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快讯 | ICMT-4最后一日回顾
原标题:大会快讯 | ICMT-4最后一日回顾
第四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和发展会议(ICMT-4)快讯
ICMT-4最后一天精彩继续
让我们一起走进11月17日的难忘瞬间~
聆听大会报告
ICMT-4的第五场大会报告邀请了 韩国国立教员大学JeongSuk Pang教授担任报告发言人。JeongSuk Pang教授是韩国权威期刊《数学教育》主编、《亚洲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曾任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大会委员会委员。JeongSuk Pang教授此次报告的主题是《韩国数学教科书研究回顾:挑战与未来方向》。该报告从国际背景出发,阐述了韩国数学教材的总体研究趋势,并讨论了教材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报告中,JeongSuk Pang教授分析了1963年到2021年发表在韩国七种数学教育专业期刊上的418篇同行评议论文。她从 数学教材分析、教材使用和教材开发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结果,并对教材研究主题、教材研究对象、出版年限、数学学习内容、教材研究方法、教材比较研究等内容做了详细分析。
结果显示:
(1)共有360篇有关教材分析的研究。不同研究主题的比例分布如下:数学概念(38.9%),教材的整体结构(18.9%),数学过程和能力(15%),教与学的材料与活动(12.2%),数学术语或符号(5.8%)等等。其中,有关小学生的教材研究占比最多,高达57.5%,而在这些研究中,有关数学概念的研究最多。与此同时,在有关教材比较研究的文献中,有36.1%是国内比较研究,24.4%是国际比较研究。
(2)共有78篇有关教材使用的研究。其中,有关教材适切性的文献回顾占比41%,有关教材使用和认可的研究占33.3.%,有关教材理解的研究占25.6%。关注小学阶段的研究占比最高(47.4%),运用调查方法的文献比例最高(51.3%)。
(3)共有25篇有关教材开发的研究。其中,76%的研究主题为教材开发的方向和实例,但有关教材开发过程和指南的研究占比很少。
在此基础上,JeongSuk Pang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他们团队有关教材开发的一项研究。该项研究的研究问题为“我们的课程材料为小学学生函数思维提升提供关键活动了吗”。从研究问题出发,Pang教授大致描述了韩国数学课程的修订历程,2000年,韩国数学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007年,注重数学沟通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2009年,关注数学创造力的培养;2015年到2022年,注重数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而后,Pang教授为我们阐述了他们的小学数学教材开发流程,从教材初稿、1稿、2稿到3稿的形成,都经过了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的层层审评。在教材第3稿的修订过程中,他们团队开展了学生实地调研以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通过征集领域内和领域外专家的意见,以及学校意见和相关研究团队的意见,修订形成了第4稿。而后再通过收集领域内外的专家意见形成教材终稿。Pang教授指出,他们的这项研究关注教材是否提供了学生函数思维发展的机会,他们构建了 关键教学要素框架,包括情境(context)、任务(task)、函数规则(function rule)、变量(variables)四个要素。其中,情境是指处理好同现实生活情境的关系;任务包括各种模式任务,如数、几何、乘除法相关任务;函数规则指的是对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探索,包括寻找模式和规律等。变量指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使用这个变量,以及该函数表征(如某个等式、公式)的含义、意义等。
最后,在回顾数学教材研究的基础上,JeongSuk Pang教授分析了教材研究得以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并讨论了教材研究的挑战和未来方向。具体包括教材研究的方法论、多样化的教材研究主题、教材的国际比较研究、教材替代形式、教材开发的系统过程、教材选择和评估、促进师生有效使用教材等。在后续的讨论环节,学者们围绕教材选择、电子教材、技术使用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探秘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会三
专题研讨会三的主题为“揭示一些涉及使用数字资源的工作:跨越南非、中国和瑞典的边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重洋首先介绍了专题背景,强调了数字化资源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做了题为《中国教师资源系统的绘制: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两个案例研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以文献教学法( Documentational Approach to Didactics)为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研究,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结果发现:大一和大三学生在资源使用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但相比于在职教师,职前教师对于资源系统有更加开放的态度;职前教师对于研究方向的选择更多与个人及其导师有关,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并不是文献检索,而是对于文献资料的阅读、总结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另外,优秀的个体并不代表他们组成的合作团队就是优秀的,但职前教师及在职教师都表示出对合作共同体的兴趣与关注。在讨论环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主持人诸方淳就三个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三个研究中资源类型的划分与王重洋老师进行了交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梁海丽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曾经作为在职教师时,在学校合作共同体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需要更年轻的团队、更明确的目标、需要与大学合作,提升专业性以及需要对共同体中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等建议。
专题研讨会四
专题研讨会四以“课程材料选择与使用中的学生能动性研究”为主题,关注小学、中学和大学领域的学生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共由6项研究组成。该专题的发起者Birgit Pepin(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Sebastian Rezat(德国帕德伯恩大学),Farzad Radmehr(挪威科技大学),Annalisa Cusi(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等人在线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会,该专题由范良火教授主持。其中,Farzad Radmehr做了题为《问题提出:一个包容性的改善大学数学教与学的活动》的报告。他的研究关注“问题提出”如何渗透在大学数学教与学之中。在报告中,Farzad Radmehr讨论了如何为具有不同先验知识和经验的学生设计包容性的问题提出活动,并分享了学生对参加此类活动的看法。而后,Farzad Radmehr阐述了如何运用问题提出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以及如何评价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后,他呼吁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需更重视问题提出活动并加以应用。在讨论环节,与会者们围绕数字资源对学生、教师、教材三角关系的改变及学生资源使用的能动性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浏览分论坛
分论坛9
分论坛9由来自日本山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和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团队的8项研究构成,他们围绕教材分析、教材比较、教材编排、数字教材开发等主题进行了报告。
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Hiroyuki Shimizu做了题为《检验过渡期的数学课程一致性:对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的报告。日本最新发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从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的转变,特别关注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在早期的TIMSS课程分析中,一个有关课程一致性的理论框架被用来概念化教科书在广义课程的三个不同方面(预期的、实施的和达到的课程)的作用。该研究将教材视为介于目标课程和实施课程之间的潜在实施课程,并尝试探讨最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能力为导向的目标能多大程度反映在日本现有的六种数学教材中。为此,该研究使用Valverde等人报告的教材分析方法,从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的学科目标入手,形成了相应的编码系统,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比例/反比例单元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教材并没有涵盖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所有类型的数学活动,所包含的问题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丰富和补充教材中的任务和活动,以实现国家课程标准所期望的新的能力导向目标。
分论坛10
分论坛10包括8项研究,来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挪威萨米应用科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多位学者围绕中外数学教材比较研究、数学文化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使用等主题进行了报告。
来自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Jon D. Davis, Nicholas E. witt开展了电子教科书中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六年级Desmos和Illustrative Mathematics (IM)两种电子教科书的一个单元。该单元内容涉及技术任务的呈现以及技术如何在单元中使用。这项研究基于已有的理论框架,以数学动作技术(mathematical action technologies-MAT)为动态和静态实例来解决学生的数学问题。该研究为了解Desmos和IM电子教科书中MAT的作用,首先对Desmos和IM进行了内容划分,将IM电子教科书划分为17节课。每个Desmos课程由10-16个屏幕/幻灯片组成,每个幻灯片都能收集学生数据,并让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数字工具,如图形计算器、动态几何、表格等等。
聚焦闭幕式
ICMT-4本地组织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本次大会首次在亚州召开并在中国举办,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会场联动等形式进行跨时区交流,首次设置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发展的关系”主题,首次大规模面向社会媒体与公众开放等等。ICMT-4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参与,大会收到提交论文113篇,正式注册代表近400人,并引发了中国网、光明网、人民政协网、中国教师报、搜狐网、新浪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刘坚教授对为本次大会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国际程序委员会、本地组织委员会、大会秘书处及核心成员、分论坛主持人、大会志愿者、分会场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而后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发展故事为例,介绍了中国数学教材研究和实践的整体发展。最后,刘坚教授提出了三个追问以供国内外各位同仁深思:
(1)如何平衡数学学科本质与学生认知规律?
(2)如何通过循证与迭代,寻找更加适合不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数学课程资源?
(3)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数学教材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Birgit Pepin教授作为第五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大会的IPC主席,为将于2025年6月17日-20日在挪威特隆赫姆举办的ICMT-5进行了预热。在宣传片中,第五届大会的LOC主席,来自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Iveta Kohanova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挪威的著名景点,并与Birgit Pepin教授共同向世界各地的数学教育研究者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最后, ICMT-4国际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致辞。首先他衷心感谢了每一位参会人员及组织人员,特别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和分论坛的主持人们为本次大会做出的贡献。他对由于疫情原因而导致参会者尤其是国外学者不能亲临北京参加会议表示遗憾,同时表达了在疫情结束后对这些学者到中国访问的欢迎。其次,他谈到本次会议的论文会尽快以论文集方式发表在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等网站上或以专刊方式发表在ZDM或其他适当的刊物上。他以抛砖引玉的方式介绍了第五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ICMT-5)将会在挪威的特隆赫姆举行。最后他在缅怀第一届ⅠCMT国际程序委员会荣誉主席、原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秘书长Geoffrey Howson教授对数学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中,宣布第四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成功闭幕!
大会快讯 | ICMT-4首日回顾
大会快讯 | ICMT-4第二日回顾
大会快讯|ICMT-4第三天回顾
大会官网(含日程安排)
http://www.icmt4.org.cn
关于ICMT-4的任何问题
可联系大会秘书处: icmt4@bnu.edu.cn
*ICMT-4官网首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