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放飞”or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不同教育理念引热议
暑期不太远了,五六岁的孩子们,即将走入幼儿园大班,或者面临小学一年级的转变。常态而言,大多数家长都开始操心到底要不要抓紧开始“学前教育”,提前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然而也有这么一些家长,他们对孩子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不但不着急让学前的孩子系统学习,还带着他们一起“放飞自我”,开始各处游历,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引起公众和专家们的热议。
◆半年游历9个省
上海小帅哥“小炉子”,幼儿园大班毕业以后,爸爸妈妈就做出了个“惊人决定”:推迟一年上小学,全家人先去祖国各地游历半年。
说到做到,妈妈辞了职,“小炉子”背上背包,跟随着本就经营着青少年户外俱乐部的爸爸,一家三口,真的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自由行,走了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海南9个省(自治区),最后还去了一趟老挝。
“我就是想在大自然里磨炼儿子一番,离开电视机、手机和电脑游戏,一家人一起接触大自然。以后他真的上学了,面对繁重的学业,就会很久很久没有这么大块的自由时间了,另外能专心的陪伴孩子一大块时间,对于我们父母也是难得的体验,于是就做了这个决定。”“小炉子”爸爸告诉记者:“一路上下来,儿子白嫩的皮肤变得黝黑,身体开始强健,懂得分享、宽容和解决问题,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出现了。比如一开始,在内蒙古大草原,我让儿子和那里的小伙伴一起捡拾牛粪回来烧,他嫌弃太脏了,可是到后来慢慢的,他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一起抬牛粪,还非常快乐。在云南的河边找石头、洗脚丫,体验最传统的溜索过江方式,尝试野外攀岩,大城市里的小宝宝变得勇敢无比;在西藏因为道路前方塌方,拼车和长时间等待,儿子比我们大人还淡定,不急不躁反而安慰妈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在新疆绿皮火车上和当地小朋友聊天,自己好奇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在川西的时候,我们因为行程不顺利心情很不好,有时候情绪还很急躁,反而儿子这时候会懂事的对我们说不要生气,拉着我们东逛西走,一根树枝都可以快乐半天,让我和孩子妈妈都自愧不如。”
“小炉子”的爸爸表示,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孩子们过早的只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锻炼身体和认识大千世界,都被忽略了。这一年看似“晚了”,却感觉是非常值得的成长之旅。
◆幼儿园大班不上了
比“小炉子”小一岁的小果,是个来自北京幼儿园中班的妹妹,她的“学前”经历也非常与众不同。中班上完后小果的父母决定,不再继续上幼儿园大班了,在澳洲旅行的时候,他们听说了“微留学”的项目,于是积极研究和联系之后,让小果直接去新西兰的一所公立小学上一年级,时间为一个学期、约十周,然后再回国上小学。
“新西兰的小学一年级,基本还是以玩儿为主。我们考察以后,做了这个决定,如今孩子已经上了两三周课了,之前我担心她语言不行无法融入集体,后来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老师很有办法,她第一天上课回家开心得不行。”小果妈妈说:“孩子爸和我们一起来,短期的租房租车都安顿好,然后他便回国上班去了。我现在就是全职妈妈,所以可以陪着她在这里上学。我们有个‘微留学’家长群,二百多人,全职妈妈居多。”
谈到女儿的变化,小果妈妈表示还是很多的。比如女儿现在体能明显上来了,因为户外运动特别多,胆子也大起来;也愿意主动说英文了,晚上会主动缠着妈妈听英文故事,有时候还纠正妈妈的发音错误。现在,女儿已经有同班的好朋友了,参加了同学的家庭聚会、生日聚会,每天过得挺开心和充实。
小果妈妈也坦言,为女儿做这样的选择,大人肯定要付出一定代价。比如必须至少有一位家长在国外陪伴,老人语言搞不定,在国外生活能力比如开车接送孩子也不太行,就必须爸爸或妈妈来承担。另外就是费用问题,一学期十周的学费是4000纽币,包含孩子保险,“我们上的是一所公立学校,要求国际生入校时要进行语言测试,根据情况配一名私教全天陪同,以便孩子更好融入集体,费用是300纽币一周,我们现在先付了四周的,之后看情况再续费。房子从4月底租到7月中上旬,28600元纽币,是个别墅的第一层的一半,家具家电齐全。车子租的时段一样,花了7000多纽币,还来了个1400多纽币的全险,这边车辆剐蹭自己维修特别昂贵,一位妈妈租的车在停车场被蹭了一下,自己维修花了3000纽币。这边物价有的东西比国内便宜,有的比国内贵,比如吃的不便宜,自己做饭就会好一些,我现在在这边自己研究怎么做馒头,每周去超市购物和给车加一次油,1000纽币够用了。出去玩和社交的钱,那就具体看情况了。”
再加上一家三人往返机票用了1.8万人民币,境外看病和意外险花了2000元,签证费700多元,总体来说,小果这一学期的“微留学”预计总费用得12万人民币。“但综合看,比去美国游学两三周就要花四五万值一些。”
◆是难得可贵还是多此一举
著名社会学者、旅游专家刘思敏表示,非常赞同这些家长的做法,这既要有眼界也要有经济实力。“国内主流的思维和做法,给孩子的成长环境就是买学区房,给孩子的安排就是越早读书越好,过早的智力开发,着急的让孩子进入一种必须学业赶超的体系。我认为,前期开发过度,可能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业、课堂教学的兴趣。15岁之前,都不应该让孩子太辛苦的去学习。教育分为课堂教育和自然教育,也就是课堂外的教育,后者往往被我们的家长忽视。六七岁的时候孩子性格定型,从大自然获得直观的知识,以社会环境为师,会更珍惜眼前的一切。去游历的孩子看似在学业上晚了一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经历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这一年的特立独行,会让孩子形成自己观察社会的方式、学会与他人沟通相处的方式,这在课堂上是学不来的,这样父母的选择非常难能可贵。”
儿童早教专家徐明却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她认为,并不一定国外的教育或者游历这样的教育,就都是好的,其实和国内的教育、学校教育一样也是各有利弊,具体要看家长怎么想了。“到了上学年龄就应该上学,还是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和特意外出游历吃苦相比,我认为家长应该更多的注重平时的教育,理智的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在日常就学会、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帮助别人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在家也可以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如果盲目跟风去‘特立独行’,也许会得不偿失,孩子的成长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谈及低龄孩子国外“微留学”的兴起,徐明表示,如果本着提升孩子语言能力的初衷,肯定在国外上学语感、语言实用性会增强。另外西方的家长和中国家长教育理念不同,其中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下雨后的脏水坑,西方家长不会拦着孩子去玩儿,相反可能会鼓励,中国家长一般都会让孩子离脏水坑远点儿。老师的教育态度也不一样,西方的基础教育会更自由,但也并不是说不受束缚,特别自由,对孩子肯定就都是很好的,真的是有利有弊,西方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也不少,不能盲目认为西方教育一定就全是好的,国内全是不好的。而且,孩子在国外刚适应那样的教育氛围,又马上切换到国内的教育氛围,有的低龄孩子是否会感到“困惑”?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此外,孩子学前做“微留学”之类的选择,家庭还要有一定经济条件,家长也会在自己生活、工作上牺牲很多,这样的牺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是真的好,也很难说。