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把办公楼让给学校当教室,点赞之余还要问问为什么

  每间教室平均约有80名学生,最多的一间甚至挤了99人;由于教室不足,当地教育局8年内两次搬迁腾出办公楼当学校,近150名工作人员只能临时租用场地办公。近日,一则湖南新化县“超级大班”“挤爆”中小学校的报道引发关注。

  按照规定,小学班额不应超过45人,中学班额不应超过50人;学生数超过56人的班级为大班额,学生数超过66人的为超大班额。目前,新化县的中小学校中存在大班额1333个,占比37.14%;存在超大班额846个,占比23.57%。当然,大班额现象并非新化一地独有。日前,合肥市教育局也通报其下辖的两县区存在大班额现象。此前还有媒体报道,河南驻马店一初中平均班额达109人,周口一小学平均班额达113人。

  大班额班级空间的逼仄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消除大班额以及超大班额的现象,无论是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时间表——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与国家的政策要求相比,新化等地消除大班额的现状显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主管单位,新化县教育局腾出办公楼当作教室,虽然可能是无奈之举,但依然值得点赞。不过,点赞之余更需思考,要彻底清除大班额,是不是非得要“折腾”教育局才能解决?毕竟,相较于庞大的大班额数量,这也只是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

  要想彻底治本,还需找到大班额产生的原因。其实,城镇中小学出现大额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乡村中小学相继遭到撤并,以及学生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农村孩子前往城镇就学等。以新化一所学校为例,在2010年还只有300余名学生,现在已经达到了5808人,8年间激增了14倍。

  不过,相对应的是,近40年来,新化县城区却只新建了一所学校。新建学校的缺失,除了当地相关部门对适龄儿童数量以及流动趋势缺少预判以外,主要还是由于财政吃紧。据了解,新化去年全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7.9亿元。按照目前基础教育的配置标准,新化城区中小学校如果每年增加2000个学位,相关部门在硬件、师资、运转等方面的投入每年需追加2亿元。新化县财政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仅教育投入就会让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不堪负重。新化所面临的这一困境,可能在多地特别是贫困地区都有所体现。

  其实,要想彻底根治大班额问题,关键是要破解“人”“钱”“地”难题。即教师如何增加、资金如何配套、土地如何获得、闲置资源如何盘活等。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不能仅仅依赖于教育部门的一己之力,而是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合力来解决。比如,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由各部门分别认领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同时,还要加强督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严肃追究责任。在这些方面,对于贫困地区还需给予特别关注,包括省级统筹,以及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

  另外,除了建设更多的教室,引进更多的老师以外,根治大班额现象还需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教育的问题,避免众多学生一窝蜂挤向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少数重点学校。这就需要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合理分流学生。

  解决大班额问题,让中小学生摆脱逼仄的学习空间,还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才是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才能避免“教育局腾楼当教室”的尴尬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