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儿歌要与时俱进吗
作者:江德斌
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引发争议。记者采访了原作曲家潘振声的女儿,她说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跟物价飞涨没有什么关系。不少音乐创作者都表达称,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不宜去改动它,这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尊重。也有网友认为,与时俱进,无可厚非。
儿歌《一分钱》改成《一元钱》,看似滑稽可笑,其实并不奇怪,这个细节的改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目前一分钱只存在于记账单位,早已正式退出流通市场,少部分在收藏市场流转,市面上见不到一分钱的纸币、硬币,很多人特别是00后、10后,可能都没见过一分钱,也就很难理解这首儿歌所描述的内容。而将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就能够让孩子们清楚歌词内容,也不影响儿歌表达的拾金不昧内涵,亦是与时俱进的做法。
一分钱从流通市场上消失,本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计量单位变化的结果,这是货币发展的正常现象。由于一分钱只是最小的货币单位,即便不流通,也不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其在计量单位里又不可或缺。这就导致一分钱沦为纸上记账工具,主要用于金融部门、企业财务、政府财政核算等方面,而民众对其的记忆愈发模糊,新时代的儿童更是无缘见到了。儿歌元素和逻辑都变了,现在确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的儿童作家们居然数十年没有能拿出达到该歌曲水准的作品给我们的孩子们,以至于现在只能这样无厘头地与之俱进。
儿童《一分钱》主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就是倡导拾金不昧、学雷锋做好事的精神,即便是捡到一分钱,也不应据为己有。这首儿歌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易懂、易学,加上是儿歌必学曲目,经过几代人的传唱,逐渐成为流传甚广的经典儿歌。将一分钱替换成一元钱,更容易被新时代的孩子理解,便于教学,没有破坏歌曲内涵精神,并不存在恶搞的成分,应该算是善意改编,不能跟网络调侃、恶搞相比。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对《一分钱》提出质疑,认为歌词内容落伍,应该将一分钱替换成一角钱、一元钱,以符合时代的变化潮流。在传唱中,也有很多学生将其改为一角钱、一元钱,实际上也是表达对歌曲内容的不理解,认为其应与时俱进。显然,现在将其歌词改动,符合新时代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在延续该歌曲的生命力,否则一味拒绝改变,就可能逐步失去时代意义,而被冷落在角落里,蒙上尘埃不为人知。
而且,对于歌曲、文学、绘画等经典艺术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如今对经典作品进行改编、解构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不一定会对原作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可以拓展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因此,对《一分钱》改成《一元钱》不必太在意,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开放的胸怀去接受,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