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教师坚持山村幼教20年:开在堂屋里的幼儿园
照片说明:黄大仲在给幼儿园的12个孩子上课。(资料照片)
雨很大。裤腿上的水往下直淌,几分钟就在地上积起了一个小水洼。
黄大仲取下假肢,在讲台前坐下。路太滑,假肢磨得残腿有点疼了。
“我必须来。”黄大仲说。
长江北岸的重庆市奉节县石岗乡田树村,在远离夔门的绵延大山之中。58岁的黄大仲是田树村小幼儿园的创始人,也是幼儿园20年来唯一的一位老师。
幼儿园现在有12个孩子,今天会有几个孩子来上学,黄大仲心里也没底。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务工,他们留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来学校的山路很难走,黄大仲给家长们打过招呼,如果天气不好,孩子们就可以不来。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他都必须来。“我不来,万一有孩子来了没人照看,怎么办?”黄大仲望着门外的大雨说。
田树村小的幼儿园,最先是在黄大仲家的堂屋办起来的。那一年,黄大仲帮邻居干农活时被垮落的石头砸中,失去了右腿。
躺在床上养伤的黄大仲情绪很差。妻子王大群就将附近几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请到家里,让念过高中的黄大仲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算数识字。田树村那时还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黄大仲的“故事会”很快吸引了一大群孩子。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黄大仲想:我能不能为他们办个幼儿园?
夫妻俩腾出自家的堂屋,又请人做了一些桌椅,田树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幼儿园很快就开张了。黄大仲拖着刚装的假肢教音乐、美术,半截残腿被戳得钻心地痛,下面套的白球鞋经常被染得通红。
孩子们最喜欢游戏课。玩“老鹰捉小鸡”,他们有时让黄大仲当老鹰,有时又让他当保护小鸡的老母鸡。不管扮什么角色,黄大仲都特别卖力,孩子们兴奋得哇哇直叫。
一堂课下来,黄大仲“身上全是汗,脚上全是血”。王大群说,那一段时间,她特别怕见到幼儿园上游戏课。但“”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他们要求将幼儿园搬到村小,方便更多的孩子入园。
村小在黄大仲家3公里外,刚开始他要走三四个钟头,一两年后,逐渐适应了,一个钟头就能走到。一个雨天,黄大仲在一个叫“水库沟”的地方滑倒了,人沿着一段大约70度的斜坡一直往下掉。斜坡的尽头,是深不见底的天坑。绝望之中,他大叫一声,紧紧抓住了一段裸露出来的树根。爬回路面后,黄大仲感觉嘴疼得厉害,一摸,满手是血。
这次意外,黄大仲摔掉了两颗门牙,上衣口袋里压碎的钢笔,差点刺进了胸脯。在大雨中坐了将近两个小时,他重新打起精神,慢慢走回了家。第二天,黄大仲早早地赶到学校,一个一个通知家长:遇到天气不好,孩子可以不来学校。
最多的时候,幼儿园里有57个孩子。但这20年里,黄大仲没有从这里获得过什么“收入”。头几年,每学期的收费是5元。这5元钱,要买书本,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还要买一点小食品。钱不够,王大群就去集市上卖掉一些鸡蛋和农副产品。过了几年,家长们一算账,知道黄大仲在贴钱办幼儿园,于是主动提出来要涨学费,这才涨到了每学期7.5元、10元、15元,这两年又涨到了50元、150元。今年开学时,村里比照邻村幼儿园每学期250元的收费标准,将田树村小幼儿园的收费提高到每学期200元。除去开支后,算下来黄大仲每学期大约有1500元的收入。这是他20年来的第一份“工资”。
村小的校舍是危房。几年前,学校的小学生们都搬进了教育部门统一发放的活动板房上课。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没有领到板房。黄大仲只得自己掏钱,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附近一间土砖房。这是孩子们现在的教室。
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幼儿园的12个孩子,有几个下学期该读小学了,还有一个下学期要去父母务工的地方读书。
黄大仲似乎看到了自己不得不离开幼儿园的那一天。“只要有一个孩子来,我就会好好地办园,好好地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