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青岛新闻广播FM1076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记者葛新新)视频号
学习青岛开启评论功能,欢迎留言互动
80后对“学前班”有特别的情怀,这是特殊的童年记忆。当这个有些“复古”的词,再次出现在80后子女们的世界中时,却悄然间变了味。?曾经,学前班更多的是被当做是“看孩子的地方”,玩还是学似乎都没那么重要。后来,学前班慢慢与“功利”挂钩,没人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一则重磅消息的发布,让学前教育再迎历史时刻。?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97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建议,教育部答复: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如果把这比作打了引号的“学前班”,曾带给80后无限美好的学前教育,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先来划重点,根据教育部的回复,在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方面,将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当然,不少幼儿园现在正是这样做的。?既然是“衔接”,小学就需要“接”过来,从明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主动衔接意识,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同时,指导各地以县(区)为单位遴选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的探索之旅,但只要出发了,还怕路远吗??此外,在义务教育“双减”大势之下,教育部本次回复,对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治理也放出大招:?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开展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幼小衔接必须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会在从不同层面跟小学做一些沟通衔接,把小学老师请到幼儿园看看我们幼儿园是怎么组织活动的,了解了解孩子的特点,幼儿园老师也会走到小学,看看小学一年级是个什么状况,老师有什么要求。我们双方会坐下来进行沟通。”青岛教育科学院学前部教研员张翠凤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一切关于孩子教育的决策,都是从客观现实出发。展望“学前班”的明天之前,不妨先来看它的“昨天”和“今天”。?读懂了来路,才找得到去处。?公办学校举办学前班,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建国以来儿童入校高峰期,学前班缓解了当时幼儿入校的需求矛盾,直到80年代都比较兴盛。?在当时,学前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和单位绑定。曾有人这样回忆,“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主要是看家长在什么样的单位。有实力的大企业、机关幼儿园条件好,小单位可能就是一个托儿所,有一两个人看着孩子,别磕着碰着就行”。?这种以看护为主的幼儿教育机构,对于那些有老人照管的城市家庭来说并不是必需品,对于当时以家庭农业生产劳动为主的农村地区来说,需求也不旺盛。198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28.2%,随后有所增长,但到了1995年也仅为41%。?学前班本来是历史产物,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幼儿园数量的不足。所以,早在1991年,国家教委发布文件《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意见》中指出:“幼儿园已经满足群众需求的城市,即不必举办学前班。”到了1996年,教育部又明确规定,幼儿入园率达到85%的地区的小学不允许办学前班。此后,官方开设的学前班就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90年代中期以后,众多企事业单位不再承担办园责任,一批幼儿园划转地方或关停。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民办幼儿园数量增长,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比例由39.9%上升至68%。?0至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遵循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保育与教育结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教学。?随着1990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
在时代的奔流里,学前教育告别了“昨天”,步入“今天”。随着幼儿园教育逐渐普及,城镇以及农村地区都逐渐建立起幼儿园,每年的入园率都在提高。?市场化的脚步,不仅影响着教育,也影响着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作为人生起步阶段的教育,其意义也开始被社会大众更加看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报各类辅导班,让孩子学习文化类课程,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心理,违背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前进行学科教学。2011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文件指出: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提前进行各种活动来强化训练学习,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为了防止出现漏洞,文件还明文规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的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小学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颠覆。?2018年,教育部又发布专项治理通知,明确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遗憾的是,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功利性教育不断下移,已然对学前教育生态造成侵害。?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这些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今年四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意见》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青岛作为《意见》试点城市之一,正在践行新路。以市南区为例,从衔接教育的关键期入手,通过统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跨校突破,让教育“时差”归零,实现学生入学的无缝衔接。市南区成立衔接教育核心研究小组,整合了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力量资源,形成衔接教育“全链式”服务体系。这条路,开了好头,不过依然任重而道远。?近日,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97号建议的答复,算是让“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第二只“靴子”落了地。“这个回复本身是一种矫正,希望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能够更好地根据孩子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衔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市民张女士告诉海浪君:“这个政策会减轻家长很多的负担,因为以前都要在社会机构报名上幼小衔接,我们老大当时就花了4千多块钱,就学了点拼音,学了点握笔,而且握笔姿势还是错的,学了错误的内容再上小学纠正,特别麻烦,学一个错的,再去纠正要用3倍的力量”。2020年9月,背起书包上学堂的小朋友,将迎来与众不同的秋天。这是“学前班”的“明天”,也是孩子们的“明天”。
星标新闻君
每天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