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飞手白林本:在智慧农业广阔天地里翱翔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7月28日,白林本在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芨芨窝子村大田边调试待飞的植保无人机。 顾月甜 摄
盖有军 顾月甜
今年夏天,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芨芨窝子村村民白林本基本上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忙着。
7月22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小雨,让忙碌了很多天的白林本借机休息了一天。
今年55岁的白林本是吉木萨尔县的一名农业植保飞手。飞手又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2019年4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3部门列为13个新职业之一。
盛夏是虫害泛滥之时,也是农业植保飞手最忙碌的季节。“有时候一天只睡5个小时。”白林本说。
白林本有一辆厢式货车,车上常备的食物是馕。在田里“飞”饿了,他就到车上,拿起馕啃几口。对他而言,农忙时节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睡个自然醒的觉,是一种奢望。
5天的活1小时搞定
7月27日20时30分,白林本带着植保无人机来到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芨芨窝子村村民郑万强家的地头,准备给100亩打瓜进行植保作业。
白林本说,吉木萨尔县种植打瓜的农户主要集中在二工镇,7月至8月,正是打瓜打农药、施肥的时节。
目测完地形后,白林本开始沿着地的四周进行测绘,标定出需要喷洒农药的范围及面积。这些数据将被上传到植保无人机的控制后台,以便植保无人机能够精准喷洒农药。
做完测绘后,白林本将郑万强购买的农药进行配比,调出适合的浓度,再将调好的农药加装到植保无人机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满载农药的植保无人机被白林本操控着升空,开始作业。
1个多小时的工夫,100亩地便喷洒完毕。
“过去传统喷施农药、叶面肥的方式累人又费时,农民背着十几公斤重的喷雾器在地里来回走,人辛苦不说,一天早出晚归也就只能喷施20亩地,100亩地需要喷施4—5天,而且喷施得还不均匀。”郑万强说,现在,农村上了年纪的人已经没有力气来干这种重体力活了,年轻人也不愿意干。后来,村民们采用拖拉机牵引药罐车的方式喷药施肥,但效果不理想。
“采用无人机植保,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既高效快捷,又不占用人工,喷药施肥每亩地价格也就4元左右,比拖拉机作业更优惠。”郑万强说,如今,吉木萨尔县的农民慢慢摒弃了传统喷施农药的方式,选择无人机植保这种新的方式。
飞手成了“香饽饽”
白林本当过兵、种过地、修过路、跑过大货车……转行做植保无人机飞手,纯属偶然。
“2019年初,我在新闻里看到有人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一下子就迷上了它。我想,新疆到处是大面积的农田,每到喷施叶面肥或者病虫害防治季节,农户都需要自己打农药,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为什么不能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植保作业呢?”白林本说。
敢想敢干是白林本在部队养成的作风。得知购买某品牌无人机可以免费参加培训,白林本当年便投资6万余元购置了一套先进的植保无人机,在取得UTC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后,他便开启了自己的飞手人生。
为了打开市场,白林本第一年让农户先试用,效果好再结账,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农户们就看到了效果。此后,白林本越来越忙。从最初他打电话找农户到现在农忙时节,农户排队预约,他和他的植保无人机每天工作量都超负荷。
如今,白林本已成为吉木萨尔县的创业名人。许多吉木萨尔的农民都知道,当地有个用植保无人机给大伙儿喷药施肥的飞手。
让白林本自豪的是,他是吉木萨尔县第一个年作业面积过万亩的飞手。
“2019年的时候,我觉得植保无人机一年作业一万亩地已经很多很多了,但现在无人机普及了,达到这个数就显得很平常了。”白林本说。
白林本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田间地头劳作的辛苦再清楚不过。他说,他一头扎进无人机植保这个行业不想出去,就是因为植保无人机飞手这个职业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存在感。
“现在留在村里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植保无人机及飞手们的存在,更多的村民可以放心外出务工了。”白林本说。
飞手的天地还很广
每年8月到10月,全国很多地方的农业植保无人机飞手,都会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新疆,因为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棉田,以及数千万亩的林果种植基地。白林本也会趁此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手进行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作业技能。
“招聘无人机飞手、学徒5名。”这是白林本微信朋友圈中常年发布的一条信息。秉承创造价值、回馈家乡、助力乡亲们共同致富的理念,2020年,白林本牵头成立了吉木萨尔县天美祥农业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户提供农作物植保专业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农忙时节,一些无人机飞手会去全国各地跑,但白林本很少外出,本地的田地就足够他和合作社的飞手们忙活了。
生意之所以红火,是因为乡亲们都认可白林本和合作社飞手们的作业技术。因为,同样一架无人机,不同飞手操控,植保作业效果也会有差异。
白林本坦言,忙的时候,一架植保无人机的日均收入过万元,除去人工成本等,每架植保无人机每天可以挣2000元左右。
对于农户们来说,也很划算。如果是人工作业,每天仅一位工人的工钱就要150元,而且只能干20亩地。无人机每天能完成500亩地的作业,每亩地无人机作业费也就4元左右。
白林本说,在农村,人们都曾经有过人牵牛拉犁耙“六只脚”的耕作经历,也有过四轮拖拉机“四只脚”作业的经历,如今,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已经实现了植保无人机在天上作业“不用脚”的梦想。
一路见证,白林本满是自豪:“无人机植保只是打开了智慧农业的一扇大门,喷药施肥也只是它最基础的工作。今后,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还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航拍监测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灾害救援等,飞手的天地还宽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