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旅程】崂山新世纪学校2022年项目化学习活动集锦(二)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
今年科技节,学校各年级利用科学课时间组织学习活动,让我们来继续了解一下吧。
项目式学习案例
PBL主题3《拯救红领巾种植园》三年级
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红领巾”种植园是一个学生社团种植场所,位于学生大楼北侧,面积约为60平方米,前身是的一片堆积杂物的区域,后期在老师和科学院同学的整理下,逐步形成规模,进行种植体验。但是由于土壤、阳光等原因,种植园的种植效果一直不好,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学校在三年级发起《拯救红领巾种植园——土壤微环境图》项目化学习。
三年级《土壤与岩石》单元,学生学习了《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种类》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拯救红领巾种植园”的项目化学习。从问题出发,介绍红领巾种植园的现状,学生基于已有的土壤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了种植园种植效果不好可能与土壤的种类、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过低、土壤中水量过低、种植园中害虫过多、种植园中益虫过少、种植园中杂草过多、种植园阳光照射不足等有关。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研究方法,针对一些现阶段没有办法得到直观数据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选中小组的研究内容并进行分工。
基于以上的研究,学生们提出了换土、堆肥、除草、除虫、换场地等多种解决途径,为此次项目化学习画上了一个分号。
PBL主题4《我们的天气》四年级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及时的了解天气的情况,这些天气预报中,应该包含哪些描述天气术语,里面的数据是怎样获得的?用到了哪些工具?在录制天气预报的过程中,有需要进行怎样的准备呢?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同时结合科学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我们的天气》,录制一段天气播报视频。本次项目式学习结合劳动课程、数学课程、美术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展现了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整合。
本次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知道用降水量、气温、风力、风向、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知道什么是降水,什么是降水量,明确降水量的单位;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天气;知道什么是气温,明确同一时间段内不同温度下的气温是有差别的。
《我们的天气》项目式学习为期三周。
第一周指导学生分析天气预报的结构,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描述天气情况的术语,知道测量它们的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对录制天气播报需要的准备进行分类并进行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第二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和风向仪,能够利用自制的仪器进行测量。
第三周,根据前期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天气预报分析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录制视频,并在班级进行展评。
项目式学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从前期和知识储备、任务分工,到中期的制作建议的观测工具,再到后期的视频录制,视频剪辑,每一项任务都是他们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还形成了认真实践、坚持钻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是认识到科学探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