,在1935年秋季学期始业式上向同学们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引用此问,并鲜明指出这不仅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广大教师承担着培养能够负责任地回答好这三问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认准“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国后义无反顾地以身许党许国,为新时代教师树立了光辉榜样。广大教师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不断坚定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时刻不忘教师前面的“人民”二字。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就清楚地表明,广大教师作为育人者不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受教育者,使得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自觉传承教师的师德风尚。“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一直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一直认为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为自己树立起一个个求学、做人、教书的标杆,激发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教育信仰。于漪继承了自己老师们身上所展现的道德情操,并把这种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要求广大教师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勤于修身、严于律己,珍视教师的崇高社会地位,爱惜教师的崇高社会声誉。只要育人者拥有了模范的言行举止,就会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爱戴,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人、乐于亲近的人、梦想成为的人。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师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这一职业之所以无比崇高,就在于其不仅承担着“打造一个怎样的未来”的使命,还在于拥有“培养担负这一使命的人”的高超本领。一方面,教师应善于从教,通过循循善诱启迪学生智慧,润泽学生心田,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这要求广大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书育人能力,还应当拥有很高的教书育人艺术,欣赏每一名学生,信任每一名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即知即传”,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1935年10月,新安小学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前往上海,陶行知介绍他们去机关、学校、工厂演讲,感叹道:“淮安几个‘小光棍’,居然在各大学大演其说,几乎把一两位教授的饭碗所依赖的传统信仰打破。”另一方面,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能够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标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毕竟教师面对的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育人智慧,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家校矛盾加剧,最终误人子弟,难以良好地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向广大教师发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伟大号召。建设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亿万高素质人才,而人才最终要依靠数以万计的潜心向学、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培养。一方面,教育家精神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躬耕态度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刻不停地勤于学习,不仅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教书育人相关的书籍知识;同时,要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传授知识自己首先要相信所教,并且身体力行地去遵照执行,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的躬耕态度要求广大教师具有探求真理、守正创新的治学追求。“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独创性研究成果,生动诠释了“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时代楷模”万步炎从事科研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敢于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将有关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实际上,广大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坚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都是对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越是幼小的孩子,越需要爱的雨露予以滋润;越是身处困难的学生,越需要爱的阳光予以温暖。一方面,教育家精神的仁爱之心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而热烈的爱,进而对学生出于教育本能的爱,这是区别教育家与以教育谋生的人的根本标志。对此,南开大学老校长滕维藻曾在青年时代就表示“教育者非具有伟大的热诚不为功”。富有“童心母爱”的人民教育家斯霞曾在笔记中写下:“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的仁爱之心要求教师将乐教爱生的“心”化为关爱学生、奉献学生的“行”,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名学生身上。“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叫得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记得每一名老师的生日,每天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和“铁人校长”。这一“柔”一“刚”之间,尽显教育家精神的仁爱之心。 

  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要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传道”是第一位的。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一个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更要“弘道”,要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境界、视野和格局,善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同时,广大教师要坚定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善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善于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教育经验、发出中国教育声音,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中影响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新时代高素质强国之师的特别担当,唯有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才能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明晰教育家精神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契机,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新时代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争做教育家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形成教育家型教师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为强国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最重要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保障。 

  (作者赵玄,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副主任、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