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应用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使其教学模式更加优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设计能力以及艺术修养,能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流程等方面的优化,不仅需要教师、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度。只有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应用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才能使其教学模式更加优化,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创设“互联网+”教学情境
首先,将教学资源作为核心创设情境。“互联网+”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比较常用的就是互联网信息以及多媒体资源等。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课程资源的查找方向,就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自己的设计构思等快速查找相关的资料,既能够丰富课程学习资源,又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并下载合适的资源,这样能够节省教师自己准备教学资料的时间,可以在课堂设计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选择资源时,要从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资源积累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合适的素材,保证资源的多元性,并提供给学生,提高教学情境的合理性。
其次,在教学中融入设计制作技术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素材以及资源,并在这个基础上优化教学流程,整理好教学思路,然后利用网络技术查找适合教学的素材,保证教学素材应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融入的方法方面,教会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PPT等形式的课件;或者是将这些资源制作成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和需求的学习资源,然后将其发给学生;或者是将资源制作成比较简单的动画,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色彩变化等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塑造能力。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只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且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是以文字为主,在培养学生艺术感方面没有较好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在采取传统模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影像类资源,以便对学生的多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可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方输出,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机会,改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在抛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点。例如:教师给出几个设计失败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和分析案例中与艺术观感不相符的部分,而后整理思路,要求学生重新设计。通常学生比较喜欢寻找并纠正错误,兴趣较浓。而使用的失败案例教师可以直接从网络上搜索,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其次,教师可以对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设计实践教学。具体可将教学分为两个步骤: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课件,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分钟~8分钟,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使用微课视频资料自主学习,并且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参与互动。教师利用微课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独立设计艺术作品。其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艺术角度布置课堂,以便利用课堂环境针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将传统形式的课桌排座位的模式取消,仅在课堂上摆放需要数量的凳子,方便学生之间互动,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画板上完成艺术作品的设计,其他时间则认真学习多媒体课件。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展开无限的艺术想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其艺术设计能力有所提升。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向。单独实践模式是高职院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主要目的提升学生艺术设计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比较特殊,实践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即结合实践情况设置良好的设计氛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或者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思维。例如:项目教学法一般会贯穿于教学的整个学期,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教师可以与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展开积极交流,创新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项目具有实际价值,可以测定学生或者设计团队的专业能力,一旦发现学生或者团队的专业能力较强,且高于其他学生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能够显著激发学生专业能力,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其次,策划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可以从专业特点出发,选择与专业内容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作为设计学习任务或者项目的重要基础;在设计主题时还需要注意将学生作为核心,尽量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出发,以便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并且确定主题,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理由更加充足,避免学生被动学习。如果艺术设计项目比较庞大,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小组,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艺术设计能力、完成项目和学习任务的能力要有互补性,从而使学生在校内能够进行高效且安全的合作学习。与此同时,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进入到良好的艺术创作状态。随后,教师可以设计、制作和上传教学视频,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素材;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艺术设计专业能力。例如: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下载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的真实信息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并且提供一些突发情况的资料,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例如:艺术设计方案经常需要按照客户的要去作出变化,甚至一个方案需要反复修改,每次一点点,此时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及时说明自己设计的原因,提高客户对设计方案的接受能力;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客户的要求,修正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设计质量。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互动。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聊天室展开一对一沟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即学生针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统一进行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积极互动,互动内容主要是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灵感等。通过互动,学生的设计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也能够借鉴他人的设计补充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设计的艺术观感。
(三 )设计科学的评价
首先,从网络平台出发。教师在利用网络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管理职能,监督和管理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例如:检查学生观看学习视频的进度以及时间。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会直接传送到后台,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按照这些数据对学生作出评价,并且将评价输入到学分体系中,学生可以得到直接的信息反馈。但有一点,需要教师提前告知学生,网络平台的学习时长和进度与学分直接挂钩,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基本要求,避免影响学生学习以及毕业。
其次,从实体课堂教学角度设计评价体系。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并且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日常签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习惯、与教师的互动以及情绪等。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负面情绪,需要教师了解其原因,如果学生个人原因,那么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减轻或者消除这种负面情绪;如果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学习内容而出现的负面情绪,那么教师可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指导学生学习,使其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学习回到正轨上。此外,在评价时还需要教师保持平等、友善的态度,评价内容需要保证诚恳、全面、真实,不能将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上,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也要重视学生,避免学生抵触专业内容的教学。从以上方面进行评价,能够保证实体课堂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便于发挥出评价的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进行科学设计,保证评价体系有效性,突出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
教学体系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加需要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