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个承诺让老人坚持六年义务教南音
本文转自:闽南网
18日一早,南安码头镇新汤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一改往日的冷清,20多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一边聊天,一边等待老师的到来。
8时许,74岁的老师雷永锻如约前来授课。这一天,是新汤村今年秋季南音公益班常态化开办的首日,雷永锻十分重视这次授课,早早就穿戴整齐来到活动中心,等待上课铃声响起。
而这已经是他义务教授南音的第六个年头了。六年来,新汤村每周的公益培训班都少不了雷永锻的身影。提起他的教学初衷,还得从一个承诺说起……
只因孩子们喜欢他一教就是六年
2017年,在南安市关工委和码头镇关工委的重视下,新汤村建立了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南音、古典诗词吟唱、灯谜、民族乐器等公益课程。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上哪里去找专业的老师呢?
“只要孩子们喜欢,我可以每个礼拜都来义务授课。”雷永锻原是码头镇文化站站长,退休后便担任码头镇关工委副主任。从29岁便开始向南音老艺人学习的他,经过刻苦练习,早已对二胡、琵琶、唢呐、洞箫各种乐器信手拈来。得知新汤村的需求后,雷永锻便挑起了公益教师的重担。而这句承诺,也让他一教就是六年。
每逢周末,雷永锻7时40分就出发,骑着摩托车,来回奔波5公里,来到新汤村授课。
18日,在课堂上,雷永锻用洞箫伴奏,学生们有唱的,有弹琵琶的,有吹葫芦丝的,有拉三弦的……音声缭绕,悠悠扬扬,独特的闽南情韵令人荡气回肠。一曲南音结束后,雷永锻又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琵琶的另一种演奏方式。大家一边互动,一边学习,现场其乐融融。
“在雷老师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很多民族乐器。”学生陈凌菲说,她读二年级的时候便开始向雷永锻学南音,如今她已经是初中生了,“我不仅学会了唱南音,人也更自信了,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学生陈嘉佳弹奏完琵琶笑着说,她从三年级开始学南音,到现在也是初中生了。“这六年来,雷老师每个礼拜都会过来教我们,在他的教导下,我的音乐知识面越来越广,在学校还参加了节目表演,得到了师生的喜欢。”
“看到一个个学生站在各个舞台上表演南音,我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雷永锻告诉记者,是新汤村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痴迷,让他教得有动力、有收获。
将开设晚间南音班让更多村民免费学习
记者了解到,新汤村南音公益班能够持续六年常态化开展,除了拥有热心公益的老师,还离不开村两委的支持。
2015年,新汤村党总支书记陈向阳一就任,便发现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儿童。看到每次放假,学生们都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他就有了开设南音公益班的想法。
2017年7月,面对仅剩的10万元左右村财,陈向阳着手准备修建新汤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他四处奔波筹资,向南安市关工委申请了20万元,并自己带头捐资,发动乡贤踊跃筹资,终于让新汤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场所有了,可设施设备却又缺乏。陈向阳再次自掏腰包,购买南音谱架、音响、教材等;后来又联合乡贤一起购买了民族乐器、南音乐器、桌椅、空调,前后花了8万多元,总算将南音公益班开设起来。
“每个周末,南音公益班都会坚持开班,雷老师深受感动,也坚持授课六年多。为了保障学生的卫生和安全,我们还招了保洁员、保卫员。如今,公益班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已成为村里一大特色公益活动。”陈向阳说,应村民要求,未来,村里还将在晚上开设南音成人公益班,免费教授留守老人学南音。(记者 黄俊涛 黄奕群 通讯员 戴亚静)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