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走——县机关幼儿园开展“防诱拐”演习

  本网讯(记者 陈青青)“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你妈妈要我带你出去玩,跟我走好不好?待会儿就能见到妈妈了。”……5月23日上午,为检验孩子们的防拐能力,提高幼儿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县机关幼儿园举行了一场模拟演习,由家长扮演“坏人”对幼儿进行“诱拐”,演习结果大出老师和家长们的预料:面对陌生人,许多小朋友都把老师、父母平日里的叮嘱抛到了脑后,15名参与测试的小朋友中,被“拐”出幼儿园的就有14名。

  当天上午10点,县机关幼儿园门卫处来了15位幼儿家长,接下来他们将扮演“坏人”,对县机关幼儿园中班三个班级的部分幼儿进行“诱拐”。演习前,幼儿园将有关孩子的家长信息告诉了参与活动的15位家长,包括家长名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基本信息。“学校和家长平时都对孩子们讲过,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们今天就想通过演习,看看安全教育成果如何?”县机关幼儿园园长金珏说。

  参与测试的家长的“任务”是将小朋友带出幼儿园,到对面的文化中心。5岁的果果是中班的一个小女孩,接到“任务”的一位家长主动接近了她。“你叫果果吗?喜不喜欢看电影啊?阿婆带你去前边的文化中心看电影好不好?”听到有电影可看,果果立马心动,跟着阿婆走出了幼儿园大门。

  “你爸爸叫我来接你出去玩?跟我走吧!”一听说可以见到爸爸,一个4岁小男孩很快拉住了陌生叔叔的手。从演习开始,5分钟的时间里,15位扮演“坏人”的家长,只有一位家长没有成功带走孩子。更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意外的是,14位家长“骗”出来的小朋友已经不只14个,有些不是测试对象的小朋友听说有好玩的、好看的,也主动一起跟了出去。

  “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还太差,我本来准备了很多台词,但只用了前几句就将孩子‘骗’出来了,虽然是演习,但想想这个结果,很担心如果孩子真遇到坏人可怎么办。”家长们开始担心。

  没有成功“拐”出孩子的家长田爷爷告诉记者,他为了防拐演习还特意准备了糖果、弹弓等道具,可只成功了一半。“可能跟这位爷爷人高、光头、戴着帽子和眼镜有关系,虽然他没有骗出一个孩子,可孩子们却拿了这位家长的糖果,也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参加测试的家长多是女性,孩子们可能更加容易相信女性!”“有些孩子在走出幼儿园时还主动跟老师打了一声招呼,这个倒是蛮好的!”演习刚结束,家长们就开始交流起来。

  据金珏介绍,这次演习的结果让她感到很意外。“之前在分园也做过类似的演习,结果比这次要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演练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让家长看到安全教育方面的漏洞。接下来,我们还将针对问题,开展系列防诱拐教育!”金珏表示,针对凸显出的问题,今后该幼儿园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防拐防骗教育,教孩子学会拒绝陌生人的礼物和邀请;训练孩子背诵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同时也呼吁家长提高防拐防骗意识,尽量固定人员接送孩子,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效形成防拐防骗教育合力。

  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先直接告诫孩子对陌生人要心存提防,然后再通过其他途径加以解释。另外,家长应做好平时的教育,如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任何食物、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以防止坏人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不让坏人得逞。

  家长、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平时的防骗教育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度”。水头镇禁毒心理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正标认为,幼儿防范教育做得不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做得过度,确实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发展。“对幼儿进行防范教育的前提是保证幼儿安全,所以在教育时需要把被拐后的危害告诉他们,但是又不能使用让孩子感到恐惧的语言和行为。”陈正标说,“在这过程中,如何保护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同样重要,平时教育中要肯定孩子不跟陌生人走的行为,从正面引导幼儿做到保护、爱护自己,树立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