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学习”让学习成为网红
距离今年考研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备考的过程中,不少人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被称为“直播学习”。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5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4%的受访者觉得“直播学习”对自己有帮助。(10月31日 《中国青年报》)
过去,人们对网络直播的印象是“网红”“打赏”“卖艺”,当学习过程成为直播内容,难免会有人疑惑,“直播学习”是不是太单调了?实际上,学习成为直播内容,是学习大潮与网络潮流碰撞的结果,根源在于社会上日益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最终结果则是学习意识的变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向他人传递学习成果,不如向他人传递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直播学习就是向他人展现自身的学习优势,引导观众一同学习,也能如“直播吃饭”“直播钓鱼”“直播作画”一般,通过让自己受益,鼓励别人努力。
在社会浮躁氛围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在短期内看到学习成效。然而,学习的过程是长期且枯燥的,期间难免积累不小的压力。而“打卡式的直播”能缓解观看者、直播者的学习压力,点燃学习激情。有人将学习过程剪辑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直接意义在于督促自己,潜在意义想必也是为了满足学习时代的社交需求,从中获取学习后的成就感。
前段时间,“付费自习室”走红;近段时间,“直播学习”吸睛。前者是投入经济成本,后者则是投入感情成本。当代青年对学习的认知,已从过去的“埋头苦读”,转变向“氛围营造”,这是社会学习思维进化的表现。
不过,“直播学习”终究只是一种自我督促的学习形式,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倘若个人本身不自律,缺少学习的原动力,即便有百万粉丝,直播学习也不会有太多成效。假如被浮躁的网络情绪影响,学习主播反而会异化成“为了粉丝而假装学习”,营造“伪学习”的气氛,最后也是于己无益。投身“直播学习”既需要自信,也需要冷静。若想改变自己不愿学习的心态,必须得看清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源是什么,方能“对症下药”。(严奇)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