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联成绩逐渐揭晓:数学竞赛已经变成寡头的游戏!

  最近几天,今年的数学高联竞赛成绩陆续揭晓。杭州学军中学的昨天发了一篇文章:

  

  换句话说,在杭州的所有竞赛生里,今年能入选冬令营,代表浙江去角逐CMO奖牌的学生都来自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考虑到或有读者对竞赛不够了解,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奥数竞赛的选拔机制。选拔分三步:

  第一步是高联,主要是评选出各省的一二三等奖。全省一等奖中的佼佼者再选入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每个省入选冬令营的人数各不相同,各省入选冬令营的选手又称统称为省队。

  

  第二步是CMO,又叫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在冬令营期间举行,参赛选手就是所有入选冬令营的选手,评选出CMO的金牌银牌和铜牌。CMO竞赛的前60名选手再入选国家集训队。

  第三步是IMO,又叫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60名选手中,挑出最优秀的6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IMO竞赛。

  

  学军中学的的这篇文章,透着满满的炫耀,但我却从中读出了另一种味道:数学竞赛已经严重寡头化,除了全国有数的那几所重点中学,其他学校的学生参加竞赛基本是在陪跑。

  今年浙江共有39名学生入选冬令营,其中杭州市占了11名,全部来自学军中学或学军中学教育集团的文渊中学;其他28名学生,也大都来自宁波镇海中学、乐清知临中学、温州中学。这几所学校就是浙江的几大竞赛寡头。

  并不是只有浙江有这种情况,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上海:

  

  上海今年入选冬令营的有45名学生,有32名来自上海中学,6名来自复旦中学,6名来自华二附,只有1名来自七宝中学,也是呈现出严重的寡头化。

  并不是只有这些竞赛强省出现这种情况,就连传统的竞赛弱省也出现了同样类似的情况,比如云南:云南只有7名学生入选冬令营,但其中6名学生来自云南师大附中,寡头化的现象比浙江和上海更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其他学校的学生都没有竞赛天赋吗?这种说法显然不对,虽然说这些学校确实通过掐尖招生,招到了不少好苗子,但有天赋的孩子很多,其他学校也一定有许多有天赋的孩子。但是,有天赋不代表就一定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想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天赋,还需系统性的训练和刻苦的练习。

  

  这些学校之所以能变成竞赛寡头,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经验丰富的好教练。近几年来,高联竞赛的容错率越来越低,想进入冬令营,高联一试必须基本拿到满分,高联二试也得成绩优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不能有明显的弱项和短板。而教练的主要作用,就是带着学生进行体系化的系统训练。

  另一方面是有准备竞赛的良好氛围。对竞赛生来说,大量刷难题必不可少,这个过程非常辛苦,单打独斗很容易半途而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一路坚持。

  

  竞赛这条路真的很难,大部分学生都是陪跑的。对有志于竞赛的孩子,我的建议是:必须要进入这种竞赛牛校,否则就建议放弃竞赛,直接走高考路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