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城今日重启,买书如同Citywalk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1历时近两年重装翻新,今日上午,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正式重新向市民们开启。
9时30分,上海书城外立面拉开重启帷幕,街上聚集了不少等候的市民。人群中大部分是老年读者,他们特意在开幕一早等候开张,还有不少书城的“老朋友”拖着行李箱和买菜拖车来购书。10时30分,想参观新书城的读者已经在门外排起长队,为控制人流,需要分批放人进入。福州路上,不少行人朝这座新建筑驻足观望。
等候入场的读者们1998年开业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是上海第一家超大型综合性零售书店,也是著名的文化地标。二十余年来,去福州路,逛上海书城,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熟悉的日常活动。目前重新开业的上海书城仍然是上海最大的实体书店。
“上海书城在1998年开业,展陈书籍量达到了当时全国一年半到两年的出版物总量,颠覆了读者对实体书店的认知——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书,在上海书城都可以买到。”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钮也仿在前一日媒体参观的活动上,介绍了书城的历史,也提及新书城的新变化,他说,希望在互联网购书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探索实体书店如何满足市民读者的需求,“在这个城市中,大家还需要一座什么样的书城?这次上海书城重新开幕,我们希望交出这份答卷。”
来上海书城购书的市民门口设置的读者寄语丰富的线下活动或许将是上海书城区别于线上购书的亮点之一。不少读者注意到,新书城和老建筑相比的一大变化,是“广场”变多了。建筑内部,2楼、4楼与6楼共设有三个采光中庭,如同 “垂直”城市内部的三个小型文化广场,也是未来举办线下活动的空间。“我们文化活动的排期表,已经排到好几个月之后了,” 钮也仿说道。而就在这个周末,共有24场文化活动面向读者开放。
重启第一天,书城开展的新书分享会和书城同时重启还有线上配套服务,“上海书城APP”相应上线,不仅针对上海书城的福州路店,还覆盖上海市内的其他书城和新华书店。读者可以从中查找想读的书在书城的精准定位,半日达的服务也能够快速将书籍送达订阅者的手中。除此之外,书城中的读书会、见面会等活动同样也能在上海书城APP上看到直播。
“市民朋友喜欢的地方我们保留,不喜欢的地方我们提升,书城将会是动态地,适应市民真正需求的实体书店。”总结书城追求的定位时,钮也仿说道。
书城内部可看到福州路街景重新开业的上海书城总设计师俞挺用“以书为城”概括建筑的设计主旨。外立面如同由书堆积而成的巨大城市,夜晚,穿孔铝板材质会闪闪发光,其上印有上海的城市景图案,从浦东陆家嘴,到外滩和黄浦区的历史建筑,都会在夜色中被点亮。俞挺提到,由于上海是中国第一个亮电灯的近现代城市,设计时,他特意将外立面的主题定为“万家灯火”。
外立面夜景图考虑到福州路是单行道,步行空间有限,俞挺特意将书城一楼开放出来,作为公共文化广场。“这个广场是一个转折点。”俞挺介绍, “它将福州路水平的步行路线,从室外引入室内,从水平转为二楼至七楼的垂直,将整个书城的内部空间打造出了一个垂直、微型的城市。”
内部空间由书架贯通书城二至七层的空间共摆放了10万余册的图书供读者阅览、选购。其中,二层的“作家书房”由作家本人的作品和他们的推荐书单组成,也是读者能偶遇作者、和作者面对面交流的地方。首位入驻 “作家书房”的是悬疑作家蔡骏,书城特意为其打造了一个“蔡骏书屋”,记者目测书屋约有10平方米,每期书屋的体验活动为期二至三个月,第二期计划入驻的作家是马伯庸。
第一期作家书房书城中,每一层的扶梯都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俞挺认为,这可以带给读者偶遇和惊喜。如果把书架看成城市的立面,读者就是在以书为城的一个垂直城市里面慢慢逛,不需要按计划走,更像是在轻松自由地探索这座书的城市。“你可以把在上海书城里的逛街看成是一次Citywalk。”他对界面文化记者说道。
在被问及设计新书城时是否考虑到占比较大的老年读者需求时,俞挺说,上海书城是第一家能让残障人士无障碍全通过的上海书店。除了一楼有为残疾人轮椅服务的无自动扶梯、每层都设置无障碍厕所设施外,正立面处,坡道和楼梯的入口也设计的是同一处,这些设计都是希望“书城对所有读者畅通无阻。”
(文内图片均由界面新闻记者 徐鲁青拍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