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 刘真、林赛亚事迹介绍

      一、优秀志愿者刘真、林赛亚事迹简介

  林赛亚

  林赛亚

  刘真

  刘真

      刘真,残疾人,中华助残网站长、江西省宜春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宜春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林赛亚,残疾人,中华助残网副站长、江西省宜春市肢残人协会秘书长、袁州区肢残人协会主席、残疾人义务接访员。

      1994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宜春市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爱心社,2001年,又自筹资金和设备,创办了全国首家残疾人无障碍网站──中华助残网,开通了热线电话,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义务服务。开展电脑培训、困难救助、希望助学、文献检索、代写打印文书、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就业信息、创业指导、钟表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

      十几年来,他们的爱心社和网站为残疾人提供过志愿服务十多万人次。

      刘真和林赛亚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扶残助残事业中,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日子,多年前刘真身患脑肿瘤却无钱手术,……面对这一切,他很坦然:“如果生命要我离去,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捐献器官,让我的爱心在别人身上延续。”2010年8月11日,刘真和林赛亚向红十字会递交了申请,身后无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他们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刘真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省自强模范、全省残疾人先进个人、全省先进文化工作者等,被收录《中外名人辞典》等工具书。林赛亚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西十大爱心人士、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中华助残网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站长刘真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宜春市肢残人协会也被评为全国先进,被授予“全省残疾人之家”称号。许多单位还特邀他们作了“自强不息、乐于奉献”专场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政府网等2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

      二、平凡小事见真情,以德报德献爱心

                                 ——记中华助残网站创办人、志愿者刘真和林赛亚

      2009年7月3日,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江西省宜春市两名残疾人刘真、林赛亚创办的中华助残网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站长刘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的亲切会见。

      “与这么伟大的人近距离接触,当时我的手都激动得有些发抖,看着主席一步一步接近自己,心里十分激动,握手的那一刻,我只敢半伸着手,这时胡主席主动把手伸过来握住我的手,霎时,我整个心里热乎乎的,十分温暖,感觉主席与我的心贴得很近很近,我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湿润了。”回想起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胡锦涛总书记握手的那一刻,刘真至今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其实我们开办这个网站不过是想为残疾人做点事,从没想过会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与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努力,在社会上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助残行列,在更大范围内帮助更多的残疾同胞,把中华助残网办成全国广大残疾同胞自己的网站。”林赛亚同样很激动。

      本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残疾人为什么会几十年如一日地扶残助残?说起这些,刘真和林赛亚觉得与自己的经历有关,不幸的经历让自己更能切身体会残疾人的艰辛与不易。忆起曾经不幸的生存际遇,他俩都有太多的感慨。

      命运坎坷 身残志坚

      刘真出生才六个月,小孩麻痹症便给他的肢体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痕。视力0.1的左眼,生理功能极差的左手和左脚,还有那频频而来的白眼和防不胜防的沟壑……

      说到读小学的一段经历,刘真仍历历在目:学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班上组织了一个个学雷锋小组,而自己却成了个弃儿,当时心里火烧火燎,痛苦万分。于是他组织了仅有自己一个人的“学雷锋小组”,单枪匹马地为五保户做好事。打扫卫生、劈柴生火这些活还勉强应付得了,可从井里打水就难了,自己只有一只健全的手,怎么办?他从辘轳受到启发,便将自己的左残臂当作辘轳的轴,把麻绳绕在手臂上,小半桶小半桶地把水从井里提起,时间长了手臂上磨出了道道血痕,创口化了脓,虽然疼痛难忍,但他咬着牙继续坚持下去。“虽然社会对残疾人有歧视,但我们自己不能失去信心,要为自己争口气,为残疾人争口气!”刘真就是靠这股倔劲,用嘴代替自己的左臂,学会了生火做饭、洗衣服、缝纽扣这些生活自理技术。他的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感动了亲爱的同学,于是他们再不嫌弃刘真,纷纷邀请刘真参加他们的小组。

      高考时,刘真夺得了宜春专区状元的桂冠,却因残疾频频拒于大学门外,毕业分配时又屡遭歧视,……虽然有很多不公的待遇,但刘真不怨不弃,始终坚守着,从当初的学雷锋一直走到今天的志愿者。

      说起林赛亚,也是命运多舛,历尽坎坷。1945年12月林赛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旧知识分子家庭,哇哇落地不久,他就开始承受不幸命运的磨难。两岁时被病魔摧残了右腿。初升高时,考试成绩优异的林赛亚却因身残未被录取。更惨痛的是,他那被列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父亲因忍受不了批斗而自尽,……

      1979年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林赛亚被安排到宜春市福利厂工作。不久,厂里因生产不景气,林赛亚下岗了,为了谋生,他开办了“精时钟表修理店”。林赛亚回忆道:“那年代对我们残疾人特别有偏见,认为残疾人就是社会的累赘,残疾人填表都得填成‘残废’,尽管我们是残疾,但却不废!与健全人一样我们能够自食其力,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1984年9月,在老山前线时常传来捷报的时候,一位载誉归来的军人双手捧着一个红绸包,来到林赛亚的钟表店,深情地说:“师傅,我慕名而来,请您尽最大的努力把这块表修好,不管要多少钱!”这位军人含着热泪诉说着,“它的主人为了祖国的安宁,牺牲在老山前线,这是他弥留之际交给我的唯一遗物,作为战友我要将它完好地交给他的亲人……” 林赛亚激动地双手接过红绸包,久久地凝视着,只见破碎的表盖上还染着斑斑血迹,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林赛亚眼睛模糊了,……为了表达对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崇敬之意,1985年春节,林赛亚拿出积攒过年的300多元钱,购买了一批慰问品,寄往老山前线,捎去了残疾人一颗赤诚的心。

      林赛亚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功臣和困难群众做点什么,他立即在钟表店门前公开挂牌为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文艺家、科学家、荣誉列属、荣立国家三等功以上者、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对行动不便者还主动上门服务。有顾客常对他说:“你自己本身腿有残疾,赚钱又不多,这样一来你要付出多少代价啊!”但这个从困苦中磨练出来的残疾人,总是笑呵呵地面对每位顾客,将爱的种子播向万户千家。

      1994年,一位从上饶来宜春办事的弱女子遭遇不幸,走进他的钟表店,双手捧着一块电子表,含泪乞求道:“大叔,请您收下这块表吧,只要换一块钱,让我买张站台票能上火车回家就行……”然而,林赛亚没有换取她的手表,却当即将身上仅有的30元钱全给了她。这位姑娘顿时激动不已,抽泣着说:“大叔,您的心太好了,您的救助之恩我日后一定报答!”林赛亚淡然地说:“别这样,如果你今后遇到像你这样有困难的人,就用我同样的方式去帮助他,那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那位姑娘感激地向林赛亚深鞠—躬,挥泪而去。

      相似遭遇 共同心愿

      刘真与林赛亚的“牵手”缘于修表。1993年的一天,刘真到“精时钟表修理店”修表,林赛亚没收钱,刘真感到奇怪,当得知林赛亚的义举后,两个遭遇相似、心灵相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的人,决定携手合作。两颗火热的心、两双热情的手从此紧紧携在了一起。

      “过去,我们看到一些像我们一样的残疾人艰难地生活时,就想去帮助他们。后来我们发现,仅靠今天送一床棉被、明天给一件衣服、后天义务修一次钟表的点滴施舍,并不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我们认识到应该从更理智、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发动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1994年5月,林赛亚和刘真在各级残联的支持下,共同创办了宜春市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爱心社,为残疾人提供义务服务。先后开展了钟表维修、就业培训、代写文稿、打印文书、电脑知识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有的残疾人有一种本能的自尊,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有时还涉及个人隐私,而难免会触到一些痛处和尴尬,但通过不见面的网上虚拟服务,他们感到以上的不便和尴尬就可以避免了。于是,我们想办一个网站,搭建一个更为广阔有效的的平台,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更实在的帮助。” 刘真和林赛亚道出了他们创办网站的初衷。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刘真、林赛亚先后投资6万多元购买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马相机、扫描仪等设备。2001年5月,全省首家残疾人网站——宜春市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爱心网站(后来发展成为全国首家残疾人无障碍网站——中华助残网)正式开通。

      “中华助残网欢迎您,盲人朋友请按F12键进入语音版……”刘真、林赛亚创办的中华助残网可以让登录网站的残疾人畅通无阻,不仅解决了盲人与网络无缘的症结,还可以面向全国的残疾人免费提供各种服务、信息。通过网站,大到把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康复服务,小到把修理钟表、征婚、救助等志愿服务展现在全国8300万残疾人面前,十几年来,他们的爱心社和网站为残疾人提供过志愿服务十多万人次。他们还开通了热线电话,让残疾人可选择上网、打电话、上门等多种方式向他们寻求帮助。网站的开设,为残疾人交流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2007年开始,林赛亚还当起了残疾人义务信访接待员,每年接待回复来信来访180余人次,回复电子邮件28000多封,接听热线电话900余次,代写各种文书60余份。为了让每—位来访者满意而归,他与来访者促膝谈心,实实在在地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那些远道而来的贫困残疾人,林赛亚、刘真常常自掏腰包,给他们饭钱和路费,为了节省来访残疾人的食宿费,林赛亚还常常把来访残疾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许许多多的来访者。因而,把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0年1月,高安市龙潭镇新胡村残疾人杨细龙要求找工作,林赛亚把杨细龙接到自己家里吃住,并帮他联系了好几家企业,还给了他来往路费,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杨细龙还是感激不尽,并给宜春市广播电视台写了感谢信。

      扶残助残 爱心永恒

      爱心社和网站办起来了,刘真和林赛亚更忙了。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本地的或外地的残疾人排忧解难,提供帮助,促膝谈心,指点迷津,日夜轮班值守热线电话……他俩为残疾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心血与精力。

  “其实我们也没有为社会和残疾同胞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说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林赛亚、刘真这样说。

      他俩认为鸡毛蒜皮的事却是残疾人心中的一把火,眼前的一盏灯……在他俩的热心相助下,残疾人有的解除了心头的忧愁,有的走上了致富之路,更多的残疾人通过他们的帮助和鼓励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残疾人易春英,仅有一条腿,生活无着落。便给“爱心大哥”林赛亚打电话寻求帮助。林赛亚接电话后,第二天拄着拐杖上门了解易春英的情况,帮她出点子,想办法,指点她开了一家小餐馆,解决了她的生活难题。如今那小餐馆壮大了,成了宜春城里颇有名气的“老拐酒家”。“老拐”——这腿脚残疾的易春英显得多么的自信和自豪啊!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易春英今天还很激动。她说:“原来吃苦的时候,林师傅他们看得起我,和我结兄妹。”

      林平是个聋哑青年,父母都去世了,留下一身债务,生活非常困难,情绪也很低沉。刘真和林赛亚知道后,四处联系,找到有关政府部门给予帮助,在一条热闹马路的巷口给林平摆个小摊配钥匙、修理自行车。几年下来,凭着自己的勤劳和认真,林平的小摊赢得顾客的信赖,红火起来。不仅解决了这位残疾青年的生活收入,还给回了他生活的信心。如今,林平成了省聋人协会委员,市、区聋人协会主席。

      宜春城东有个杨老汉,天天在箭道菜市场捡烂蔬菜。刘真见状,打听到老汉有两个儿子,一个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一个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杨老汉只得靠捡菜度日。刘真当场掏钱给杨老汉买菜买米,并找来相关法律书籍,上门给老汉的儿子做工作,不料竟遭到杨老汉儿子的白眼和嘲讽。刘真和林赛亚并不在意,一连几天轮流登门做工作,终于使杨老汉的儿子回心转意,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网站长期开展“攀穷亲戚,结穷对子”活动,逢年过节,刘真、林赛亚他们就会买些节日食品,来到帮扶对象家里慰问。2004年3月,刘真、林赛亚得知袁州区温汤镇残疾人易忠和处境艰难,妻子已去世,除了成绩优异的大女儿易双凤在读高三外,两个年少的儿子均已辍学。易双凤在校每天中晚两餐每餐只吃二两饭,因长期营养不良,心理压力重而经常感到头晕,不能坚持学习,被迫向老师提出要辍学打工。刘真与林赛亚当即各捐款150元给易双凤做生活费,并为她订了牛奶,鼓励她树立信心,全力以赴迎战高考。在他俩的帮助下,易双凤顺利完成了学业,考入黑龙江工程学院深造。

      2004年5月25日,网站收到来自江西医学院残疾学生胡小雄的求助信。胡小雄家住袁州区洪江乡绛桥村,因患先天性脊柱侧弯致残,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告知如不尽快手术,生命将危在旦夕。可是面对10多万元的手术费,家境贫寒的全家人欲哭无泪!得知这一情况,林赛亚和刘真立即捐款,并找到媒体、联络各级残联、动员社会救助、求助企业社团、……仅一个月,胡小雄就收到全市有关部门及社会上的好心人捐款13000余元。另外江西医学院也捐款两万多元。

      刘真、林赛亚和他们的网站长期开展心理帮扶和情感帮扶,网站志愿者与帮扶对子每周进行1小时时间零距离交流。经常给他们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聊聊QQ、上门坐坐交交心,他们生日时送去一句温馨的问候,……

      2008年年初,刘真接到一个从外地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自己是个残疾人,因一念之差偷了别人的钱财,心里很不安又不敢还给对方,怕别人更会对自己另眼相看,不知道该怎么办。刘真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话和QQ进行了沟通,通过道德、法律和心理帮助,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5月份刘真又接到其电话,对方告诉刘真,他已把钱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心里好受多了,也更踏实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就是这些在刘真与林赛亚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他们一做就是十几年,且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

  回报社会 延续生命

      刘真、林赛亚不仅助人为乐,奉献爱心,还通过爱心社和网站经常组织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回报社会。2004年,为迎接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他们不做旁观者,多次组织残疾人开展“迎农运,创‘三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你丢我捡劝导活动。刘真、林赛亚等28位残疾人通过残联向全市残疾同胞发出为农运会“捐助一元钱,献上—颗心”倡议书,并积极组织募捐。

      2005年4月,全国优秀教师周瑞明知悉刘真、林赛亚的爱心行动,决定拿出准备为妻子治眼疾的钱捐资助学。刘真和林赛亚精心策划和组织了这次活动,并为周老师建立了瑞明助学网,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捐资助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周瑞明老师带头向宜春市慈善总会和第五中学捐款1.5万元,因而带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仅一周时间市慈善总会和五中共收到助学捐款2万余元。

      网站经常组织“奉献一片爱心,扶助贫困残疾人”义卖活动,2006年春节,邀请黄勇萍等十多位书法家写春联献书艺,所募钱款全部资助特困残疾人。

      刘真、林赛亚的帮扶对象、贫困残疾人胡平牙18岁时不幸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脊椎弯曲。45岁的胡平牙病情愈加恶化,医生建议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可能瘫痪。可20多万元的手术费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贫困残疾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为此,网站于2010年9月3日至5日组织了义卖义捐活动,为胡平牙筹措医疗费,义卖所得全部款项6200余元由市红十字会交给了胡平牙。

      当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遭受特大地震灾害时,刘真和林赛亚心急火燎地带领残疾人志愿者,向全市34万残疾同胞发出“捐助一元钱,献上—颗心”倡议书,呼吁向灾区人民爱心捐款,此举得到市政府和残联的全力支持。更令人感动的是,连几十里外山区的残疾人都赶到了捐款现场,并踊跃捐款。

       “全国助残日”、“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宜春市残疾人活动日”,刘真、林赛亚经常组织残疾人走上街头,免费为广大市民配钥匙、补鞋,修理钟表、家电、自行车等,开展大型回馈社会活动。他们每年还邀请市第五医院等爱心医院深入社区、农村、残疾人家庭、特教学校、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为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组织人员来到社区为慈善超市开展志愿服务。

      为了与聋人朋友进行无障碍交流,中华助残网开辟了全民学手语专栏,组织残疾人和志愿者收看手语电视和网络教学节目,邀请特教学校手语老师深入社区,为残疾人和社区居民讲解手语日常生活用语,许多残疾人和志愿者都学会了简单的手语。市、区聋人协会每次开展活动,都邀请刘真、林赛亚予以协助并提供志愿服务。

      刘真、林赛亚的家境并不宽裕,经济上对残疾人的帮扶非常有限,只有变输血为造血,让残疾人有了“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2007年以后,他们的中华助残网就就非常注重残疾人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他们从网上搜集市场分析材料,向残疾人宣传创业优惠政策,2008年,网站与区地税局联合创办了宜春市残疾人业余税校,为残疾人进行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法律专家志愿者开展免费法律培训。为了帮助更加艰难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2010年5月,他们又组织和发动残疾人李绍光等一批在城市率先脱贫的志愿者到农村贫困山区创业,投资160多万元,组建了宜春市阳光庄园残疾人种养开发有限公司,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免费送禽苗、送技术、送服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和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刘真经常接到求助,反映残疾幼儿无法入园,自闭症儿童没处康复。于是,刘真就发动黄宜萍等残疾人志愿者办起了启慧康复教育发展中心,请来专业老师,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进行康复教育,并减免费用。虽然100平方米的场地实在太小了,孩子们只好分两拨上下午来,但这里的10多个孩子毕竟有了一个“心灵家园”。

      刘真和林赛亚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扶残助残事业中,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日子,多年前刘真身患脑肿瘤却无钱手术,……因超负荷工作,加上每天十几小时电脑屏幕辐射,刘真又患上了眼疾,深圳的眼科专家认为两年内可能失明,但他强忍病痛折磨,坚持志愿服务。面对这一切,他很坦然:“如果生命要我离去,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捐献器官,让我的爱心在别人身上延续。”2010年8月11日刘真和林赛亚向红十字会递交了申请,身后无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成为宜春捐献眼角膜的首批志愿者。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刘真和林赛亚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扶残助残事业上坚守了数十年,并承诺一辈子无怨无悔,奉献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