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口述:北伐军在济南遭日军偷袭,蒋介石乘铁甲车撤离党家庄

  济南古时叫历城。历城最早的回民聚居区有两处,一处在城西关,另处在城郊的党家庄。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都生活在这两个地方。

  

  16岁的老爸

  济南回民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元朝时期,济南西关一带的回民街叫回几巷,住在这里的回民叫色目人。色目人,这是元朝官方的叫法,民间叫我们回回。

  我的爷爷讲,色目人中多数是波斯人。中国起初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教,大食是波斯语的音译,波斯嘛就是现在的伊朗。我的先祖来自伊朗。

  元朝将统治的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自然排在一等,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居汉民和南方人之上。

  色目人不是一个民族,是指在历城西关定居的不同肤色、不同名目的西亚人。色目人到底有多少人种,详细的我说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都来自蒙古人征服过的地方,包括现在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

  到了明朝,回几巷有了一个新名字,叫礼拜寺巷。为什么叫礼拜寺巷呢,因为这片不大的地界上,先后建起了数座清真寺。

  

  济南礼拜寺巷

  人们大都知道南大寺,北大寺,清真女寺等,可极少有人知道东大寺。

  东大寺也叫穆家东门清真寺,在杆石桥附近。我在济南读书时,常来东大寺做礼拜。有一次,还碰上了公干济南到寺里做礼拜的白崇禧。

  那是抗战胜利后,一个主麻日的下午。主麻日是穆斯林教徒的聚礼日,在每周星期五的下午。《古兰经》里有一个教条,但凡理智健全,身体健康,已经成年的穆斯林,无论男女,必须每日履行五次拜功。这个要求,在外工作和读书的人很难做到,所以呢,大多数穆斯林每周去清真寺做一次礼拜。

  那天,我和同学还没走进经殿,清真寺的伊玛目(教长),还有几位老阿訇,陪着白崇禧也到了经殿的大门前。聚礼仪式上,他和我们一样,虔诚地礼拜,听念呼图白(教义演说),听讲窝尔兹(劝善讲演)。

  白崇禧姓白,人也长得很白净,单从外表,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名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的军人。

  白崇禧是广西的大军阀,和桂系军阀李宗仁齐名,李白之说指的就是他们俩。白崇禧身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胆识超人,用兵百变,谋略深长。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等,都出自他的谋略。

  白崇禧还写了一本书,叫《游击战纲要》。游是走,击是打,单从字面理解,游击战是游动攻击。游而不击是逃跑,击而不游是拼命,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军队没有真正掌握游击战的精髓,让日本鬼子一路追着打,一直追到了大西南。

  白崇禧很能打仗。国共内战开始后,最著名的战役是四战四平,其中第二次的总指挥是白崇禧,以东北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绝大多数的国民党军队只顾南逃,只有白崇禧率领的桂系部队,敢回头和追击的四野交火。这次青树坪(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战役,四野的一个师(一零六)被打残了,桂系的军队的损失少之又少。

  后来,四野的前线指挥部到了湖南的衡阳。这时,一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著有《战斗的中国》一书)采访林彪。作家问林彪对白崇禧的看法,林彪评价道,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

  

  年轻时的白崇禧

  战争年代,尤其是国共内战时期,林彪服过谁啊?就连毛主席的命令,他都要左思考右掂量,而且每次指挥战役,都要用他自己总结出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以及三猛的战术。林彪对白崇禧是这么一个评价。

  对白崇禧,社会上有小诸葛、白狐狸的说法。长辈们谈起白崇禧时,大多称小诸葛,从不说白狐狸,因为白崇禧是一名穆斯林嘛。

  1946年,国民政府自重庆还都南京。这一年,白崇禧创建了中国回教协会,他是第一任理事长。当时的白崇禧,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这个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国民政府拨款。协会的宗旨是兴教建国,主要是提高中国穆斯林的知识水准,增强中国穆斯林的经济能力,还在一些省份设了分会,山东的分会在济南。

  我的父亲,我的舅姥爷张登鳌(中共山东分局抗日反攻总队回民中队队长张廷训烈士的之父),我的岳父李恩科,他们都见过白崇禧。他们第一次见白崇禧,是第二次北伐战争那会。

  北伐战争先后有两次,第一次(1926—1927)是攻打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第一个赶到湖南,支援唐生智反击吴佩孚,打响了北伐的第一枪。

  后来,白崇禧成了北伐军东路军的前敌总指挥。东路军打跑了张宗昌,占领了上海,随即发动了“四一二”事变。事变的幕后指使人是蒋介石,执行者是白崇禧。白崇禧与蒋介石矛盾很深,曾先后两次起兵反蒋,但在反共这一点上,两人出奇的默契。

  第二次北伐的目标是奉系的张作霖,白崇禧也是主要指挥者。这年的春天(1928年4月),北伐军到了党家庄,津浦铁路出济南的第一个火车站是党家庄火车站,所以这个党家庄是济南的南大门。奉系的张宗昌,见自己的地盘保不住了,坐上挂着日本国旗的轿车,带着家眷逃离了济南。

  张宗昌是山东掖县人,北伐战争期间任直鲁联军总司令,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但张宗昌知道,这时的张作霖是靠不住了,只能靠奉系的后台日本人。

  日本人十分看重山东的特殊利益,便找了个保护侨民的借口,沿着胶济线和津浦线出兵济南,想以武力迫使北伐军停止北伐。这么一来,张宗昌前脚逃了,日本人后脚就到了。

  五一这天,北伐军占领了济南。第二天,蒋介石也进了济南城里。第三天,日军到达济南的当天,五三惨案就爆发了。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乘乱跑出了济南。惨案突然爆发,陪在蒋介石身边的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两人仓皇出城,逃到了党家庄。

  当时,党家庄驻扎着北伐军第三军的一个师(第8师)。这个师清一色的云南人,师部设在党家庄的清真寺(西寺),紧邻的小学也成了临时军营。

  那时候,我的父亲任邵二乡的乡长,舅老爷张登鳌任党西清真寺教长,我的岳父李恩科是党家庄的庄长,我岳父的弟弟李恩华是小学的创建人。他们组织人送水送饭,协调地方号房子,协助军队搞宣传,整个党家庄的当地人,只有他们几个可以进出警卫森严的清真寺。

  蒋介石到了党家庄后,也住进了这个清真寺。此前,白崇禧、冯玉祥、马鸿逵等大人物早到了。

  

  北伐时期的冯玉祥和蒋介石

  我父亲组织党家庄会武艺的人,拿枪持刀在周围站岗放哨,主要是盘查当地的过路人,防备日本人的奸细浑水摸鱼。我家,还有我岳父家,都有几杆防土匪的枪,这时派上了用场。

  老百姓拥护北伐军,尤其是青年学生。正在济南成达师范读书的李恩华,听说北伐军到了家乡,就跑回了党家庄,组织小学校长张逢吉和教员写标语口号,其中有一副叫“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那时的党家庄,李恩华学历最高,白崇禧和马鸿逵又都是回民,回民一家亲嘛。他们俩与恩华伯聊得来。

  蒋介石在清真寺待了不到一个白天。在清真寺里,蒋介石召集白崇禧、冯玉祥、马鸿逵、金汉鼎等将领,紧急开会。会上做出了一个决定,北伐军绕过济南,渡过黄河,再继续北伐。

  当天(5月5日)下午晚些时候,蒋介石等人坐上铁甲车南下了。

  蒋介石来党家庄的消息是机密,但停在停在党家庄火车站的火车暴露了目标。城里的日军头头(福田彦助,日军第六师团长)得到情报后,派出了步兵和骑兵突袭党家庄清真寺。

  有好多人说,这时的蒋介石还在清真寺里,事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我的舅老爷张登鳌是清真寺教长,他了解这个情况。他说,这时候,蒋介石,还有白崇禧、冯玉祥和马鸿逵等人,早已离开了党家庄。

  留在党家庄的是第三军的军长金汉鼎,还有他直接指挥的一个师。

  

  前排左一金汉鼎,左三朱德

  红军曾有“朱毛”的称呼,但在“朱毛”之前,朱德还曾经和另一个人并称为“朱金”。这个人就是金汉鼎。

  朱德和金汉鼎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部路过金汉鼎的防区时,金汉鼎命令部下全部放行。否则,红军的命运就要重写了。

  两天后( 5月7日),金汉鼎接到了蒋介石的手令,从齐河方向渡过黄河,继续北进。

  那天,北伐军的部队刚刚行动,日军就赶过来了,朝着党家庄的火车站和清真寺,就是一阵猛烈的炮火。

  一时间,老百姓惊慌失措,领着孩子,扶着老人,赶着牲口,朝山里躲藏。

  金汉鼎看到这情况,赶紧命令部队阻击日军。当时,他和蒋介石通了一个电话,蒋介石让他不要抵抗,撤到西面的崮山一带。

  电话里,金汉鼎顶撞了蒋介石,因为刚开始那会,北伐军吃了亏,死伤了好多人。金汉鼎不干了,他对蒋介石说,即便是撤退,也得打一仗再退,要让日本人有所顾虑。蒋介石没办法,准许他打到夜里(晚八点)再撤退。

  这个第三军是北伐军的总预备队,轻易不能和敌人开火。有了蒋介石的命令,金汉鼎便放开了手脚,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云南人,都有一股子牛脾气。金汉鼎也是云南人,又出身云南讲武堂,教官清一色的留学日本的士官生,对日军的战法,他早已烂熟于胸,一仗下来,日军也死伤近百人。

  夜里,日军撤回了济南,金汉鼎也指挥部队过了黄河,经齐河去了德州方向。

  历史上称这次战役叫党家庄阻击战。党家庄阻击战是滇军抗日的第一战,也是“九一八”之前,中国军队和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这里面有一个插曲。当时,日军被金汉鼎的部队挡在了外围,就老远朝党家庄里开炮,有一发炮弹落入了寺内,幸运的是没有爆炸,但却穿透了一根大梁。事后,我舅姥爷张登鳌,还有我岳父李恩科,组织人进行了修缮。

  现在,这根大梁被保护起来了,上面刻了一行字,中日战争修补纪念,民国十七年五月三日。这是对党家庄阻击战的纪念,也是对济南五三惨案的纪念。

  在济南的城郊,党家庄清真寺最古老,规模也最大。这次战役后,党家庄清真寺的名气更大了。

  党家庄的回民,给北伐军,也给白崇禧和马鸿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白了,这个印象来自于我的父亲,我的舅姥爷张登鳌,我的岳父李恩科,还有李恩华。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是党家庄的头面人物,是因为日本鬼子朝党家庄打炮了,他们几个没跑,反而留在了清真寺附近,和北伐军在一起。

  在中国的回民中,白崇禧和马鸿逵可是大名鼎鼎,有他们做宣传,国民政府高层的穆斯林大人物,开始注意党家庄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在党家庄,甚至整个济南得回民中,第一个在国民政府机关任职的人,是李恩华。

  

  成达师范旧址

  五三惨案后(1929),成达师范迁到了北京,地点在东四牌楼的清真寺里。成达师范的学制是四二制,前四年为初级师范,后二年为高级师范。这时候,李恩华刚修完初级师范,他跟着学校去了北京,开始读高级师范。

  成达师范是中国第一所回族师范学校。起初,学校设在东大寺(穆家东门清真寺)院里,靠近杆石桥。

  杆石桥是一座石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永绥桥。绥字,有安好、安定、平安的意思,永绥,寓意永远安定舒适。

  老历城有内城与外城之分,圩子城被称为外城。北向的圩子城,在大明湖与内城的北城墙相连接,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圩子城,拢共建了七座城门,西南方向的叫永绥门。

  出了永绥门,便是济南去长清、泰安方向的官道,党家庄就在这条官道的旁边。我在济南读书时,每个周末回家,都要路过永绥门走这座石桥。

  杆石桥下面的沟叫锦缠沟,雨季泄洪,平时并没有水。有一首古诗,名字就叫《锦缠沟》:

  锦缠沟畔柳毵毵,未老抽簪野兴酣;忽忆南山佳绝处,青鞋布袜吊枝庵。

  我有一个同学叫秦文华,家住小金庄,和党家庄是一个方向。他喜欢古诗词,每次到了杆石桥,他都要背这首《锦缠沟》。

  杆石桥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浓厚。在这一片,袁世凯创立了山东高等学堂,张宗昌创办了山东大学法学院,五三惨案后(1929),山东省立一中也从大明湖畔的贡院搬到了这里。

  山东省立一中是一所名校,吸引了一些著名的文人作家来任教。当时,中国有个闻名的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其中,卞之琳和李广田就在省立一中任教。何其芳呢,虽不在济南,但也在山东的第二乡师(山东省第二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莱阳)任教。可见,不光济南,整个山东的教育氛围也很浓厚。

  

  济南杆石桥

  李广田是山东邹平人,大家比较熟悉。这卞之琳呢,单看名字,还以为是位女先生呢。卞之琳有许多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断章》。卞之琳是新月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什么是新月派呢,读一读他的《断章》就知道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卞之琳是写给张允和的。张允和是谁啊?民国出才女呢,安徽有个合肥四姐妹,张允和是四姐妹中最小的。合肥四姐妹也不知道啊?那知道《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吧,沈从文的夫人叫张兆和,是张允和的三姐。

  卞之琳写《断章》时,正好在省立一中任教,诗中的提到的桥,就是这座杆石桥。

  我读中学时,这首《断章》很流行。有同学开玩笑说,要恋爱去杆石桥。

  杆石桥自明朝就有了,一般的桥都是长而窄,这座桥则不然,宽度大于长度。从这里往东,一直到趵突泉,都是回民区。

  杆石桥的东头,有一家马家牛肉馆,很有名气,我刚到济南城里读书时,父亲常带我到马家牛肉馆吃牛肉。

  现在,杆石桥还在,而东大寺却消失了。

  (待续)

  ┃ 回溯鲜为人知的过往,讲述有血有肉的历史。

  ┃ 未经允许,谢绝任何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