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高大上”作业徒增重负

  幻灯片制作、拍摄视频、思维导图……居家学习期间,除了日常网课学习以视频、拍照的方式交作业,还有一些上传到微信群内,显示孩子多才多艺的“成果展”。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背后,是不少家长内心的无奈哭喊:“快被小学老师折腾疯了!”

  这无疑是投给老师布置“家长作业”的反对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类需要家长深度融入乃至包办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悄悄地流行开来,不仅在疫情前有所泛滥,疫情中更是加重了家庭教育的负担,饱受诟病,但家长似乎又无可奈何。

  按说,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创意作业”,比如手抄报、视频拍摄等,可以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发散思维。然而,如果这些技术性作业布置得过于频繁,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他们就无法独立完成,只能依靠家长。这使家庭作业变异为“家长作业”,背离了作业的初衷,走偏了方向,增加了负担。

  思维导图充其量是一种思维方式,即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对开启大脑潜能或许有所裨益。但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将各科知识画成思维导图,反倒禁锢了孩子的思维。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生于20世纪40年代,80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但这并不影响“两弹一星”的问世。中国如今能够天宫遨游、蛟龙潜海、天眼远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5G引领……似乎也不是思维导图的原因。一个最初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方法,一旦打上了神秘的色彩,结果就适得其反。非要孩子完成类似的作业,就背离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初衷。

  遗憾的是,一些技术类作业大行其道,让孩子常常忙到很晚,感到“学习好累”,对作业、对学习产生恐惧感。为了减轻孩子负担,交出“优秀”作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不少家长直接上阵、代为操刀。图省事的家长直接从淘宝购买手抄报模板打印了事,结果孩子累、大人也累。微信群里,显示孩子多才多艺的“成果展”,有多少是孩子自己做出来的?形式大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这样看起来靓丽的“高大上”作业,对培养孩子健康心智,作用实在有限,甚至南辕北辙。

  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是老师检测学生是否正确掌握课堂所授知识点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老师是责任主体,学校应当更多地给孩子和家长减负,不要让家长过多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而是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式主义的作业与此背道而驰,徒增重负。

  疫情背景下临危受命的线上课程,使课堂从线下移到云端,几亿用户的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除了技术和设备层面的网崩、卡顿、闪退、掉线,还有经济压力、Wifi环境、终端工具等条件带来现实困难。在这个背景下,形式主义作业只会添堵、没有益处,不做也罢。(雷钟哲)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