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代写盯上民主生活会,私人定制“感人心得”
图片源自网络
围观
最近,随着媒体的报道,各级单位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记者发现,一些代写网站也盯上了这项活动,声称可以代写民主生活会心得,每代写一篇索价100元左右。10篇应征稿中,7篇以“坚决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开篇。随后众写手凭空编写节约用电办公、拒收基层土特产等细节“故事”。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
感叹 网络几乎无所不能
深深的海:网络几乎无所不能!
嗯:写个体会应付一下找度娘、认真一点找淘宝、深刻一点找秘书!
小白:领导逼秘书,秘书求网络。
宝丁1990:秘书要失业了么?
愤怒 要严厉打击这个市场
流浪的雄狮:这个生意如果火了,民主生活会的意义也就毁了。要严厉打击啊!
张革新:这反映了我们网络管理的漏洞。对这种炮制假心得的广告应该查禁,对招徕、容留炮制假心得的网站应该取缔。为了使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净化网络环境,各级网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对这种假心得进行打击,遏制不良风气蔓延。
原因 买来“心得”也没人较真
斯涵涵:其实,何止心得,近来见诸报端的个别民主生活会屡遭质疑,或隔着靴子挠痒、或转着弯子“逗哏”,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被中央媒体斥为“完美话剧”。当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被轻佻彩排,网购“民主生活会心得”也就不足为奇。
心得大同小异,人们只注重是谁撰写、篇幅是否达到。至于交上去有没有人认真审阅、具体剖析了什么内容恐怕鲜少关注。人都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和侥幸心理,既然是否原创无人关注,既然是官样文章,那么就不仿实行“拿来主义”,“物美价廉”还快捷高效。
建议 领导“心得”挂上网
前溪 :一些领导的心得体会,要挂在网上,接受群众监督,是不是抄袭,群众一搜就知道,一旦发现抄袭,或“言行不一”,就摘掉其乌纱帽,如此,才会让其写出来的“心得体会”具有真实性,才能够让“心得体会”真正发挥作用。
小白:没有必要揪住那些“代写”者不放,关键还是“买家”。唯有改变考核方式,才会让“代写”没有市场。
万水千山:代写民主生活会心得,敷衍组织,这样的干部不能用。
点评
“代写心得”背后
是批评的“标准化”
朱昌俊:本应纯私人化的心得,能被定制生产,表面看起来只是个别官员的“偷懒”与形式主义思维作祟,实质上说明,某种批评正在被标准化与模式化,且被假装看不见——试想,在人人都能说出一些经典套话模式的今天,写手们也能够对心得驾轻就熟,为何如此明显的“造假”却能够轻松过关?
必须承认,一些民主生活会,至少从批评的力度来看,确实较之以往要激烈,更见“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质化”批评的曝光,说明一些表面看起来“辣味”的民主生活会,也设定了一定的尺度与底线,批评的力度到底能够突破到何种程度往往是在可掌控与被容忍的范围之内。“天花板”深深扎根于每个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心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被精细拿捏,既要让舆论看到批评在“见血”,又要确保批评被各方接受。
民主生活会只是一种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但它的开放性有限,批评能够走多远,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批评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最终还是应该对接到外部性的民主监督上来。比如,面对人尽皆知的官话、套话,一些官员仍能够不惮以最公开的方式说出,如果将批评的最终评判权交给公众,官员自然就更有“动力”回归真实。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批评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若不能对批评所反映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反馈与整改机制,再大胆、再辛辣的批评,都将沦为不折不扣的走过场。
在我看来,网购心得的悄然流行,更大的隐喻在于,尽管官话、套话已经被整个社会反感,但却并不妨碍它被标榜为力戒形式主义的一种方式,并在默契配合下顺利进行。显然,这层人尽皆知的窗户纸不被捅破,批评就很难说实至名归。在这个意义上,开展“触及灵魂”的批评,仍任重道远。(专题整理 小强 感谢新浪搜狐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