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莫言给孩子讲故事——评《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

  作者:章雨恬

  自2012年莫言摘得诺奖桂冠后,一股名为“莫言”的文学风潮便悄然兴起。在莫言宏大浩瀚的文字国度里,成人可以领略他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于苦难的汪洋中展开踉跄的文字远航。但是对孩童而言,横亘在他们与莫言作品间的是短期内难以弥补的阅历。他们该如何更好地从莫言的文字中汲取养料呢?《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具有三个值得肯定之处。

  一是“编选用心”。几位编者从教师的眼光出发,认真研读了莫言的所有作品,并于诸多散文、演讲稿、小说中筛选出适合当下青少年品鉴的32篇美文和一些经典语段。这些文章按照特定的主题被分为八个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读”、莫言的四篇作品和“向莫言学写作”三部分构成。每篇文章前均有导读提示,当中有起辅助作用的字词注释和旁注,文后则附有“名师赏析”。如此安排,使本书同时具备了“阅读”“鉴赏”与“训练”三种功能。

  编者罗才军、王铁青、贾洪华、臧学华,是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拥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水平,是最熟悉学生群体成长规律与接受能力的一批人。

  二是“内涵丰富”。无论是为人所称道的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先锋文学,还是饱含乡土情结的忆旧类型的散文随笔,童心始终贯穿于莫言的写作。莫言一直保留了孩童式的感知方式,他巧妙剥离了世俗成人常有的油腻与浑浊的外壳,以透亮明澈的眼光认知世界、感知自然,所以他才能够拥有对美的超常的捕捉力,面对如谜的自然才能够保持着如饥似渴的探索能力,写出如此生机勃勃的文字。现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与过去大为不同,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他们的童年时光也在不断缩短,书中收录的关于云雾、香花、鸟雀、气味、村落等描写,可以拉近青少年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完善他们对自然整体风貌的认知。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认为:“鲜明的人道主义、顽强的英雄主义和苦难的理想主义,是莫言作品传递给我们的情怀,也是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的精神养料。”若说莫言文字里纵横恣意的想象是轻盈的翅膀,那这些翅膀拉拽着的必然是沉重艰涩的名为“苦难”的实体。莫言荒诞疯狂的文字镜头里是对苦难历史的变体再现,其中对“饥饿”的全部内涵的挖掘和对人性的真实描写令人震撼。当下青少年大多未曾经历过真实而荒谬的苦难,这是一种幸福,但如果青少年对苦难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那幸福的本质则会变味。而莫言的作品可以完善青少年对于苦难的认识,其中所传达出的顽强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更是值得他们学习。

  三是“体例创新”。本书支持多样的读法,对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可以选择独立阅读作品、学习写作知识;对于一些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阅读。为此,编者提供了丰富的助读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极为细致的旁注,是编者基于自身的阅读经验与感受精心书写的,同时这些旁注也是阅读理解的应试范本,向青少年读者展现了优秀的阅读理解的答题思路。也有部分旁注是残缺乃至空白的,这些开放式旁注可以帮助青少年注意到优美的语段,同时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旁注内容,记录个性化的解读。(章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