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督导”,助力教学创新

  “融入小游戏教学,令人印象深刻”“课后给同学们过关,紧跟落实”“讲解作文方式新颖”……这些对老师的课堂评价,并非出自学校老师的听课记录,而是出自一群“学生督导员”。近日,记者发现在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有一支“驻扎”在课堂中的“督查”队伍——学生督导员,他们不仅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还对学校管理进行督导。(详见三湘都市报3月16日A06版)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单向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很少有机会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在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面。另外,教学督导员往常都是由同行担任,从专业性方面来说他们的督导意见或许更为可靠和标准,但教师授课主要是面向学生,课堂是否受学生欢迎,还必须得由学生自己来评价。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学生督导员”可谓别开生面,也是另一个实现教学方式创新和突破的方向。

  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成果最大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显然是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而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课堂知识,这又涉及到老师的教学方式。在互动良好的课堂,教即“输入”过程,学即“输出”过程,学生通过接收知识和反馈来展现一堂课的成效,老师也可以由此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同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这是最为理想的课堂状态。

  我国的课堂教学曾长期处于僵化状态,老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然后就是课后铺天盖地的作业和试卷,所以称之为“填鸭式教育”。而老师作为课堂上的权威,很少有学生敢对其教学方式和质量公开提出意见或进行评价,这种状态使老师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也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对教学改进甚至创新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其声音和意见不应被忽视,随着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已具备优秀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在教学中纳入他们的声音,既是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学的一种有效提升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当“督导员”,也有诸多益处。首先是将他们从被动的“填鸭式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心态,也让课堂更具民主氛围。如果说一些学校设立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对于课堂的督导属于自上而下的督促,那么学生督导员就是对老师们教育教学工作自下而上的督导提醒。双管齐下的督导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更权威、更全面、更真实;有利于师生共建和谐关系,同时,对于学校的教学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