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扎根新区 厂门口就可上公办幼儿园
幼儿园就在门口,田仁志快乐接女儿放学。
园区外来工子女,上的是优质幼儿园。
“钱多活少离家近”,这是当下多数人对理想工作状态的最佳定义。田仁志说,他现在一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爱人月薪300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8000元的月收入,只需要负担小女儿的学费、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一年到头绝大部分的收入都可以存下来,他相当满意。
在涂装车间干了20多年,虽然职位晋升不大,但如今每天只要进车间安排下一天的工作任务,盯一下工作进度,指导一下新进员工,与当普通工人时的纯体力活相比,如今的工作强度已经小了很多。哪怕直属上司、车间主任还是自个儿带出来的徒弟,甚至很多职位比自己高的管理者,年纪都比自己小,仁志的心态也保持得很平和:“咱文化水平不高,争不过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能当一个基层管理我已经很知足了。”
而所谓的“离家近”,对于老家在重庆工作在晋江的田仁志来说,似乎不可能实现了。“事实上我的家已经安在晋江了。”已经14年没回老家过年的田仁志说道。
田仁志的话不无道理。妻子和自己都在一个企业,冠达星给他俩配了一套夫妻房,18岁的大儿子在另一个工业园区上班,年仅6岁的小女儿和他们一起住,就读的是晋江经济开发区特地为园区里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投建的公办幼儿园,就建在冠达星后面,再把老家的老母亲接过来一起住,一家人就在晋江团聚了。上班时间,夫妻俩放心去上班,老母亲为他们做饭、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下班、放假的时间,园区里步行街、超市、体育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如果小孩子想到晋江市区玩,一个人两元钱搭上公车,直达市区万达、宝龙等城市综合体。
田仁志说,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已经非常满意,如果说还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就是想多存点钱,给同样在晋江企业上班的大儿子在晋江买套房子,娶媳妇。
说到18岁的大儿子,田仁志眼中总会闪过一丝愧疚。大儿子出生那会儿,田仁志才刚来晋江打工几年。彼时的晋江,虽然经济已现腾飞之势,但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合适的学校、没有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配套。忙于工作的夫妻俩,不得不把大儿子放在老家让父母抚养、念书。“他整个成长过程,我们都没关心陪伴他,乃至他念到初中后就辍学不想念书了,我们只好把他接来晋江打工。”
比大儿子晚出生12年的小女儿就幸福很多,能够沐浴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因为此时的晋江,已经意识到了产城互动联动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注重“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在城市的更新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各大工业区的生产、生活、生态配套。
前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