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人挤一个班全国人大代表也着急 解决大班额我支两招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 特派记者 罗嘉 摄 ????华龙网3月6日20时讯(特派记者 杨涛)明明只能坐45人的教室,挤了七八十人。想起身上厕所,前后排还得移开桌子。眼见自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家长操碎了心。这不,重庆手机报读者就发问,国家能不能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解决大班额现象?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可通过增加城镇地区学校容量,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等方式,破解此类难题。
问题:中小学布局规划滞后生多校少
伴随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拼。进城务工人员来了,他们的孩子也跟着爸爸妈妈进入城市,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哪儿上学。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5人。但实际情况是,在部分地区,入学的孩子多了,但学校班级数量有限,六七十名孩子只好挤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出现大班额现象。
本次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手机报推出特别策划,邀请读者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互动,提出自己的建议、问题。有读者就给重庆手机报留言,希望知道大班额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班额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值得政府重点关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之所以出现大班额,究其原因,是城镇里的中小学的布局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加上新建学校缺乏经费保障,生多校少,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能供市民选择的学校不多。
破题第一招: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城镇地区学校容量
大班额的问题,该怎么破?刘希娅支招,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招,教育部门可协同规划、财政、建设等部门,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人口密度、生源趋势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校点,增加城镇地区学校的容量,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都应配套建设学校。
建设学校需要资金。在刘希娅看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新建学校由于需要巨额资金支撑,往往被排在重点项目建设之外。政府重视教育,却苦于资金缺口,学校明明已经建好,又迟迟不能投用。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使得中西部的新建学校陷入困境。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及财政应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确保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国家可设立新建学校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镇学校,让孩子可以就近入学。
破题第二招:扶持民办教育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除了增加城镇学校容量,第二个招数,就是扶持民办教育。
刘希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这其中就可以包括教育领域。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民办教育的时代需求和战略意义,在抓好公办教育的同时,大力扶持、积极支持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教育,建设民办学校,让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能够兴起,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至于民办教育的收费多少,会不会太贵?刘希娅称,这是满足老百姓择校需求的路径,收费应该由教育质量和需求市场决定。
不仅是教育问题,亲,全国两会期间,如果你对代表委员们有啥建议,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都可以告诉重庆手机报。
发送方式分为4种,你可以编辑短信“姓名+建议或意见”发送到10658000782302;关注“华龙网新闻”、“重庆网络问政”微信公众号,发送私信;下载“看重庆”新闻客户端,在微社区里跟帖;进入华龙网两江社区跟帖。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