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韩亚兰
编号 38
“我是为职业教育而生的”
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韩亚兰
他经常自豪地感言:“我就是为职业教育而生的。在职业学校当教师是我的缘分,选择职业教育,是我最大的幸福。”
韩亚兰原是一名水电站工人,粉碎“四人帮”后上了大学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教师。1991年,他从青海一所高校调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从一名普通的职教教师到机电专业部长,到培训处副主任,再到副校长,他在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在教育教学一线辛苦耕耘了21年,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他被广东省人事厅、教育厅等单位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荣誉。
韩亚兰热爱职业教育、熟悉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他天生就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钻研技术,他说:“在职业学校当教师是我的缘分,选择了职业教育,是我的享受和幸福。我要争取在职业教育平凡的岗位上去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他认为,自己是教师,必须用真诚之心去关爱学生,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技艺去培养学生,并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他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他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自己购买器材开发制作了十几种教学演示教具和实训装置。为此,他不知耗费了多少个通宵,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他对课程十分熟悉,每一道题、每一个训练项目,他都是自己先理解、会做、做好、做精,之后才去辅导学生。他的教学有变化、有创新,上课充满激情,有操作演示,常常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操作辅导,学生对他所教的课程兴趣浓烈。而他也深受学生爱戴,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奖。
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韩亚兰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培训和专业建设工作。
1998年10月,受国家教育部委派,他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三个月的时间,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更开拓了职业教育视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有很多从德国购买的先进设备,对项目教学十分有帮助。但这些设备的价钱都很贵,每套都需要20多万元人民币,学校当时还没有能力购买这些设备。回国后,韩亚兰说“我能做”,就真的动手做起来。他亲自设计图纸,亲自制作、装配、调试设备,主持开发了三种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这些设备后来参加了广东省和全国的职教成果展,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职业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还被销售到广州、江苏和吉林等地的职业院校,得到了职业教育同行的高度赞誉。在开发这些专业实训设备的时间,他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进行机械零件和电路设计,共设计了100多个机械零件,画了200多张图纸。他不仅搞设计,还带领了一批教师进行制作,为了将20多套设备安装调试好,接受一个全国性会议代表们的参观,他带领几位教师连续干了好几个通宵。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技能,韩亚兰每年都订阅十几种专业报刊和杂志,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他在家中布置了一间专业技术开发工作室,购买了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仿真器、交流伺服驱动器、电子传感器等一大批试验仪器、仪表和器材,还购置了氩弧焊机、电钻、沙轮机和台钳等专业工具。用于工业自动控制方面研究器材和工具价值已超过10万元,他的工作间俨然就是一间自动控制技术试验室。对技术和教学的常年钻研获得了回报,韩亚兰如今已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3项国际专利,其中4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权。在办公室里,还有他新近研制的大屏幕数字万用表。他介绍说,平时用的数字万用表屏幕太小,教师上课演示时,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测量的数据,而他在原来数字万用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LED大屏幕,大屏幕显示的内容与数字万用表原来屏幕的显示完全一样,这样学生就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测量的数据,大大改善了教师测量演示的教学效果。
韩亚兰也是学校机电技术专业带头人。在机电教研组,他带头考取了电工高级技师技术资格,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型“双师型”教师。作为分管教学和培训的副校长,韩亚兰工作非常忙,但仍然坚守教学岗位,为学生上课,为社会人员和教师开展培训。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自身深厚的技术优势,使得他的课深入浅出,每期师资培训班学员都以能听他的课而感到荣幸。在他的课上,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实用的专业技术,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他培养和培训的骨干教师遍布全国,许多已经成为专业带头人,有些辅导学生获得了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有些成为技术能手和特级教师。韩亚兰时常受邀到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建设、教师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指导,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课程改革方面,韩亚兰秉承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富于创新、自我超越的课程改革思路,经常带领学校教务处和专业教研组老师下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及时体现到教学中。他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化、模块化和层次化,构建起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实训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课程体系,并编写出了多本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与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