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民情日记记了15年

  ????疫情当前,从除夕到现在,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前永康社区社工戴泓一天没休息过。前天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坚守在包片的北新桥一条胡同里,手中一本民情日记与她形影不离。翻看其中,大到所包片区简图、胡同及门牌号,小到每户每个人情况、何时出京返京、居家观察户每天体温如何等事无巨细。“民情日记北新桥街道社工人手一本,已经记了15年,这是我们工作日常,更是战‘疫’宝典。”戴泓说。

  “1月26日,对北新桥三条152家住户进行第二轮排查。”“18号,林某,租户,春节期间未离京。”“63号,1月25日从山西返京,我打完电话后上门送去了承诺书,并扫码登记,要求其居家观察14天。”

  翻开戴泓手中的民情日记,不仅包片居民疫情防控信息清楚明了,而且胡同消杀、检查岗值守、防疫宣传等点滴都有记录,有文、有图、有照片,俨然一个移动的数据库。

  然而,这个数据库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靠社工们跑细了腿、敲酸了手、磨破了嘴皮一户户耐心沟通得来的。就拿前永康社区来说,共有2条大街、3条大胡同、10条小胡同、2600余户居民,疫情发生以来,17位社工没休息,进行了4轮摸排,光电话就打了近3000个。“嗓子哑了也得打,遇到个别不理解的、说难听话的,也得耐下心来摸清情况。”前永康社区党委书记朱践明说。光摸排还不够,防疫宣传、消杀、检查岗值守、治安巡逻……每位社工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小小民情日记,是每位社工的战“疫”宝典,“这就像数据库,直通每一户,有什么事从这里一查全明了。通过日记不仅做到工作留痕、精准施策,更利于事件复盘,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社区党委副书记白兰说,她的亲身经历就是例证。

  1月23日上午,北新桥三条一居民院内停进一辆湖北牌照车辆,居民们瞬间炸开了锅。作为管片主任,白兰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一瞧,车主并没在车上留下联系方式,在社区民警帮助下,查找核实了车主姓名、户籍地等信息,但依然没有得到联系方式。白兰一边继续寻找车主,一边在车上留下社区的联系方式。当日下午5时,车主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告知其一家四口从湖北恩施来到北京亲戚家过年,社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其开展了登记工作,其间每一事项均被白兰记录在“民情日记”中,形成了完整的处置闭环记录。

  同一事件的相关记录,也出现在了与白兰同时参与此项工作的社工范玥玥的日记中。“这也是分片包户制度的具体要求,两位社工同时下户走访,同一事件都会有各自的记录,方便在工作中互相补位。”白兰说。

  更重要的是,民情日记还是社工们的心灵港湾、增能良药,“1月26日,大年初二,往年今天是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但是今年不同,我要坚守在我的社区、我的岗位上。”“2月3日,高强度的工作使我们身体疲惫,但看到居民们主动配合摸排,我们心里暖暖的,居民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记录下这些点滴感动,戴泓、白兰们继续义无反顾奔赴防疫岗。???本报记者?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