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遇老人跌倒扶不扶?以德报德,助人为乐没商量

  看到老人在路上跌倒了,扶还是不扶?放学路上,有陌生人问路,是热情指引,还是视而不见……眼下,“扶人被讹”的讨论时常见诸人们的茶余饭后,而且看法不一。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却出奇地一致。

  “学校是弘扬正气的地方,在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方面是不能有任何疑问的。”主抓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尹梅青表示,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求助时不能漠然视之。不过,她也提醒在助人为乐时,学生要选用“正确的方式”。

  本报记者 卢玉林 实习生 杨希越

  小学老师:

  不良现象只是极少数

  前不久,历下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李颖老师曾带学生外出参加活动。在客车上,一个学生的几句话让李颖颇感意外。

  “那会儿,他们也在讨论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的事情。这个学生就说,‘看见老人跌倒了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就算不是你撞的,他们也会赖上你,讹你。’这才是四年级的小孩啊!”这件事情对李颖老师触动很大,学生有这种想法,她认为,这和当下发生的一些“扶人反被人赖上”的事情有关。

  放学路上,遇到有人跌倒,是不是鼓励学生积极去扶?李颖说,这个问题有一点是确定的,学校和老师肯定会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树立正风,因为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讹人的只是极少数。“在学校里,这种事会简单得多。同学磕破腿了,把他扶起来,递张纸擦一擦,这是很正常的。同学之间也会感到温暖。”

  济南市小辛庄小学大队辅导员郗传敏老师告诉记者,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彭宇案”确实给他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我们会教育学生,这样的不良现象只是极少数,让他们相信还是好人多。你想,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做好事。见到有人跌倒主动去扶的肯定不少,他们得到的也可能就是感谢。只是没有被报道罢了!”郗传敏说,学校会鼓励学生不要因为惧怕不去做好事,但前提是注意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是中小学每次放假前的必修功课。“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常常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项内容。“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一旦在路上发生意外,我们很难向家长交代。”省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负责人表示,不与陌生人说话并不是一条硬性的规定,只是提醒学生提高警惕。“遇到陌生人问路,我们让学生言简意赅地回答,但不允许学生给人带路。”

  高中老师:

  鼓励帮助别人,不鼓励救助

  “这个问题是个新问题。我们提倡学生做好事,但是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能有其他人作证,不要惹上官司。”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济南七中办公室副主任颜廷华老师说,遇到有人跌倒要不要扶,容易让教育者感到顾虑重重,陷入道德困境。

  虽然还属于未成年人,但是和小学生相比,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救人的能力。和小学教师的态度相比,在要不要鼓励学生主动救人的事情上,高中教师们的态度更趋谨慎。“高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他们抱着一腔热情和善意去帮助人,却被别人给诬陷、赖上了,对他们的心灵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甚至会让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怀疑。”颜廷华老师说,为了避免官司缠身,在决定扶人时,学生最好找一名见证者互相证明“清白”。更多的时候,他建议学生拨打110,找专业人士来实施救助。

  “我们的观点是鼓励学生帮助别人,但不鼓励救助。”就这一问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团委副书记庄增臣老师也表示,遇到老人跌倒需要救助的话,学生决不能坐视不管,而应当积极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高中生本身属于未成年人,是被保护的对象。他和成年人的区别是成年人知道怎么去救助,而学生却不懂,这样反而对受帮助的人不利。”庄增臣老师坦承,之所以不鼓励学生参与救助,与社会上频发的“彭宇案”有很大关系。“要是因为自己做善事被人讹上,成年人可能会自认倒霉,可是学生就很难理解。这种阴影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从此不敢帮助别人。这是我们要预防的。”庄增臣说。

  教育局:

  弘扬助人为乐,也当力所能及

  “助人为乐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任何时候,学校都要加以弘扬,不能让学生害怕做好事。”9月28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济南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尹梅青表示。

  尹梅青介绍说,今年暑假,济南市曾就中小学生文明素养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济南市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确实不低。“助人为乐的事情在济南市的中小学并不少见,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继续弘扬这种优秀品质。不要因为出现讹人事件,而对需要帮助的人漠然视之。我们要努力去温暖社会。”

  她说,作为未成年人,学生本身属于被保护的对象,遇到有人需要救治,学生只能用正确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前些日子,卫生部也出台了老人跌倒时该如何干预的文件。很多东西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不过,学生们可以用拨打电话、向成人寻求帮助等方式来实现对别人的帮助。”

  另外,她提醒学生遇到陌生人问路时也要学会甄别,提高警惕。“我们成人有时都防不胜防,更别说孩子。在遇到别人问路时,学生们最好注意对方的言语、动作等细节,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新闻链接

  【江苏南京】2006年11月20日早晨,彭宇扶起了被撞成骨折的老太太。事后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彭宇。从一审到三审,最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撤诉,此后各方三缄其口。这就是著名的“彭宇案”。

  【天津】2009年10月21日上午,许云鹤看到王老太跨越路中心的护栏倒地受伤。许云鹤立即停下车,从车里翻出创可贴给老太包扎上,并拨打了120。这时,王老太拿起电话,“我在马路上让车给撞啦!”

  【广东梅州】2011年8月17日,村民林春绪救了被撞的八旬老伯并送进医院,却被老伯家人咬定是肇事司机,不仅遭到围困、指责、谩骂,林春绪被迫含泪下跪指天起誓。

  【江苏南通】2011年8月26日中午12点多,长途车司机殷洪彬扶起了以为被撞伤的石老太,事后老太指称殷为肇事者。幸而大巴装了录像设备得以真相大白。

  【湖北武汉】2011年9月2日,武汉汉阳区的知音西村菜场,李大爷迎面摔倒,围观群众居然无人敢扶,一个小时后李大爷不幸身亡。三天后,87岁的周菊贞婆婆也就是李大爷的家属为自己签下一份免责声明:“本人在人行道上摔倒被人施救,施救者免责。”

  ◎网友亲历◎

  我没有去扶他 但良心上感觉过不去

  网友情花已放:一个老人在我旁边跌倒了,嘴里很多血,站不起来了.我很害怕,不敢扶起他。我发现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发现了,过了很久他们才把他扶起来......

  我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吗?不知道我是怎么了,现在良心上很是过不去。

  ◎网络热议◎

  “还是及时报警为好!”

  “我可不敢扶,还是躲远点好……”面对指南详细的操作,一位网友用调侃的口吻在网上发帖称:“我扶不起!因为没有闲钱。”另一位网友则表示:“不敢扶,我很穷。但是我会打120。”

  理性一点的网友则表示:老年人跌倒时的情况实在太过复杂,我们在没有基本的医学护理常识的情况下去扶起,确实可能造成伤害……我认为还是及时报警为好!

  如果是自己爹妈摔倒呢?

  看到一些网友“冷酷”的言辞,不少网友不禁担心起来:“如果我们老了,怎么办?”

  网友“废柴渣”依然认为:该扶一把还是得扶,想想以后自己的爹妈万一摔倒没人管,不是很可怜吗……而网友“苏辰”也持相同看法:当然要扶了……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

  先解决扶不扶,再解决咋扶

  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应该“先解决扶不扶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网友“吹吧吹吧456”代表了不少网友的观点:很想帮他一把,可是,结果不一定是你助人为乐。

  中央文明办: 二话不说就该扶!

  9月27日,中央文明办就近期热议的“老人倒地无人搀扶”现象表态,称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扶老携幼、扶危济困是中国人不容置疑的价值判断。

  摔倒老人该不该扶?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说,对扶老携幼,我们的态度就是应该去做,没有二话可说。

  卫生部: 如何扶是个技术活

  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从医学角度,救人确实是门技术活,不同的病人要用不同施救方式。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