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好动的孩子
一、案例呈现
嘟嘟小朋友今年三岁,读幼儿园小班。
嘟嘟父母一直在西安忙于工作。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由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承担。孩子每天入园来很少进教室,总是喜欢自己在校园里自由玩耍,无论老师怎么引导他都不回教室。即使将他带到教室来,只要门一开,就趁机跑去外边玩耍。有时上课了能安静下来三分钟左右,但好动的他一会用手动小朋友的头,一会又和小朋友说话或者自己找玩具去玩了。孩子睡觉时也要值班老师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只要老师一起身,就自己起床还把身边小朋友叫起床,嘴里不停地喊“老师走了,老师走了”。在户外游戏时间他永远都要第一个玩游戏,体验过后就不遵守游戏规则,又继续自己在校园自行玩耍。
二、案例分析及指导
原因分析
1.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有时会压制孩子。
2.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所以总会想动一下、摸一下。
3.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忙于工作不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太少。
指导建议
家庭方面:
1.家长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2.家长平时可以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平时做亲子阅读、亲子绘画、亲子手工等培养孩子的定力和专注力。
教师方面:
1.以孩子喜欢的动画和游戏入手吸引孩子注意力。能坐住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
2.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孩子的信任。告诉孩子,老师和爸妈一天的工作特别辛苦要体谅。
3.小手工制作,不仅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发展,更是锻炼定力的时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养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孩子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巩固的过程,只要家长言传身教、持之以恒,那么好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图/文:韩沛沛 陈妮】【供稿:教师进修学校】【编辑:刘红涛】【审核:李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